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171篇
科学研究   9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本文讨论了路和圈的倍图的均匀点染色和均匀边染色.  相似文献   
12.
Sustainable technologies challenge prevailing business practices, especially in industries that depend heavily on the use of fossil fuels. Firms are therefore in need of business models that transform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sustainable technologies into new ways to create economic value and overcome the barriers that stand in the way of their market penetration. A key issue is the respective impact of incumbent and entrepreneurial firms’ path-dependent behaviour on the development of such new business models. Embedded in the literature on business models,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incumbent and entrepreneurial firms’ path dependencies have affected the evolution of business models for electric vehicles. Based on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electric vehicle projects of key industry players over a five-year period (2006–2010), the paper identifies four business model archetypes and traces their evolution over time. Findings suggest that incumbent and entrepreneurial firms approach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in distinctive ways. Business model evolution shows a series of incremental changes that introduce service-based components, which were initially developed by entrepreneurial firms, to the product. Over time there seems to be some convergence in the business models of incumbents and entrepreneurs in the direction of delivering economy multi-purpose vehicles.  相似文献   
13.
交通运输行业是仅次于电力行业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源,近年来各国对其“低碳化”发展的关注不断提高,运输产业如何承担相应的低碳减排责任,积极变革寻求一种绿色低碳的运输方式成为行业发展的热点问题。低碳多式联运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运输模式,通过综合多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优势可以有效降低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并逐渐被各大运输公司所关注。本文基于成本和时间双重约束下,将二氧化碳排放量纳入到多式联运研究中,通过碳价函数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换算为二氧化碳的排放成本,形成考虑整个运输过程的总成本,并在设定时间约束下,建立低碳多式联运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求解,得出最佳低碳多式联运组合方式和路线,研究对基于企业层面如何建立多重约束下的低碳联运模式进行探索,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结论对于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供给侧低碳结构性改革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动作脚本语言是FLASH动画制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门编程语言,而要想用按钮正确控制动画,必须先要理解实例的路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理解不透,那么在控制动画时就会出现按钮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因此,正确理解并能运用路径这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围绕这一问题进行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南阳市产业集聚区经济呈现持续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分析了南阳市产业集聚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结合南阳市产业集聚区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南阳产业集聚区可持续发展相应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社会融入理论的应用在保障各类主体的社会权利、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有关档案记忆的研究逐步深入,社会融入理论在档案记忆建构活动中所具有的扩充档案记忆主体、保障公民档案权利、促进档案记忆服务于社会发展的价值被不断发掘。文章将从识别社会融入主体、建立信任与合作关系、针对性开发档案资源、扩大受众群体四方面对社会融入理论应用于档案记忆建构实践的基本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单向输入路径、双向互动路径和辐射扩散路径是立德树人运行的有效路径。在这些路径中,单向输入路径是基于办学的方向性和立德树人时代内涵要求,从立德树人的理念在学校规章制度、精神文化、体制机制的固化视野审视;双向互动路径是基于主体与客体互动的角度,从显性路径的"四位一体"系统体系和隐性路径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实现显性、隐性路径的有机统一。辐射扩散路径则是利用家庭、校友、社区等教育资源,依靠校外力量,实现立德树人路径的外部合力整合。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践履过程中,其选择实现的路径应该是由多条路径共同组成的一个路径群。  相似文献   
18.
先进理念与有力技术的完美结合是缔造现代课堂典范形态的两大支撑点。当代高效课堂改革的内在线路之一是寻求一条高效课堂理念与现代技术文化之间更为完美的结合方式。技术是"形而上"的思想与"形而下"的工具组成的有机体,高效课堂理念在技术文化的技术思维、技术手段、技术工艺等层面都能找到相应的结合点。高效课堂理念技术化过程的实质是先进课改理念与技术文化全面融合的立体化过程,是先进课改理念借技术思维、技术手段、技术工艺来付诸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有三个关键环节:课改理念的精确化、课堂手段的现代化与教学过程的工艺化,构成了高效课改理念技术化的"三部曲"。如何在技术与艺术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努力实现理念与实践在技术条件中的完美耦合与整合匹配,是当代高效课堂改革的重要思路。这一平衡的实现需要重点解决三大平衡:有形模式与无形变革间的平衡、理念创新与技术配合间的平衡、学习环境与教学控制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双减背景下,作业"提质增效"成为回归家庭作业育人功能本位的核心关切。基于国内外中小学家庭作业实证研究分析,结合我国当前家庭作业的现实话题,循证剖析与揭示现象背后的深层机制。由此展开在作业"减负、提质、增效"导向下的五方面路径优化探索,首先组织建立高效性、统筹性和可审查性的作业管理制度,严格把控作业时长与总量;其次,探求跨学科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多元作业设计形式,兼顾学科内容巩固与高阶思维培养;第三,践行作业分层布置策略,彰显作业的关怀性、激励性与个性化特征;第四,健全导向性、即时性和互动性的作业评价反馈机制,激发学生兴趣和内生驱动力;最后,聚焦家长在家庭作业中的情感参与并加强社会支持,家校社协同推进课后服务质量与效果,以打造各司其位、协同育人的双减新生态。  相似文献   
20.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沉浸式交互虚拟系统,其教育功用应有效辐射学科教学,助力学科知识获得与学科思维培养。针对当前学科教学过程中“抽象符号→技能训练→工具思维”的现实问题,探析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的直观学习资源、知识有效应用与培养学科思维等价值;接着提出了虚拟现实助力学科教学的四种类型:独立式学科本位型、分布式学科本位型、独立式项目融合型与分布式项目融合型。最后依据虚拟现实学科教学价值与虚拟现实学科教学类型提出了虚拟现实助力学科教学的实践路径:直观资源的操作体验,指向知识内容有效获得;模拟情境的知识应用,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真实场景的问题解决,实现知识向思维的通达。以优化学科教学过程,为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教与学过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