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9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31.
梦不仅是大脑的一种思维状态,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而文学则是人类的梦幻.所以,所有的文学大师都无法与梦脱尽干系.   ……  相似文献   
32.
去年夏天,我被一位50多岁的女性所感动。以拾荒为生的陈容女士从垃圾堆中捡了5个被遗弃的病残女婴。她和丈夫叶新义无返顾地收养了这几个孩子,拯救了她们的生命。今年夏天,我被另一位也是50多岁的女性所感动。她叫李圣珍,是一位中学教师。最近几年,她先后收留过大约50位具有心理障碍的孩子,为他们排除心理的重负,抚慰心灵的创伤。将他们培养成热爱生活的人。  相似文献   
33.
“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巴尔蒙特的这句话,自从我第一次读到它,就几乎一天也没有忘记过。诗人就像一个从来没有受过伤害的人一样,如此诚挚、欣喜、宁静地歌颂着大地、阳光和人欢马叫、喧腾不息的世界。  相似文献   
34.
在古代,日本天皇的每个早晨都须头戴繁复而又沉重的皇冠,连续几个小时端坐在王位宝座上,手、足、头、眼以及全身所有部位都不能动弹.这种禅定式的姿势对于常人来说当然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可是天皇不是常人,他是秉承天帝意旨造福人间的万物之王:世俗认为,万一天皇的身体不幸向某个地区移动、倾斜,或者他的目光注视到了某一个地区,就可能会有战争、饥荒、火灾等灾难出现在某个地区甚至全国.  相似文献   
35.
摩罗 《百科知识》2008,(1):44-46
近代学者在讨论中世纪的婚俗时,对于新娘的初夜权普遍持有一个相同的看法,那就是在很多地区,新娘的初夜权必须献给那个地区的统治者,这个统治者或者是国王、祭司,或者是酋长、封建领主等等。在有些地区,初夜权也要求献给新郎的亲友。  相似文献   
36.
某次刚刚下课,一位年轻学人问我:“你怎么理解中国人很中庸的说法?”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那只是一种价值建构。而建构只是表达一种愿望,激发建构者形成这种愿望的社会现实可能与这个愿望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37.
残酷的割礼     
摩罗 《百科知识》2010,(23):54-56
割礼本来是指对男女两性生殖器进行加工的手术和仪式,原始时代曾经流行于世界各地。现代非洲依然较为普遍地流行女性割礼仪式,国际社会反对非洲割礼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因此,目前国际主流社会所说的割礼专指非洲社会在女孩进入青春期前后,将她的阴蒂、大阴唇、  相似文献   
38.
“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巴尔蒙特的这句诗,自从我第一次读到后,就几乎一天也没有忘记过。一个人内心的纯净、光明与温暖,尽在此诗中。诗人就像一个从来没有受过伤害的人一样,如此诚挚、欣喜、宁静地歌颂着大地、阳光,以及那人欢马叫、喧腾不息的世界。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写到“我”在火车站见到一位卖牛奶的姑娘的感受:“我看见她从这座小屋中走出来,背着一罐牛奶,沿着初升的太阳照亮的小路,向车站走来……晨光映红了她的面庞,她的脸比粉红的天空还要鲜艳……在她那高大的身躯上,她的脸庞是那样粉红、那样闪着金光,似乎别…  相似文献   
39.
就我个人最近十年私下接触到的边缘化的创作而言,有两本书稿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前几年有一位文学朋友寄给我一本书稿,主要由诗歌、散文、故事、随笔、文论等多种文体组成,多种文  相似文献   
40.
今天,我们就智量先生的长篇小说《饥饿的山村》,进行一次座谈.首先,我想我们应该对这样一位著名学者、翻译家,在近古稀之年创作这部小说处女作的巨大勇气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表达我们深深的敬意.其次,我觉得智量先生创作《饥饿的山村》这件事本身也说明了这样两点:第一,他作为一个从来没有写过小说的学者而创作这部小说,那一定是他亲身经历的那段生活对他本人造成的震动与影响之巨大、产生的审美感受之强烈,难以割舍无法释怀,无法用张爱玲常用的“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轻易抹去.这多少验证了生活对于创作的先决作用.第二,作家之所以创作这部小说,除了审美感受强烈所使然外,可能还源自他力求真实地反映那段历史、表达自己对历史的审视、反思与批判的意图,即“给一个说法”.而这一点正表明了作家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现实人生的深切关怀.对此,我们同样应给予深深的敬意.并且,这也将成为我们谈论这部作品的一个契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