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2篇
教育   270篇
科学研究   2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21.
关于《劳动法》实践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劳动争议日益增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加强对《劳动法》的学习和正确理解。由于劳动法律大量以法规甚至国家政策的形式存在,所以受众不易掌握。本就《劳动法》的适用范围的排除、事实劳动关系、劳动违约时培训费的支付、竞业限制、最低工资、劳动争议等问题,针对实践中的混乱认识作出澄清。  相似文献   
122.
123.
职业资格     
《职业技术》2006,(9):61-62
所谓就业准入是指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范围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并向社会发布。  相似文献   
124.
在川王府酒店位于吉林省吉林市深山中的“基地”里,面壁思过的员工们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在基地的周围,全是高高的铁丝网,门口有保安严格把守。“反省”的员工不能给家里打电话,不能写信,与世隔绝。很多员工们把“基地”称为“监狱”、“集中营”,把自己称作“劳改犯”。由华企业里搞培训本身并没什么错误,培训恰恰是一个企业成熟的标志。问题在于,企业中的监督管理可以严格,却不能涉嫌侵犯劳动者的人身自由。从川王府组织的禁闭式的反省活动可以看出,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些私营企业主还没有学会尊重劳动者的人身自…  相似文献   
125.
劳动争议案件数量逐年递增,委员建议法院应当设立劳动法庭"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劳动权益保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劳动争议案件可能增多,我建议在法院设立劳动法庭,采取更适用劳动关系争议案件的程序和规则,建立专业审判队伍,促成劳动争议案件公正高效解决。"今天下午,在工会界委员讨论两高报告的小组会议上,新疆律师协会副会长潘晓燕委员向在场听取意见的最高人民法院有关人士如是建议。她的建议得到了在场多位委员的赞同。  相似文献   
126.
《农业职业教育》2007,(1):26-27
近年来,福建省漳州市农业学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深刻领会《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实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取得了可喜成就,体现了国家级重点校的骨干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7.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劳动立法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准则,劳动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法的基本原则首先应当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同时,劳动法还应当体现劳动协调原则。  相似文献   
128.
张英 《教书育人》2005,(5):44-45
法律基础课是高校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所包括的八门课之一,是大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而现行的法律基础课既涉及《法学基础理论》,又涉及《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劳动法》、《婚姻法》、《诉讼法》等几乎我国法律体系中所有的部门法。可见,法律基础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因此它要求法律基础课教师必须具有较为宽广的法律知识面。从目前高校法律基础课教师队伍的来源看,  相似文献   
129.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存在不符合<立法法>的基本精神和宗旨,与<宪法>的相关规定相冲突.<条例>本身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缺陷,它造成了法律体系的混乱,损害了国家法制的统一,不利于劳动权的保护和<劳动法>的实施.从法治原则、国家法制统一以及更好地保障劳动权出发,国家立法机关应该尽快制定<劳动争议仲裁法>,该法生效后,废止<条例>.  相似文献   
130.
劳动法》关于劳动合同无效的规定过于严格,致使众多的劳动合同变成无效劳动合同。本文认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劳动合同是内容无效的劳动合同。采用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如果损害国家利益,自应属无效。但如果仅损害一方当事人的利益,则应属于可撤销的合同。劳动合同没有采用书面形式的,不能仅以此认定为合同无效。对无效的劳动合同应分别适用不当得利制度和缔约过失制度予以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