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217篇
科学研究   15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10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一般把任何有目的地伤害他人(或其它生物),而被伤害者则试图回避的这种行为称作是攻击行为.幼儿攻击行为一直都是教师和家长特别关注的现象,它是幼儿健康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影响着幼儿性格与品德的形成,还可能成为今后各种各样行为问题的导火索.影响幼儿攻击行为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生物学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如何正确引导和教育幼儿减少攻击行为,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小班幼儿攻击行为的个案作出分析,从生物学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两种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引导方法,正确引导幼儿的行为发展,提高幼儿的道德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2.
陈德名 《教师》2008,(16):57-57
现在许多家庭和学校偏重学生智力发展,只关心学生身体的健康,忽视了他们心理的健康,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厌学情绪、消极颓废、轻生现象、攻击行为等,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据统计,全国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有3000多万,而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并逐年呈上升趋势。因此,初中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3.
王民君 《早期教育》2006,(10):34-34
攻击性行为有口语攻击、身体攻击和破坏物品几个方面。一般来说,小班幼儿攻击行为大多表现在身体攻击和破坏物品两个方面。引起幼儿攻击行为的原因有:  相似文献   
34.
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道德推脱在父母教养方式和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情感温暖理解显著负向预测道德推脱、攻击行为;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显著正向预测道德推脱、攻击行为。(2)道德推脱显著正向预测攻击行为。(3)道德推脱在积极教养方式和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道德推脱在消极教养方式和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除直接影响大学生攻击行为外,还通过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大学生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35.
通过问卷法对江西省某大学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综合考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水平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发现:(1)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2)自尊水平存在性别和城镇与乡村差异;(3)总攻击行为存在性别差异;(4)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自尊水平、攻击之间密切相关。通过父亲惩罚、父亲拒绝、父亲偏爱、母亲拒绝四个因子和自尊水平可以预测大学生的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36.
校园暴力是学生暴力行为的反映。在心理学层面上,学生暴力行为被认为是学生攻击性行为的表现,是指学生经常出现的、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道德准则和纪律,与校纪、校规及社会规范相违背的,侵犯他人的具有攻击性和对抗性的行为,对中学生的身心成长影响很大。一、校园暴力的心理学因素  相似文献   
37.
文章分析了儿童在心理发展中常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多种的对策.  相似文献   
38.
同情心是一种对他人的不幸遭遇产生共鸣及对其行动的关心、赞成、支持的情感。它使人们能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愿望和需要,进而见诸行动给予相应的关怀、支持和帮助。同情心不仅可以抑制攻击行为,而且可以增加儿童在社会交往中的谦让、帮助、合作和分享等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39.
文章主要对近二十年来国外有关影响青少年攻击性的暴力媒体因素的研究进行梳理,并特别介绍了两种攻击性行为的干预治疗技术.诸多研究显示,无论是起间接作用的暴力电影电视,还是个体可直接操纵的虚拟暴力游戏,都与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增加有关.认知干预和阅读干预的方法在改变青少年的攻击认知,减少攻击行为,以及增强解决社会问题技能等方面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40.
社会信息加工模型包括五个加工环节,每一环节的运转都离不开个体固有的社会经验和内一部认知活动,加工过程中,一旦信息输入有误或者加工环节出现认知偏向,则有可能导致攻击行为的产生。研究表明,稳定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式可预测到近80%的攻击行为表现。因此,针对社会信息加工模型环节中儿童可能出现的错误与偏向,提前进行引导与教育,授予相关社会技巧,是减少儿童攻击行为的有效尝试与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