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217篇
科学研究   15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10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从事教育教学多年,据我的长期观察,农村中小学生的不良行为(道德问题、攻击问题、过失问题)虽然以道德问题为最多,但却以攻击问题最为严重。在工作中我曾处理过许多学生的攻击问题,这些问题男生尤为突出。为此,我对农村中小学男生的攻击性行为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了解和分析,发现这种行为具有独特的原因。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62.
张春丽 《山东教育》2002,(36):50-51
三岁前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养工作的特殊性。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和社会经验的缺乏,其对幼儿园集体生活容易产生种种不适,常常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因此,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培养幼儿初步的集体意识,建立平等和谐的友伴关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应尽的责任。一、幼儿打人行为及处理对策在小托班里,经常有这样的孩子,动不动就打人。通过观察记录幼儿打人行为,并分析其过程得出引起该行为的因素有:(1)班里其他幼儿手中有该幼儿想要的东西。(2)其他幼儿从该幼儿手中拿走东西。(3)教师对该幼儿说不…  相似文献   
63.
正一位妈妈问我":我是一个俩孩子的妈妈,大女儿已经5岁了,小儿子8个月。因为照顾小儿子,女儿由婆婆照顾。但是,女儿最近变得非常不爱说话,行为上特别叛逆。有时候说得不当就会对弟弟产生攻击行为,比如趁我不注意时,打弟弟,使劲捏弟弟的脸等,我应该怎么办呢?"自从我升级为俩孩子妈后,经常听到其他俩孩子妈的一些育儿困  相似文献   
64.
学生有过攻击行为的经验,此种经验如未得以有效地消除,即容易形成攻击行为的“动力定型”。在新的类似的情境中,这种“动力定型”就很可能引起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65.
通过对237名儿童及其父母、老师的问卷调查,考察了父母情绪教导、情绪表达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和攻击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父母情绪教导对儿童攻击行为起抑制作用,而父母的情绪觉察和情绪接受对儿童攻击行为影响不明显;(2)父母消极情绪表达对儿童攻击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而父母积极情绪表达对儿童攻击行为的预测作用不显著;(3)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在父母情绪表达、情绪教导与儿童攻击行为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即父母情绪表达、情绪教导通过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对儿童攻击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6.
以850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青少年马基雅维里主义人格、移情和关系攻击行为的关系,并检验移情在马基雅维里主义人格和关系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马基雅维里主义人格、移情和关系攻击行为间存在显著相关(P0.01),移情在马基雅维里主义人格和关系攻击行为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表明:马基雅维里主义人格、移情和关系攻击行为间的关系密切,马基雅维里主义人格通过移情影响关系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67.
正本来应该人见人爱的宝宝,因为总是去招惹小朋友而变得人见人烦,怎么办?孩子看到同龄的小朋友,不是过去打招呼,而从背后抱人家,故意推别人一下,拽小女孩头发……惹得小朋友们都不爱和他玩,还远远地躲开他。唉,这孩子怎么会有这些惹人烦的小动作?  相似文献   
68.
林小春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1):I0011-I0012
铅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已经众所周知,但此前研究主要关注高血铅问题。中美研究人员开展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低血铅同样会导致儿童行为问题,例如攻击行为、焦虑和忧郁等。  相似文献   
69.
吕燕 《考试周刊》2011,(32):196-197
一、前言 自尊的背后往往是自卑,强悍的外表通常是为了掩饰一颗脆弱的心灵。学生攻击行为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心理需求?学校的心理老师需要用一颗敏锐的心,找出学生问题行为背后的动机,真正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和行为的误区。  相似文献   
70.
郑淑杰 《教书育人》2012,(36):56-57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班杜拉对观察学习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都是针对动物所进行的研究,而人是生活在社会的产物,对人的研究需要大量的丰富的实证的材料,班杜拉认为,人类个体的许多社会行为,首先是通过直接学习的,在直接学习中,儿童可以通过某种行为所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结果来决定是否重复这些行为。如果儿童得到积极、肯定的强化,就会激发儿童继续从事这类的行为;反之,如果行为的结果是消极、否定的,儿童就会设法抑制这类行为的发生或逃避这种消极的结果。但人类的很多行为是无法直接学习的,儿童总不可能通过"试误"的途径去掌握社会的行为规范,必须寻找一条捷径来满足儿童年龄日益增长的需要。因此,班图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的概念,认为"儿童的许多行为是通过对现实的或象征性榜样行为的模仿而获得的"。班杜拉于1977年出版了《社会学习心理学》(Social Learning Theory)一书,此书是社会学习理论及其研究成果的一本总结性著作,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就是观察学习,所以,亦把社会学习理论称为观察学习理论。呵以说,观察学习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学习方式,为儿童的学习提供了一条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