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02篇
  免费   411篇
  国内免费   701篇
教育   17097篇
科学研究   2922篇
各国文化   324篇
体育   613篇
综合类   551篇
文化理论   147篇
信息传播   6660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414篇
  2022年   404篇
  2021年   550篇
  2020年   563篇
  2019年   488篇
  2018年   316篇
  2017年   443篇
  2016年   570篇
  2015年   1018篇
  2014年   2357篇
  2013年   1737篇
  2012年   2266篇
  2011年   2528篇
  2010年   1954篇
  2009年   1916篇
  2008年   2016篇
  2007年   1677篇
  2006年   1568篇
  2005年   1233篇
  2004年   1081篇
  2003年   853篇
  2002年   665篇
  2001年   604篇
  2000年   362篇
  1999年   159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学术治理能力涵涉多元利益主体参与大学学术场域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参与方式、治理的运行制度设计、治理主体的权责划分以及利益分配、治理程序等多重因素。提升学术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已成为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主要包括学术治理制度的善意理解力、冲突解决力、共在执行力、责任悦纳力以及创新驱动力等要素特征。然而,实然境遇下的大学学术场域由于诸多权力的交错混杂与寻租以及外部法律制度供给缺位,造成学术治理能力出现“虚假治理”困境,阻滞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步伐。真正实现学术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在具有民主契约的共生环境中秉持善治理念,塑造多中心学术治理格局,确保学术治理动态过程的手段善与结果善统一。  相似文献   
102.
蔡元培的学术观在民国早期发生了重要转变,这一转变通过北京大学改革,促使北大从旧式学堂转向现代大学。对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提出之改革方案的分析发现,相比民初,蔡元培扩大了"学"的范围,并调整了"学"的内在关系。这一变化实质上是"学"的本质由近代分科之学到现代科学之学的转变。蔡元培的学术观转变顺应了民初科学观的转变,渗透于北京大学改革方案,促使北大进行了一系列反映新科学观的学术建制改革。新建立的学术建制匹配于现代学术,推动北大迈向现代大学。  相似文献   
103.
借助扎根理论,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全国14所重点大学的16位在校硕士研究生的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分析,归纳出有利于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的导生交往关系的特征,并据此构建了理想的有助于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的三维导生交往关系模型。该模型由动力系统、运行系统、保障系统构成,在导生交往中,以促进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为目的,动力系统、运行系统、保障系统从不同角度发挥作用。如果上述三种系统均处于积极状态下,将会有力促进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4.
学术型历史课堂即采取一定的史学研究方法研读史料,在体验和感悟历史真谛中培养学生史学素养的课堂。徐蓝教授认为,"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历史解释是以时空观念、史料证据和历史理解为支撑和基础的,是认识历史和学好历史的关键……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的要求,也是学生形成自己对历史的看法的主要体现"[1]。学术型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让"历史解释"素养落地且具有可操作性,笔者认为应从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放在特定时空框架中、以可信的史料为基础、以家国情怀为价值取向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相似文献   
105.
一、学科和专业的区别学科划分的依据是知识的分类体系,专业划分的依据是源于具体的社会劳动或某类职业分工;学科的形成需要研究的对象、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专业的形成要提供培养学生所需要的课程与训练条件;学科的构成要素是学科使命、学者、学术信息、平台和学科物质资料;专业的构成主要是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专业中的教师与学生;学科发展目标是知识的发现和创新,其行为结果是增进知识的进步,专业则以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专业人才为己任,其行为结果是传授知识。  相似文献   
106.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1,(3):F0002-F0002
2020年度,我刊刊发的论文共有24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化学教与学》全文转载,排名第一。我刊也被认定为学术水平相对较高、影响力较大的期刊。现将具体转载文章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107.
科学家精神尤其是本校科学家的学术成长经历,可以转化为学校办学治校、立德树人的不竭动力。要分层次逐步扩大“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覆盖面,利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宣传科学家精神和事迹,建立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并打造可复制的科学家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模式。  相似文献   
108.
王季愚是中国外语教育的奠基人和开创者,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外语人才,其教育思想非常值得总结和借鉴。其中,王季愚学术建校思想提高了教学研究水平,保证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对当下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科研成果的教学实践转化、研究生师资培养、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等外语教育工作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09.
跨学科合作是推动新文科建设、促进文科教育创新发展的基本路径,但在面对文科教师"单枪匹马"的传统科研方式、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老大难"问题以及学术虚假合作等学术合作困境时就需要发挥教师学术领导力的关键作用.在新文科建设实践中,骨干教师和领军人物通过价值观引领、目标定位、持续推动、成果提炼四个具有特定运行逻辑的作用环节,对团队成员围绕共同学术目标进行的实质性合作产生影响力,而这些作用环节综合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其前后连贯、自成闭环的运行逻辑.  相似文献   
110.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设了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三类空间——信息空间.新空间的出现对原有教育的业务流程、劳动分工和组织体系产生冲击,亦对教育规律的再认识和教育理论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文章紧扣问题导向和时代导向,针对互联网推动教育变革过程中展露的现象或问题,从"互联网+教育"理论创新的角度,提出了未来应重点关注的十大学术新命题,分别为新知识的生产和传播规律、联通主义学习的机理、教学新结构与新模式、教与学的复杂规律、工业化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机制、未来学校的发展方向、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原理与方案、在线教育产业的定位和作用、教育研究的逻辑框架与研究范式、教育治理的理念与制度体系."互联网+教育"理论创新可帮助教育工作者从根本上解决盲目性、偏狭和局限性误区,是明晰互联网推动教育变革的规律及实践方向的基础和前提.作者希望研究提出的十大学术命题能够为未来教育研究提供思考支点,从理论创新层面推动"互联网+教育"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