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120篇
  免费   1024篇
  国内免费   3324篇
教育   160571篇
科学研究   36044篇
各国文化   4640篇
体育   19497篇
综合类   5881篇
文化理论   3776篇
信息传播   64059篇
  2024年   455篇
  2023年   1684篇
  2022年   1325篇
  2021年   2002篇
  2020年   2524篇
  2019年   2416篇
  2018年   1560篇
  2017年   2168篇
  2016年   3379篇
  2015年   6402篇
  2014年   17146篇
  2013年   14598篇
  2012年   18747篇
  2011年   20827篇
  2010年   17141篇
  2009年   18427篇
  2008年   22099篇
  2007年   16647篇
  2006年   16266篇
  2005年   18628篇
  2004年   17336篇
  2003年   17133篇
  2002年   13645篇
  2001年   13156篇
  2000年   9540篇
  1999年   4059篇
  1998年   3001篇
  1997年   2766篇
  1996年   2188篇
  1995年   1624篇
  1994年   1327篇
  1993年   1013篇
  1992年   1050篇
  1991年   974篇
  1990年   605篇
  1989年   491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6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52.
53.
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现场实测、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校园迷你棒球课程人文优势和内容架构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我国校园棒球人文底蕴和内涵优势较认可;迷你棒球课程极易开展,娱乐性、趣味性和安全性高,锻炼价值和教育功能强,值得学校社会推广。新时期迷你棒球课程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培养特长爱好、满足学生个体差异需求和促进一带一路沿线文化交流以及开拓师生国际视野、汲取世界优秀体育人文思想有较高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4.
青少年体育健康问题上升国家战略高度。“青少年体育健康公共服务”是一个在青少年体育领域内,由“体育健康”和“体育公共服务”综合而成的全新概念,学界还未深入探讨与挖掘。充分结合“健康管理”理论,基于对“青少年体育健康”和“体育公共服务”相关研究文献的回顾,归纳“青少年体育健康公共服务”内涵与特征。概念特征包括:“学校体育”“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核心供给主体;健康医疗等事业、非营利性机构是重要支撑;始终强调青少年受众被动接受“体育健康促进”与主动应用“体育健康素养”相结合;供给产品具有“纯公共物品”性质,公共财政补贴是解决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矛盾关键方式;“互联网虚拟社区”是实现多元主体协同供给的技术基础与激励条件。最后,基于概念属性展望“青少年体育健康公共服务”的未来研究趋势,包括:开发“运动干预”“心理调试”和“营养膳食”三维评估指标体系;完善“学校”“社区”“医疗部门”“健康管理机构”和“家庭”的协同供给机制;深度开发“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青少年联赛体系”营造“体育健康素养培育”空间;实现“青少年体育健康公共服务”均等化局限,以及加快“青少年体育健康公共服务”互联网平台建设,破解公共服务资源闲置问题。  相似文献   
55.
56.
57.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经历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蕴含着深厚的理论价值,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完善增加了崭新内容,二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新贡献,三是对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继承与新发展,四是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58.
59.
课程组根据江西科技学院的定位实施了大学物理课程改革,本文介绍了改革的思路及具体实施过程,并探索了课程改革成果的推广途径,期望通过本文向大学物理教学工作者推广改革经验,提供一些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60.
以往学术界多重视历史创造者问题的讨论,而在中国现代史学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重大却一直未能很好解答,甚至未能得到足够重视的理论问题:“史学与人民的关系”。清末的史学从业者对“史学”的认知分歧不大,但对“人民”的认知分歧较大;民国时期学者对“人民”的认知分歧缩小,但对“史学”的认知趋于多元。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