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4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53篇
综合类   1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第11届亚运会男子百米途中跑步态和支撑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高速摄影的方法,采集了第11届亚运会7名男选手百米途中跑技术的12个指标,得出以下结论:①亚洲运动员途中跑速为11.12米/秒,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②途中跑平均步幅为2.30米,步幅指数为1.315,低于世界先进水平,在支撑阶段身体重心的水平位移值偏小,是原因之一;③单步时间的平均值是0.207秒,步频为4.84米/秒,步频指数是8.467,低于世界先进水平;④支撑阶段中的最大缓冲时相是踝、膝关节由退让到蹬伸的转换点,踝关节角在转换点前后的角速度比膝关节大一倍左右,两个关节的缓冲与蹬伸动作处在良好的同步状态。⑤亚运会选手在蹬离地面瞬间的蹬地角较小,是造成支撑与腾空时间比值大的技术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2.
针对在当前二维步态识别系统中,受到人体走路姿势中的特征重叠的影响,不能很好的解决信息丢失问题。而三维识别也面临着技术要求复杂,对设备角度要求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二维图像序列的三维步态识别方法。利用摄像机采集单帧步态图像序列,通过对单帧连续通信进行坐标动态转换,对特征矩阵进行有效的三维转化,计算三维特征数据,提取三维人体单帧二维图像转化的特征,进行步态识别。结果表明,本方法无需复杂的设备,能够解决特征丢失问题,识别准确度有了较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23.
本文采用摄像和录像解析的方法,对脑瘫患儿步态进行分析,并掌握在走的过程中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等关节的角度变化以及部分关节及重心的位置变化,指出脑瘫儿童的步态特征,为脑瘫儿的康复提供正确规范的姿势指导.  相似文献   
24.
定量步态分析对于寻找病理、损伤或其他步态特征至关重要,是重要的临床工具,常用于步态异常的诊断和治疗,为外科手术提供信息,评估治疗效果。本世纪以来,随着电子元件小型化的进步,促进了可穿戴设备在研究和临床上的应用。目的是为了阐明可穿戴设备在日常生活中,检测健康年轻人、老人和一些病理患者步态特征的有效性。对于健康年轻人、老人和亨廷顿病患者、帕金森患者以及中风患者而言,可穿戴设备能够有效地检测他们的日常步态特征,进而通过分析其步态特征获得身体状况的相关信息,达到纠正不健康步态或者预防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5.
人体行走步态特征是一类重要的生物特征,基于步态特征实现生物识别的方法具有较多优势.在分析人体行走步态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当前步态识别研究中采用的视频获取、目标提取、步态特征检测以及分类识别的主要技术,研究了基于雷达的步态信号提取方法并给出了实验步态信号时频分析结果;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难点.提出了基于视频、雷达等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提高步态识别能力的方法,讨论了步态识别的应用领域和前景.  相似文献   
26.
步态识别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介绍了基于步态识别的身份识别过程,阐述了在步态识别各阶段用到的一些方法;对步态识别的下一步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7.
技术的形成是大脑神经系统下多组肌肉群精密协调配合的整体呈现.典型的意象引导对体育舞蹈技术动作的细腻丰富有重要作用,主要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测量法对体育舞蹈教学中的意象引导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主要结合了国内先进的Zebris FDM步态分析系统对测试者加入意象引导前后的技术动作进行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典型意象的使用提示和整合了多样化的技术细节,科学数据和图像也显示,一个典型的意象引导就涉及到支撑腿和动力腿肌肉的发力点、发力关系、平衡性、稳定度等多种技术要素.  相似文献   
28.
采用三维摄像同步测试的方法,对9名肥胖儿童和11名正常体重儿童进行平地常速行走的运动学三维分析。结果表明:1)肥胖儿童步态周期、支撑时相百分比、双支撑时相百分比均比正常儿童长,摆动时间比正常儿童短。表明肥胖儿童行走时步态存在不稳定因素,肥胖儿童通过延长双支撑时间来增加行走的稳定性。2)肥胖儿童的步长/身高的比值、步速/身高比值、步频均小于正常儿童,步宽比正常儿童宽。反映出肥胖儿童行走比正常儿童缓慢的特点。3)关节角度方面,肥胖儿童的髋关节在矢状面上的最大伸角和屈角比正常儿童小,在额状面上的平均外展角大于正常儿童,内收角小于正常儿童。表明肥胖儿童由于多余的脂肪堆积,妨碍了髋关节的屈伸和内收幅度。4)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步态的重要差异之一是在一侧脚跟着地时刻,该侧脚掌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明显小于正常儿童。可以推测肥胖儿童行走时重心移动较慢。  相似文献   
29.
为了阐明3岁至6岁健康儿童跑步步态特征,为幼儿动作发展过程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二维摄像和录像解析的方法,对3岁至6岁儿童跑步进行拍摄,然后进行分组分析,通过对相邻年龄间比较以及同年龄不同性别比较发现,性别因素对幼儿的跑步步态特征影响不显著,相邻年龄组之间步态特征呈现显著差异.幼儿着地运动学特征与成人存在差异,幼儿在缓冲起始阶段,蹬伸末段的关节角度四岁以后表现出接近成人的稳定状态.5幼儿在腾空阶段,髋、膝关节有明显随年龄增大的趋势,踝关节在四岁前五岁后有明显变化差异.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上、下楼梯时附加认知任务,年龄差异(组间)及任务难度(组内)对步态时空及下肢关节协调参数的影响。方法:18位健康老年人为老年组,18位健康大学生为年轻组,各组内均为9男9女,依次接受认知任务测试、上、下楼测试(单任务)及上、下楼合并认知任务测试(双任务)。结果:认知任务方面,两种任务情境下各年龄组上楼回答次数皆显著多于下楼。步态参数方面,两种任务情境下年轻组相对于老年组,以及各年龄组在单任务情境下相对于双任务,皆呈现较短步行时间、较快步行频率、速度及较大步行长度的情形。下肢协调性方面,年轻组上楼过渡时摆动期的膝‐踝协调稳定度在双任务下较单任务差,而处于双任务情境下,年轻组上楼过程中支撑期的膝‐踝协调稳定度比老年组差;年轻组下楼过程中摆动期的髋‐膝协调稳定度在ST 和DT 中都比老年组差,老年组膝‐踝协调稳定度比年轻组差,下楼过渡时,年轻组支撑期髋‐膝协调稳定度在两种任务情境下皆比老年组差。结论:老年人和年轻人会根据任务难度来选择是否专注于认知任务上,此外年轻人因有足够下肢肌力控制而采取较大胆动作策略,导致其上下楼梯时下肢协调稳定度较差,而老年人则趋向选择较保守的策略来维持下肢关节协调稳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