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教育   1078篇
科学研究   46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12篇
综合类   10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8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选取电荷、广义位移为电路耦合机电系统的广义坐标,得到系统的动能、势能、电能及耗散函数。根据经典的拉格朗日-麦克斯韦方程建立数学模型,得到的振动方程是弱非线性Duffing方程。应用多尺度法求得系统的主共振的幅频响应方程,并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不同的参数对共振的影响。随着碳纳米梁长度和交流电压幅值的增大,振幅和共振区增大;随着碳纳米梁与固定极板间距和阻尼系数的增大,振幅和共振区减小。  相似文献   
72.
社会发展进步评价尺度思想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两个基本的尺度,生产力发展尺度和人的发展尺度。两种社会进步既有一致性,又有不一致的地方,这要求我国在社会发展实践及其评价中,要把握生产力尺度和人的尺度之间的辩证统一,凸显人的发展尺度的重要价值,建立社会进步的综合评价尺度,用来指导和评价我国的社会发展实践。  相似文献   
73.
《梵天尺度论》是古代印度重要的绘画理论,其中阐述的人体造像美学原则成为印度造像艺术的金科玉律。《梵天尺度论》认为绘画起源于天启神授,人体绘画美学强调尺度和比例关系,绘画物象的造型采取感物取真的方式,超越简单的自然模仿,这些美学思想源于印度文化,千百年深刻影响印度造像艺术。  相似文献   
74.
一、和自己同课异构:别让优秀成为卓越的敌人评说周婷的课固然重要,不过,我觉得更为重要的是,从她的课例中领悟到的其他一些东西,比如,一个名师如何让自己优秀,又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优秀是卓越的敌人。"说这话的是一位叫柯林斯的研究者。优秀怎么成了卓越的敌人?柯林  相似文献   
75.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对学生的阅读体验要做到心中有"尺度";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对待,准确机智地把握"尺度";创造性地处理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彰显智慧,使教学充满灵性,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场所。  相似文献   
76.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对学生的阅读体验要做到心中有"尺度";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对待,准确机智地把握"尺度";创造性地处理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彰显智慧,使教学充满灵性,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场所。  相似文献   
77.
朱志荣的中国文学观具有强烈的思辩色彩、自觉的理论意识和开放的研究视野。他从自己的文论观和美学观出发,使理论研究与中国古代文学的鉴赏和批评良性互动,强调中国文学的民族特性。他把意象视为中国文学的重要表征,认为中国文学从创作到欣赏都体现着基于感性而不滞于感性的领悟方式,从而超越了传统的表现说与再现说的对立;将古代文学研究的审美尺度具体概括为情、貌、言三个方面,指出古代文学中人、文同构的生命意识,论述了作家的个性与时代精神的辩证关系。他认为文学史研究要在史实的基础上重视史识,肯定文学史家发现规律的主导意识;认为古代文学研究应该体现当代性,优先阐释在当代能引起共鸣的作品,合理借鉴西方理论,体现当代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78.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在进行文本阅读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阅读认知体系,实现文本资源的个性化挖掘。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读懂文本,构建阅读认知雏形;校准坐标,适度开发文本资源;强调个性,体现多元解读特征。  相似文献   
79.
刘鹏 《地理教育》2015,(Z2):71-72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人口部分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合格公民。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众多的人口”一节中,从总体上对我国人口数量现状、当前面临的人口问题、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及我国人口分布特点进行了阐述。而我国地大物博,人口分布不均衡,人口问题具有地域性,教材中我国人口的总体情况不能很好地反映当前存在的人口问题,同时,空间尺度范围过大,不利于学生理解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因此需要在微观尺度上进行人口知识的教学,借助人口普查的相关知识,更利于学生理解当前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80.
高中区域地理是以区域为载体,以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思想,阐述如何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地理课程。陈静生、蔡运龙等人认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个综合性的研究课题,包括不同的认识层次、不同的时空尺度,也包括了自然与人文诸多要素。"[1]这句话揭示了地理空间尺度思想是区域地理的核心思想之一,高中区域地理教材不仅要重视可持续发展思想,还要关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