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74篇
综合类   4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51.
通过实验室任务和模拟现实情境任务,探讨自主决策与受控决策对自我控制的影响。采用中文版E-crossing任务、九洞仪任务和抵抗美食诱 惑任务3项自我控制任务设计了3个研究,各选取大学生40人,随机分为自主组和受控组,参与者先选择试验任务,后进行自我控制任务,最后执行 选择任务。自主组参与者可以随意选择任务,受控组参与者通过指导语的暗示引导选择某项任务。结果显示:在认知性E-crossing任务中,自主组 比受控组有更高的正确数(F=45.975,P=0.000)和更短的完成时间(F=261.347,P=0.000),表明相比受控决策,自主决策促进了认知性任务中的自我 控制;在操作性九洞仪任务中,自主组比受控组通过更多的洞数(F=5.881,P=0.020),表明相比受控决策,自主决策能促进操作性任务中的自我控制; 在模拟现实情境美食抵抗任务上,自主组比受控组有更长的坚持时间(t=1.815,P=0.077),表明相比受控决策,自主决策能促进美食抵抗任务中的自 我控制。以上结果支持了假设,在认知性任务、操作性任务和抵抗美食诱惑任务中,自主决策与受控决策对自我控制的影响不同,自主决策能够促 进自我控制。  相似文献   
152.
目的::通过对田径1500m跑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无氧能力、运动学参数的测定,分析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影响因素,并探索建立田径1500m运动员专项能力评估方法体系。方法:14名二级男子运动员进行模拟1500m全程跑、起跑加途中跑测试、递增负荷测试、300m全力跑测试、恒定负荷测试,得到运动成绩、运动前后血乳酸值、运动中心率、步频、步长、最大摄氧量速度、等指标,根据个人成绩平均速度高低分为快慢两组,平均速度5m/s以上受试者设为快组,以下设为慢组,每组各7人。并对其他指标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慢组相比,快组恒定负荷后血乳酸显著较低(P<0.05)、快组的最大摄氧量速度、步频均显著高于慢组(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到,最大摄氧量速度与运动成绩具有显著相关性(r=0.619,P<0.05);途中跑段落后血乳酸变化与终点跑后血乳酸变化具有明显负相关(r=-0.756,P<0.01)。结论:(1)最大摄氧量速度可评估1500m跑运动员的有氧耐力;(2)70秒亚极量恒定负荷后血乳酸可评估1500m跑运动员的无氧耐力;(3)步频是反映1500m跑运动员技术能力更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3.
摘要:2015年5月26—31,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第62届年会暨第6届“运动是良医”(EIM)国际研讨会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举行。本次大会的一大主题是将体力活动有益健康的科学证据转化为公共卫生实践。就青少年体质研究而言,目前公共卫生的重点已从单纯地推进全国性的体质测试转向体力活动促进为核心的生活方式干预。美国近年来在青少年体质测试向体力活动促进拓展进程中经历了体质测定系统由运动能力测试到健康相关体质测试的演变、体质评价思想由常模参照标准向健康体质标准的转变,以及体质测定系统向体力活动评估与促进综合教育干预系统演进的历程。在青少年体力活动促进实践中,制定了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指南,并在健康促进生态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青少年体力活动促进模型和多方参与的学校整体策略。  相似文献   
154.
运动性贫血是运动生理学研究的热门之一,国内外学者都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虽然还存在较多的争议,但也形成了一些共识。从运动性贫血的研究历史、机理、诊断及动物模型等几个方面总结了目前运动性贫血研究的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5.
人参皂甙Rg1能调节机体运动中及运动后的能量代谢,然而其机制还没有阐明。本文以大鼠为实验对象,主要从机体运动后的糖原合成与运动中葡萄糖摄取方面来探讨人参皂甙Rg1的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人参皂甙Rg1能够通过增强运动后糖原合成酶的活性与运动中GLUT4的转位来调节机体糖代谢。  相似文献   
156.
在运动性贫血模型基础上和抗运动性贫血剂基础上进行红细胞维生素C(VITC)、维生素E(VITE)的研究。探讨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理以及防治的有效方法。结果显示:运动性贫血时红细胞自由基生成增加,VITC、VITE运动组较对照组基本保持不变和明显下降;抗运动性贫血剂使用后VITC、VITE也基本保持不变或明显下降。实验表明抗运动性贫血剂并不能改善红细胞VITC、VITE水平。  相似文献   
157.
田野  赵杰修  曹建民  金丽  满君 《体育科学》2004,24(1):20-23,43
为了探讨防治运动性贫血的有效方法 ,本实验通过对 Wistar大鼠实施递增负荷跑台运动 ,建立运动性贫血模型 ,观察了“抗运动性贫血复合剂”对运动性贫血大鼠红细胞血象和血清EPO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 ,补充复合剂后贫血大鼠的血红蛋白 (Hb)、红细胞数目 (RBC)和红细胞压积 (Hct)水平显著升高 (P<0 .0 5 ) ,而血清 EPO水平无显著性变化 (P>0 .0 5 )。结果提示 ,“抗运动性贫血复合剂”可以有效地防治大鼠的运动性贫血 ,其作用机制并非提高血清 EPO水平所致  相似文献   
158.
目的:探讨运动性贫血时一氧化氮以及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以及营养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在运动性贫血模型基础上和抗运动性贫血剂基础上进行NO、NOS的研究。结果:运动性贫血时红细胞自由基生成增加,NO、NOS运动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抗运动性贫血剂使用后NO下降,而NOS较运动贫血组明显上升。结论:抗运动性贫血剂并不能改善红细胞NO、NOS水平。  相似文献   
159.
目的:通过对湖北省男子赛艇运动员进行测功仪2 000m全力划测试,了解赛艇运动员在测功仪2 000m全力划中肌肉的发力顺序、各主要肌群力量分布比例情况、疲劳以及用力特点。研究方法:12名男子赛艇运动员测功仪2 000m全力划,测主要用力肌群的表面肌电图。结果:在测功仪2 000m全力划测试中,赛艇运动员一个完整的动作中肌肉的发力顺序为胫骨前肌>股四头肌内侧头>竖脊肌>背阔肌>三角肌后束>肱二头肌;i EMG值在比赛一开始就瞬时升高,随着比赛的进行i EMG值开始下降,到1500m处下降到最低值,而在最后冲刺阶段i EMG值达到最大值,左侧i EMG值大于右侧;从比赛开始到比赛结束,MF和MPF整体表现为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和运动疲劳的出现呈下降的趋势,在最后冲刺阶段MF和MPF都有所增加,总的来说其下降幅度较大,增加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60.
摘要:目的:探讨18 d亚高原训练对花样滑冰运动员生理机能及运动表现的影响。方法:以10名花样滑冰国家青年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海拔1 650 m的新疆冰上运动中心进行18 d的亚高原训练。在亚高原训练期间,监测运动员每日晨脉、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在亚高原训练前、后,分别测定分析运动员运动机能的变化,测试指标包括血液生化指标、有氧运动能力(YOYO测试)、专项运动能力(冰上专项测试)。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及效应量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亚高原训练期间,花样滑冰运动员的晨脉在第2 d和第3 d达到最高值,随后出现下降趋势;血氧饱和度逐渐升高,从第 9 d 开始达到并维持在 97%以上。2)花样滑冰运动员在亚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红细胞压积明显增加, 其他血细胞参数与血液学指标无明显差异。3)18 d的亚高原训练,提高了花样滑冰运动员的有氧运动能力,表现为YOYO测试的完成级数和跑动总距离增加, 冰上专项测试难度提高的情况下,运动中平均心率、运动后即刻心率、运动后即刻乳酸水平保持不变。结论:1)花样滑冰运动员在 18 d亚高原训练期间,晨脉逐渐降低,血氧饱和度逐渐升高,在生理机能上对亚高原环境下的训练产生适应。2)18 d 的亚高原训练后,花样滑冰运动员的有氧运动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专项运动能力有改善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