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183篇
科学研究   17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01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1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檀弓下》"遇负杖入保者息"当断句为"遇负杖入保者,息","息"为叹息之义,"入保者"为守城士兵。"负杖"乃《檀弓上》"负手曳杖"之简写,意为将兵杖拖在身后地上。"遇负杖入保者息"的意思是:(公叔务人)遇见(守城士兵)拖着兵器进入城堡而叹息。此是形容右师守城兵士懈怠战事之行状,是公室子弟公叔禺人叹息的真正原因,同时也是孔子赞成勿殇汪踦的真正因由。  相似文献   
32.
试谈李煜前期词中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煜前后期词作贯穿着同一种底色——悲剧意识。亡国前他因为天赋的敏感和深思已形成了悲剧意识,亡国后的遭遇则是悲剧意识在他自己生活中的证照。他这种悲剧意识与他的天赋、早期遭遇和特殊的历史地位有关。  相似文献   
33.
对于胡风的艺思想,人们往往从其主要特点——现实主义来分析,没有从“现代性”的角度深入把握其质的规定性。本探讨了胡风现代性的历史意识对他提出“民族形式问题”、“精神奴役的创伤”等理论的影响,以及胡风艺思想对现代主体——人的自觉建构。这种现代性使胡风艺思想较早地实现了其艺理论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34.
郑琳 《华章》2011,(24)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这部电影采用第三人称插叙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女人看似不幸但实则丰富且意蕴深远的一生.本文在通过对影片中存在的三个世界的隐喻和构建进行论述,旨在探寻主人公的精神归属.  相似文献   
35.
明代诗人徐渭创作了大量异于前代的边塞诗,其边塞诗所表现的不再是传统的边塞生活寒苦、征夫思妇的哀怨与思念、边地将士保疆的壮志、马革裹尸的悲凉等主题,而是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边塞和平图,以及在和平之下塞外的奇异风光、人情风貌,诗中处处充溢着温情,给读者以全新的感受,其和平边塞诗比前代战争边塞诗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36.
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讽赋》等作品,刻画了神女、人间女子两类美人。文本表层上,宋玉擅于运用华丽的词汇、优美的句式、夸张的构思等手段来渲染女性美;道德中层上,宋玉对女性美的渲染和夸张,并不停留在官能美的体验描写上,他还把社会伦理意义作为女性美的内涵;艺术深层上,宋玉笔下的美人,面目描写各不相同,具有典型的艺术个性。宋玉对美人的关注和出色的描写,开创了中国文学的艳情主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
李维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11,25(3):119-120,123
在陕北晋语中,"一满"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副词,其用法较为丰富。从表义功能、语用功能以及其构成机制三个方面来进行简要的描写和解释。  相似文献   
38.
近十年来,新的语言理论、研究方法不断应用于汉语方言研究领域,从而使其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语言类型学在汉语方言语法研究中开始受到重视;二是汉语方言音系的优选论分析研究成为一种"新潮";三是地理语言学在汉语方言研究中开始兴盛。  相似文献   
39.
叶燮《原诗》内篇下举杜甫“碧瓦初寒外”、“月傍九霄多”、“晨钟云外发”、“高城秋自落”四句以说明“诗之妙处在含蓄无垠”、“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但诗例本身较难理解,需要结合杜甫诗歌的原文作全面理解。本文以仇兆鳌《杜诗详注》和杨伦《杜诗镜诠》为参照对四句诗例作详细疏解,以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原诗》的诗学意旨。  相似文献   
40.
牟宗三的《红楼梦悲剧之演成》是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发表后20世纪30年代极少数对《红楼梦》悲剧问题再次进行研究的文章,一定程度上回应和发展了王国维的观点。牟宗三就《红楼梦》悲剧演成的问题提出"思想矛盾之冲突"和"人生命运之无常"两个维度的原因,并以黛玉之死和宝玉出家两幕悲剧为例进行说明。牟宗三从悲剧内涵方面对《红楼梦》悲剧的发展与深化,不仅做到了对《红楼梦》悲剧问题的本土化,更发展了中国早期的悲剧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