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9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9 毫秒
51.
荻溪章氏     
~~人音讯隔绝。宗琦应是邓氏所生,因钱氏在民国六年即已病故。在《补编》的末尾还附有祖纯撰写的《生公行略》,除叙述祖申简要经历外,尤注意说明其个性与品格。文中云:“遗孤宗琦才七岁,滞欧洲未归,鞠育成人,以绍其先,后死者之责也。”罗伯特远渡重洋回乡寻根,可以说是实现祖纯  相似文献   
52.
章开沅 《武当》2004,(2):30-30
我有很多的兼职,到底有多少,有时连我自己也弄不清楚。但是,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的筹备组请我当名誉会长时,我还是很高兴地接受了。一方面,由于武当山首先是湖北省的武当山,而我的事  相似文献   
53.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我决不用玫瑰色描绘资本家和地主的面貌。不过这里涉及到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①我写《张謇评传》的原因,无非是由于这个人代表着十九世纪末年和二十世纪初期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范畴的人格化。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剖析这个历史人物,对于理解早期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阶级本质和政治性格,甚至对于观察他所楼身的那个社会的某些侧面,或许可以提供若干有益的东西。张謇(1853——1926)出身于江苏海门长乐鎭一个富农兼小商人的家庭。十六岁考  相似文献   
54.
一、两度易名 1984年,我们创办了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其前身是辛亥革命史研究室,该研究室是在文革结束后,由我牵头,在历史系建立起来的.开始的时候,辛亥革命史研究室只有我、陈辉、孙玉华3个讲师,外加刘望龄,他那时还是助教.后来,工农兵大学生里留了1位李子林,也曾担任助教,但不久就离开了.另外,中南民族学院的朱秀武、彭英明也在这个研究室干过一段时间,小彭特别活跃,文笔不错,参与撰写过《辛亥革命史》的初稿.文革期间中南民院等校与华师合并,文革以后民院又分开独立,他就回民院去了.  相似文献   
55.
贝德士文献的史料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德士文献(Bates’Papers)共131盒(box),1162卷,现收藏于美国康州纽黑文(NewHaven)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特藏室(SPecialCbllectinris),卷秩浩繁,内容丰富,为不可多得的现代宝贵史料。贝德土(Dr.MinerSearfeBates,1897-1978)是美国传教士,曾获牛津大学硕士、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均属历史学专业)。1920年来华,在金陵大学历史系任教达30年。1950年离华返美,在纽约协和神学院讲授教会史相关课程.1965年退休后,长期从事《新教徒在中国社会,1890-1950》这一巨著的撰述工作,惜因病辞逝,未能终篇。抗日战争爆发后…  相似文献   
56.
市民与市民社会近些年已逐渐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讨的热点,人们多以为是由于西方(特别是美国)史学界的影响。其实,在我们这代人的记忆里,50年代中期国内史学界早已讨论过与此相关的问题。当时可以争鸣的学术问题真是屈指可数,所以有人讥之为“五朵金花”。其中的一朵“金花”,即有关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许多争论,都涉及到市民和市民斗争。后来这一问题的争执又延伸到太平天国史研究,在关于太平天国革命性质问题的讨论中,也涉及到有无市民力量参加及其作用如何等等。甚至在另一朵“金花”——中国近代史分期的讨论中,不时也出现…  相似文献   
57.
中国近代教育史是中国教育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因为它与我们相距最近,而且因为它是中国教育从传统走向近代的重大转折阶段,也可以说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初始阶段。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奋力拼搏,中国教育无可逆转地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而且还有一大批各类各级学校办出了较高水平,同时也涌现了不少海内外知名的教育家。他们教育思想的丰富...  相似文献   
58.
落叶归根与落地生根--从容闳与留美教育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容闳是真正的爱国者,有难以割舍的落叶归根情结,但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所致,最终未能如愿;不过。他又未能落地生根,这是由于他始终眷恋祖国的土地和人民。从历史到现实的发展眼光来看,落叶归根与落地生根的争论现在似乎已失去其原有的意义,但从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中通过反思仍能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59.
80年代以来,孙中山研究逐渐脱离了"历史地位"、"丰功伟绩"这种单纯的政治评价的指标体系,越来越多的学者有意识地加强了从文化史和社会环境的角度对孙中山的研究,使人们心中的孙中山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政治符号,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相似文献   
60.
与近代其他的慷慨忧国之士一样,张謇的爱国思想经历了从忠君爱国到“不民胡国”的转变历程,他们认识到必须凭借民间的精神与物质资源才能从根本上改造自己的国家,实现救亡图强。在近代中国长期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欺凌的处境中,民心、民气、民力极易与民族义愤相结合,这种义愤值得珍惜,但如果不提升为理性认识,也容易被误导成为笼统排外主义。张謇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认识到了这种危险,并始终坚守理性务实的精神,将爱国思想落到教育改革、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的实处,甚至为此而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发扬这种理性爱国主义精神和如何正确地维护与发展国家利益,正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该着重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