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2篇
教育   217篇
科学研究   2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刘霄临 《文教资料》2013,(26):64-65
价值相对主义是现代社会的典型特征,它在开放的表象下却走向了新的封闭,成为布鲁姆在《美国精神的封闭》一书中主要批判的对象.价值哲学从古代来到今天,没能持续健康良好地发展,却走上了从亚里士多德到智者的倒退之路.  相似文献   
22.
23.
大学生欠学费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学生欠学费情况的蔓延,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从高等教育成本分析理论、政府投入、贫困生认证机制、社会道德、就业形势、学校德育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4.
20世纪60年代以后多元文化的兴起,传统价值观的解体带来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的高扬,新科技革命对旧有价值观的冲击,是西方社会出现价值观多元的主要原因。价值观多元时代西方社会公立学校道德教育面临合法性及合理性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西方道德教育理论采取了三条路径,即相对主义的路径、普遍主义的路径和超越相对主义与普遍主义二元对立的路径。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对价值观多元时代的应答对中国德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5.
考察以SSK及其他相关工作为背景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库恩的贡献与局限性。第一,正是库恩为科学知识的社会学分析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但由于历史的局限,库恩本人却未能在这一方向上做出实质性的工作;第二,SSK所倡导的“有限论”可以被看成对库恩关于“范例”对于“范式”特别重要性的具体阐述与进一步发展;第三,尽管库恩关于范式不可通约性的分析为相对主义进入科学敞开了大门,但后继的SSK的发展则已清楚地表明科学的发展有着十分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26.
从李贽哲学自身的逻辑出发,可以发现,李贽哲学以其苦难意识作为背景,在无一有合一本体论基础上,主张道非一途,性非一种,从而表现为追求自由,宽容学术和相对主义的品格。  相似文献   
27.
长期以来存在三种课程伦理取向 :相对主义的课程伦理倾向 ,从表面上看肯定了每一种伦理规范的合理性 ,而实质上是放弃严肃的伦理思考和导向 ,是对严肃的学校生活的放弃 ;绝对主义简单地肯定一种伦理倾向 ,把某种伦理价值绝对化 ,它容易导致伦理价值标准的僵化和武断 ;权威主义是指由某种外在权威力量来确定伦理规范的现象和倾向 ,其实质是以非伦理的力量为导向 ,取消课程伦理思考的独立性和大众性 ,使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育人的功能 ,变成了权力的工具。上述三种倾向 ,都不能为当前的课程改革提供正确的伦理基础 ,应予以摒弃当前我国的课程改革需要确立一种新的课程伦理 ,即以科学和民主为基本精神 ,以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整体进步的有机统一为基本价值追求 ,以坚持文化进步标准和倡导思想开放原则为重要规范的新型课程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28.
价值相对主义和价值绝对主义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价值多元性和一元性的关系。一般认为,价值冲突常常界于价值的相对性之间。本认为,价值的绝对主义冲突往往导致比价值相对主义更加严重的后果.它的绝对性、极端一元性对世界的和谐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冲突双方一方的消解更能膨胀另一方的绝对性的侵略和扩张,使价值绝对性冲突陷入更加灾难性的恶性循环之中。针对这一现状,本提出一些理想性的对治策略,试图为价值绝对主义冲突找到一条可能的出路.  相似文献   
29.
相对主义学批评坚持多元主义的批评立场,其价值判断是个体主义的。这不可避免地会引致学批评价值取向上的混乱。在以人的群体为价值主体的基础上,以是否有利于人学实践作为学批评的根本尺度能够有效地确立价值评价的依据和解决价值的一元性与多元性之间的关系问题。开展批评的人学实践不仅是一种哲学式的选择,它更是历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