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420篇
科学研究   4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39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71.
薛彩霞  李桦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2):231-240
在将环境知识分为系统知识、行动知识和效用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秦巴山区498户茶农的调查数据,运用Bootstrap方法探讨社会规范情境下环境知识、环境能力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规范在系统知识影响农户减少污染行为过程中,以及在行动知识影响农户减少污染行为和改善环境行为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环境能力在行动知识影响农户减少污染行为和改善环境行为的过程中发挥正向中介作用;社会规范在行动知识通过环境能力影响农户减少污染行为和改善环境行为过程中的调节效应为正.由此提出政府应全面提高农户的环境知识和环境技能,并塑造亲环境的社会规范.  相似文献   
72.
茶小绿叶蝉优势种的归属的分子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建玉  韩宝瑜 《科技通报》2005,21(5):549-552,556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国家茶树资源圃随机采集茶小绿叶蝉个体,用RAPD标记技术,拟从DNA水平上探索茶小绿叶蝉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和亲缘关系,为茶小绿叶蝉优势种的归属提供分子水平上的依据。所选的14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81条谱带,59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为72.84%,表明叶蝉个体间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但未发现可以区别不同种的特异性条带和引物。UPGMA法聚类分析也表明,叶蝉个体间遗传距离在0.17~0.46之间,说明茶小绿叶蝉的遗传基础较一致,存在异种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本文为茶小绿叶蝉的优势种的归属提供了一定的分子基础,结合前人对茶小绿叶蝉的形态学研究,认为茶小绿叶蝉的优势种为假眼小绿叶蝉,小绿叶蝉未在茶园中未形成种群。  相似文献   
73.
基于关键词统计的中国茶科技现状与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全面搜集整理学术类茶科技文献的基础上,从8752篇文献中提取有效关键词。对所提取有效关键词的统计分析得出,所有样本文献中包含的不同关键词总数为10615个,平均每篇文献含有3.8个,同一关键词在全部文献中的出现频次范围为1~674次,平均为3.1次。关键词出现频次与关键词个数之间呈现负指数分布。进一步对关键词总数及一些重要关键词的频次、数量及其分布等作出了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我国茶科技发展现状、趋势及规律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4.
采用浸提法从黑茶中提取茶绿色素,采用光谱法测定了黑茶中茶绿色素的含量,通过实验研究了最佳分析条件,本法的回收率为101.32%-109.1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28%。  相似文献   
75.
茶叶、土壤中吡虫啉的残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3种吡虫啉的残留提取方法,筛选出一种适合于毗虫啉在土壤和茶叶中的残留的提取方法.用高压液相色谱测定茶叶和土壤中吡虫啉残留量: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二氯甲烷萃取,用硅胶层析柱净化提取物.此方法经高压液相色谱测定(HPLC),其最小检出量为1.0×10^-9,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kg^-1,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0.56%~90.01%,变异系数为0.37%~3.71%.  相似文献   
76.
茶叶的发酵工序是形成茶叶不同品种的关键环节。本文采用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法,比较分析了云南普洱碧罗春茶(不发酵茶)、福建乌龙茶(半发酵茶)和普洱熟茶(全发酵茶)红外特征谱的异同。结果显示,三种茶叶的红外光谱比较相似,但由于发酵程度不同,三种茶中茶多酚类物质成分的含量不同,因而它们具有各自的红外特征谱。研究表明,茶叶的发酵程度与红外特征谱的1037cm^-1、1147cm^-1、1324cm^-1、1520cm^-1和1240cm^-1附近吸收峰的强度和峰形密切相关,根据上述红外光谱特征峰的吸光度和峰形,可以区分茶叶的发酵程度等。FTIR光谱法为不同发酵茶叶种类的鉴别,提供一种简便、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77.
茶文化旅游是传统茶文化与现代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一种新的旅游项目。信阳毛尖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其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与意义。文章从信阳茶文化旅游开发的价值入手,分析了信阳茶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势与意义,并提出了合理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78.
孙秋香  肖婷 《培训与研究》2009,26(8):47-49,57
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在食品、油脂、保健、医药、日化、精细化工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茶多酚的提取和应用研究成为国内外开发“绿色工程”的热门课题之一。本文研究的内容是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与测定,主要目的是测定茶叶在不同条件下荼多酚的含量,然后相互比较。例如:茶汤放置时间,泡茶次数及pH对茶多酚含量的影响。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都希望自己每日饮用的茶水中的茶多酚的含量多一些,因此我们研究了不同条件下从茶水中获得茶多酚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79.
梵净山翠峰茶叶多酚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岚  沈正雄  樊均德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5):133-134,144
通过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梵净山翠峰茶叶多酚的含量,结果显示茶叶多酚的含量是21.45mg/mL,为贵州铜仁茶叶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0.
张梅 《大众科技》2013,(1):72-73,64
影响茶叶卫生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加工人员只有掌握了这些影响因素,才可以不断地更新、改进工艺。文章探析加工过程对茶叶卫生质量的影响与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