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393篇
科学研究   120篇
体育   28篇
综合类   63篇
文化理论   18篇
信息传播   10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大幅度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就必须树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观、质量观,以市场为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的导向,以教学为主,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42.
试论非连续性教育视野中人的发展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连续性教育是教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它从人的生存处境出发来理解人、理解教育。学生生活中的危机、挫折、遭遇等非连续性事件是其重要的研究课题,这一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教育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3.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特别是其理论核心“发生认识论”,系统地阐述了认识的建构过程,它对研究人类的认识发展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指导当今英语课堂教学也有其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4.
从华东煤矿公司看刘鸿生的辩证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鸿生投资华东煤矿公司反映了其具有辩证色彩的经济思想:既要顺应时代热潮,又须开拓新路;既要垂直伸延,又须横向联合;既要分散投资,又须集中分散投资,又须集中管理;既要立足经济中心,又须发展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45.
邓小平的发展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涵盖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动力、发展关键、发展模式、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的依靠力量等各个方面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邓小平的科技思想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笔者就发展的关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的目标和战略——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发展的模式——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发展的依靠力量——科技人才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粗浅的论述。邓小平发展观中的科技思想,对于当前和今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6.
可持续发展观是人类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与创新,它对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回应这一要求,调整与改革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高职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养成,是当前高职教育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47.
目送     
当代语文教育倡导的学生发展观,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应该成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教育理念。那么,在我们的教学中如何体现这一理念呢?  相似文献   
48.
艺理论界和“龙学”界流行的观点是将“变染采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看作是刘勰对学发展变化规律的揭示,这种看法值得商榷,实际上,刘勰《时序》的“变染乎世情”的“”特指“学(章)的质”,该段话只揭示了学(章)的质发展变化规律,并非指整个学。  相似文献   
49.
面对全新的课程,广大教师以空前的热情积极接受教育教学新理念,努力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涌现出了生动活泼的教育景象。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有的教师却迷失了课改的方向,诸如误解师生“合作”弱化教师“主导”作用,教师“主导”僵化生硬;学生“探究”、“参与”被形式化、表面化;片面强调张扬学生个性,无味的表扬过多过滥;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使用不当;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偏差;错误地对待考试;学生分化等等问题。还有的教师面对新课程全新的理念,缺乏心理准  相似文献   
50.
孙明福 《职教论坛》2005,(3X):44-47
以人为本德育就是在肯定、尊重人的自尊和权利基础上时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命运确立起终极关怀:构建以人为本的德育必须具备有科学的发展观.要关照德育主体.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德育体制和具有服务人的发展需要的德育内容。坚持以人为本不能片面理解“以人为本”,要注意丰富人的社会关系,发挥人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