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358篇
  免费   1704篇
  国内免费   2477篇
教育   240171篇
科学研究   48318篇
各国文化   1148篇
体育   7963篇
综合类   8327篇
文化理论   2295篇
信息传播   130317篇
  2024年   996篇
  2023年   4401篇
  2022年   3827篇
  2021年   5089篇
  2020年   5110篇
  2019年   4410篇
  2018年   2403篇
  2017年   4172篇
  2016年   6033篇
  2015年   11171篇
  2014年   34314篇
  2013年   26988篇
  2012年   32350篇
  2011年   33584篇
  2010年   29341篇
  2009年   29522篇
  2008年   35310篇
  2007年   28693篇
  2006年   23703篇
  2005年   21741篇
  2004年   16733篇
  2003年   14310篇
  2002年   13293篇
  2001年   11203篇
  2000年   9202篇
  1999年   4681篇
  1998年   4070篇
  1997年   3860篇
  1996年   3798篇
  1995年   3182篇
  1994年   2454篇
  1993年   1927篇
  1992年   1628篇
  1991年   1434篇
  1990年   1111篇
  1989年   1620篇
  1988年   92篇
  1987年   86篇
  1986年   117篇
  1985年   103篇
  1984年   186篇
  1983年   200篇
  1980年   3篇
  1957年   84篇
  1956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了适应数字化阅读时代,更好的为高校师生读者服务,高校图书馆应探索新的服务模式。本文主要探讨移动新媒体时代数字化阅读的特点和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影响,以及面对这种新情况高校图书馆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2.
83.
84.
[目的/意义]旨在分析协同搜索用户在信息搜索任务过程中的交流内容与模式,从而理解协同搜索用户的关注重点与搜索过程。[研究设计/方法]基于书籍交互检索平台(CLEF-Social Book Search)设计实验,共招募18名被试完成两种搜索任务,通过录音记录对话并对其进行编码和分析,总结交流内容特征和模式。结合任务类型、认知类型组合、服务器记录的搜索交互行为日志以及问卷收集的搜索体验进行了探索分析。[结论/发现]从交流内容上看,协同搜索用户主要理解与评判书目信息、商讨搜索任务计划;比起认知类型不同的用户,相同认知类型的用户在操作交互方面交流更多,在评判决策方面交流较少。交流模式依据讨论内容比重可分为理解评判型、评判主导型、均衡交流型三种,评判主导型用户的任务完成满意度最高。[创新/价值]协同搜索用户的交流反映出搜索过程中需要与同伴商讨协同的焦点,也是需要系统提供协助的重点,给协同搜索系统设计提供一定参考。本研究针对协同搜索的交流内容设计的编码系统对相关的协同交流研究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5.
英语作为一种外语,是非语言环境中的一门课程,要想学好实属不易,尤其是对于那些语言思维较弱的同学来说,更加不容易。  相似文献   
86.
87.
《全国新书目》2021,(3):86-87
丰子恺音乐教育家。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跟随李叔同学习钢琴。此后游学日本时,又学习小提琴。回国后,他先后任教于上虞春晖中学、上海艺术大学等学校,所授科目是绘画和音乐。教学之余,他创作了大量面向中小学生和音乐爱好者的音乐启蒙读物,如《音乐初阶》《音乐知识十八讲》《音乐入门》《孩子们的音乐》等。  相似文献   
88.
美德的产生需要行为合宜、同情得宜、激情适宜三个条件同时满足,而当前高校大学生的美德教育则没有对上述内容给予足够重视,从而产生了一些问题。高校大学生美德教育应依据美德产生的三个条件展开。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美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9.
90.
系统法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挑战表现为对系统法学基础性问题的深层关怀 :系统方法的生存权和局限性、计算机技术的极限和数学的不完善性、对“技术统治”的疑虑和组织性排异以及面对科技 ,对权利何以自处的担忧。机遇来自于“网络中国”的现实性要求、中国及其法制系统面临更为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以及系统科学向“复杂性”研究的转向。改变被动地引进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和方法的局面 ,发现法制系统自身的系统论 ,并为系统科学作出贡献 ,应是系统法学的崭新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