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821篇
科学研究   65篇
体育   153篇
综合类   11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传承民间音乐文化,开发音乐教育的新课程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音乐教育有责任充分开发与利用民间音乐文化中的乡土资源,设计好传承民间文化的音乐课程,引导学生认识民间音乐文化存在的价值以及传承家乡乡土文化的意识。文章介绍了利用民间音乐文化中的乡土资源,开发音乐教育新课程资源的具体流程,以及开发与利用乡土音乐课程资源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2.
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国家的发展水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不懈地努力和探索。建国后在领导全国人民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认识到:经济的发展靠科技、科技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只有科学技术发展了,文化教育加强了,中华民族物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真正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33.
新疆地方传统武术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和健身功能,而高校作为武术运动继承、发展、普及的一块重要的阵地,理应加强对传统武术的教学。  相似文献   
34.
周美秀 《丽水学院学报》2004,26(2):87-89,92
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作为教学环节中起主导作用的数学教师,必须认真审视课程改革的实质,体会新课程计划所体现的新精神,并在教学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更新知识,发展潜力,成为实施新课程计划的新型教师。  相似文献   
3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创新精神为目标,其主旨是“发展观”和“全人观”,它揭示了学生发展依赖于人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受到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促进学生在实践与创新中全面发展、学有特长。  相似文献   
36.
煤矿井下局部通风机是保证煤矿井下安全生产的重要设备.对旋局部通风机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新型局部通风机,具有结构紧凑、噪音小、效率高、反风性能好的特点.研制与其配套的起动和控制设备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7.
为了适应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和现状及胜任教学工作,中学物理教师应该培养实验技能、创新和改革实验的能力,同时加强实验方法多样化、充分利用现代化实验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38.
体育新课程标准和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中都明确要求,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意识、技能和良好习惯,促进终身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意识,对学生进行良好运动习惯训练,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促进终身体育素质的养成和全民体育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39.
冯献  李瑾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3):174-181
采用二手资料分析法,基于信息传播要素视角,从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涉农信息资源建设等方面总结提出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5个国家利用信息化促进乡村振兴的典型模式与主要做法,探讨其对中国乡村振兴的经验借鉴。结合多案例分析发现,国外利用信息化促进乡村振兴的扶持政策与经验主要在于基础设施建设、受体技能培训、多元化服务主体以及信息资源建设等方面。未来中国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可借鉴国外相关经验,通过信息化支撑农业产业兴旺、信息化提升乡村治理效率、信息化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40.
"非公"经济领域党的组织资源开发之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社会阶层不断壮大,在这一新领域开发、构建党的组织资源,不仅具有客观必要性,而且具有现实可行性。中国共产党需要集合力量,不断在新的领域开发组织资源,以新的形象、新的方式融入社会、整合社会、主导社会,从而在国家现代化事业中发挥中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