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183篇
科学研究   17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01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1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李娃传》为白行简晚年作品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娃传》的创作年代一直为学者聚讼不已,是唐传奇研究的焦点之一。但种种迹象表明,《李娃传》应为自行筒的晚年作品,创作时间在长庆四年五月(824)与宝历二年冬(826)之间。  相似文献   
22.
试谈高等院校秘书专业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高等秘书教育目前出现降温趋势,秘书专业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其根本原因在于高等秘书教育自身存在严重缺陷。究因探路,我们认为,高等秘书教育应从办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生源选拔、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队伍素质、秘书学理论体系建设等七个方面进行改革,方能使高等秘书教育绝处逢生。  相似文献   
23.
<正>《马嵬(其二)》是李商隐的一首咏史诗,选入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近人黄侃评价说:"讽意至深,用笔至细。"其中对于其"讽意至深"的"讽",许多老师理解为"讽刺",这固然不错,但是笔者认为"讽刺"只是表层旨意,依据"讽"的本义,"借古讽今",即"婉言规劝"才是诗歌的深层意旨。诗歌的确有着很强烈的讽刺之意,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首联"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一个"徒"字表明"海外更九州"这种传说是没有依据的,唐玄宗却派人去海外寻找杨贵妃的灵魂,以至于炼丹术  相似文献   
24.
写作学习者要真正进入写作殿堂,必须积极参与社会文事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前提是写作学习者应以主人翁的姿态深入社会生活,关心国家大事,做社会,时代的弄潮儿,其决定因素是写作学习者要敢于破门而出,放眼社会,使自己的写作活动社会化。其主要方式是写作学习者向社会上公开发行的刊物投稿,此外还可自办刊物,应人约写,积极参加一切力所能及的写作,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25.
李渔的白话短篇小说在喜剧性的外在风格下隐藏着悲剧内涵,它包括李渔对现实社会的理性认识及李渔的身世之感。悲剧性内涵的呈现使得小说本身在谐谑的风格外具有了文学作品的厚重感和一定的社会批判价值,为读者重新认识李渔及其白话短篇小说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6.
元稹、白居易的唱和诗——《四皓庙》和《答〈四皓庙〉》,对四皓的仕隐行为一贬一褒,一抑一扬,针锋相对,态度迥异,鲜明地体现了二人截然相反的仕隐观。  相似文献   
27.
《史记鸿裁》是笔者从明穆文熙合刻本《四史鸿裁》中抽取《史记》相关部分点校整理后取以今名单行出版的史抄著作。穆文熙爱好《史记》,此书是作者节抄选录《史记》精华部分并各加评语编撰而成。这些评语既有个人的批语圈点,又有他人的评论辑录,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窥探许多名家对《史记》的微观评论,更多的是从这些渗透着穆公真知灼见的评语中探析穆公研究《史记》的心得与成就。  相似文献   
28.
老舍与但丁有密切的文学联系 ,初读《神曲》,老舍就有了“要写出像《神曲》那样完整的东西”的愿望。“《神曲》情结”贯穿于老舍文学创作的始终 ,不同时期在主题、意象、语汇方面又体现出不同的特点。“《神曲》情结”是走进老舍文学创作世界的一扇门  相似文献   
29.
本文结合严羽的具体诗歌,论述了其诗作中所体现的“诗道亦在妙悟”、“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其大概有二:曰优游不迫,曰沉着痛快”、“反对以文字、才学、议论为诗”、“须是本色,须是当行”六个方面的诗论观。  相似文献   
30.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文献之一,其思想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它作为文化的载体,同时也出现了大量成语,对后世影响极大。通过考察书中成语的来源、结构与语法功能、成语负载的思想及其流传三个方面,有助于深入了解《论语》的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