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495篇
  免费   425篇
  国内免费   596篇
教育   95730篇
科学研究   8857篇
各国文化   338篇
体育   6842篇
综合类   4633篇
文化理论   952篇
信息传播   22164篇
  2024年   634篇
  2023年   2644篇
  2022年   1307篇
  2021年   2188篇
  2020年   2093篇
  2019年   2245篇
  2018年   1247篇
  2017年   2107篇
  2016年   2606篇
  2015年   4810篇
  2014年   10119篇
  2013年   8335篇
  2012年   10390篇
  2011年   11203篇
  2010年   9303篇
  2009年   9305篇
  2008年   11263篇
  2007年   9000篇
  2006年   7133篇
  2005年   6402篇
  2004年   6247篇
  2003年   4993篇
  2002年   3905篇
  2001年   2977篇
  2000年   2334篇
  1999年   990篇
  1998年   662篇
  1997年   656篇
  1996年   556篇
  1995年   460篇
  1994年   329篇
  1993年   244篇
  1992年   295篇
  1991年   195篇
  1990年   152篇
  1989年   13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7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961.
关于图书馆核心价值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图书馆核心价值概念的提出及理论研究,分析了核心价值的特性,提出了图书馆核心价值应定位为“基于公益性基础上的图书馆服务”。  相似文献   
962.
中国古代目录学学术价值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反省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基本旨趣的中国古代目录在具体学术考辨中的缺陷,重点指出,古代书目囿于"著录一批文献"的刻板形式,与它所反映的学术之间并不存在严谨的并列关系,两者之间只是点与面的对应,目录在考辨学术时的错位甚至无能随处可见。此外,古代目录通过文献整序实现对学术的反思,作为反思结果的目录系统又会反过来影响学术的接受和认识,目录对于学术的这种反作用尚未引起足够关注。  相似文献   
963.
西方"科学的"和"人文的"两大图书馆学话语长期左右着中国图书馆学界."科学"以客观性见长,虽可直接"拿来",但它本身存在理性滥用问题."人文"强调图书馆(学)中的主体精神价值,直接"拿来"无异于东施效颦.本文在西方图书馆学的"他者镜像"中,分别以古代的知识组织和图书馆哲学为例,讨论了基于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价值的图书馆学研究本土化何以可能的命题.  相似文献   
964.
公共图书馆制度是适应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而产生的公益制度,它由初期的公益活动发展为当今国家为保障公民文化权利实现的重要公益制度,充分体现社会效率和公平正义的价值;公共借阅权制度是维护版权人个人利益的制度;对于公权力而言,如果在公共资源无法同时满足公共图书馆制度的公益和公共借阅权制度的个人利益时,应当优先维护公共图书馆制度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965.
本文在对图书馆核心价值探讨的基础上,从建立和完善体现核心价值的法律制度、能培养有核心竞争力的从业者的教育制度、以中国图书馆学会为中心的行业管理组织体制、图书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及图书馆评估机制这几方面,对图书馆基于核心价值的行业制度化管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66.
何琳 《新闻前哨》2008,(4):57-58
一个受观众喜爱的收视率高的节目,主持人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十分重要。栏目和主持人可谓“相依为命”,成功的具有品牌效应的栏目可以使主持人为观众所熟知和喜爱;同样,优秀的、与栏目融为一体的节目主持人也可以使节目锦上添花。电视节目主持人职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67.
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中,能够及时发现,准确判断,迅速捕捉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在西方新闻界,通常把新闻敏感称作“新闻嗅觉”、“新闻嗅鼻”。美国新闻学者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中说:“一个不善于辨别颜色的人,不能成为画家;一个不懂得音律和谐的人,不能成为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  相似文献   
968.
在生活中,如果一个人长时间看一件事物,就会产生"视觉疲劳".从事多年记者职业,对周围所发生的事件抱着司空见惯的心态,缺乏挖掘新闻的动力,缺少采写的激情,我们把这一毛病称作"记者的视觉疲劳".那么如何来医治这一病症呢?  相似文献   
969.
一、原则——舆论监督报道的"规矩""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舆论监督报道和其他新闻报道一样,都要遵循新闻报道的一些基本原则,如新闻价值原则、时效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用事实说话原则等。除了要坚持一般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之外,在我国,媒体在进行舆论监督报告时更强调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相似文献   
970.
作为“人”的记者:灾难情境中的新闻伦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雄 《视听界》2008,(4):31-35
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给中国的记者们设置了一个令人压抑的灾难性采访——报道情境。地震不仅震撼着全体国人的心,也震撼着我们对媒体。记者.新闻伦理等基础问题的认知。记者是特殊的职业工作者,他们担负着向全国人民报道地震全过程的重担;与此同时。记者和他们的报道对象一样,也是有血有肉的人。这样,一系列问题便浮现出来:记者如何在灾难性情境中从事新闻报道?当“记者”和“人”的身份发生冲突时,如何权衡和取舍?汶川大地震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新闻伦理在特殊情境中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