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2篇
教育   323篇
科学研究   74篇
体育   885篇
综合类   28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国外体育经济活动税收政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以美国、英国、意大利等为代表的体育经济活跃国家的相关税收政策及其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综述,经归纳分析得出:国家通过税收政策调控体育经济的有序发展;实行免税鼓励企业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支持;当前世界许多国家对公益性体育活动提供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以调节职业运动员等体育专业人士的收入;采取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民间团体和社会力量办体育等。  相似文献   
32.
江芸  郑鸿 《福建体育科技》2002,21(8):83-85,94
本文通过对女子体操2001——2004年新规则与1997——2000年规则的研究比较,归纳出在各项目在特定要求与难度上的变化,对指导体操教学、训练、比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提高现代健美操基本技能的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分析研究了健美操教学中提高基本技能的若干问题,较为科学地将健美操教学基本技能划分为三大类、十一项,并提出了掌握和提高这些技能的三种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4.
近几年来,武术回归传统的诉求重新开始彰显.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与逻辑分析等方法,具体阐释了武术回归传统的必要性、现实困境及其超越路径.分析认为,武术回归传统的主张是对原有发展轨迹偏离的修正.同时,武术回归传统之路还存在着相关的学术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断裂的武术传统需要较长时间的回归与复位、竞技武术站在现代性的高度对传统武术进行污名、以及需要克服竞技武术形成的路径依赖等现实困境.对此,武术实现回归传统需要通过学术研究、传统武术实践以及武术管理等多个层面的路径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35.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以习惯教育为视域,从小学教育阶段为什么是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关键切入,在辨析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养成策略.研究认为,体育锻炼习惯是个体在长期运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运动健身认识不断升华并将其内化成一种坚定执着的信念,在这种信念指引下所形成的需要意识参与和意志努力的自觉锻炼行为.制度他律、环境润育、主体自律在小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发展的不同层次具有不同的作用.养成策略在于严格按照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督促学生认真执行,突出运动健身信念的引导,并通过积极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形成正确的舆论向导,充分发挥榜样力量,最终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积极的体育锻炼态度,建立坚定的运动健身信念以及有效的自我约束行为.  相似文献   
36.
运用文本分析、田野考察等研究方法,融合特纳仪式理论、族群理论等,基于福建珪塘"三公下水操"仪式中身体运动为研究样本,对历史记忆、身体运动及族群认同之间的相互逻辑进行探究.认为,乡土社会仪式中身体运动的展演具有重要的历史记忆保持与传递功能;在身体运动呈现历史记忆的现实场域中,始发性历史记忆勾勒出民间乡土体育文化的多元化源起,建构性历史记忆强化了族群认同,历史记忆的现实"结构与反结构"升华了身体运动象征内涵;在历史情景再现的场域中,论证了历史记忆、身体运动及族群认同三者之间的相互建构逻辑.  相似文献   
37.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武术”一词的起源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下武术概念的演进进行了梳理.利用逻辑学原理对武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分析,进而对武术概念内涵的四种属性进行阐述,采用“属加种差法”确定武术的“邻近属概念”和“种差”.运用“性质种差法”确定武术的特有属性,并以此为划分依据,运用“二分法”对武术概念的外延进行划分.以期为武术理论体系的完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8.
在"三社联动"社区治理模式的启示下,结合群众体育活动的特点,综合应用组织社会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对群众体育开展中的社区、社会体育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3个方面的结构、功能、相互关系,以及相互间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作用原理及其运行方式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三社联动"的社区体育治理模式与运行机制,为推进社区体育网络化运作提供了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39.
运用文献调研、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以特纳《仪式过程》理论为导向,以福建厦门“送王船”仪式中“阈限”范畴内的身体运动为研究对象,挖掘“送王船”仪式活动沿承的社会元素。认为,“送王船”仪式中“阈限”过程中的身体运动是该仪式活动的核心支撑及象征之展示。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原始宗教观促生了以肢体运动的象征寓意,以身体运动文化反应精神和心灵需求。这种肢体运动的内涵与外延,在海峡两岸关系和谐发展中具有积极的文化政治导向功能,对村落经济发展具有可视的补偿性功能,有利于实现村落传统文化功能激活,是时代发展中村民们的重要精神寄托,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植将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体育与科学》2019,(3):11-22
多数学者认为运动员缺乏"主体性",是被国家征用的个体。也有学者认为运动员的行动是在家庭、社会及国家的"误识"下形成的"合谋"。鉴于这些观点均产自于客位的、截面的视角,笔者希望从"我们"这一专业乒乓球运动员群体主位的、过程性的视角出发,用自我民族志讲故事方式重新审视前人观点。基于民族志叙事发现,运动员所呈现出的"主体性"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其学术认识进路是"被家庭和社会做主的个体-权力文化网络下的主体性提升-象征资本下的反向征用"。运动员主体性的动态变化,实质是中国社会愈益开放和民众追求自我实现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结论的得出,不仅适合于阐释改革开放以来乒乓球运动员个体与国家的关系,放在其他项目的运动员身上也同样具有一定的解释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