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6篇
教育   5504篇
科学研究   79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9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322篇
  2011年   396篇
  2010年   352篇
  2009年   476篇
  2008年   457篇
  2007年   503篇
  2006年   502篇
  2005年   438篇
  2004年   273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回应新时代对大爱、大德、大情怀的大格局人格的召唤,将耳熟能详的日常人格概念"格局"作为德育理论研究的主题.通过对格局的词源学考察,追溯其伦理内涵获得过程,进一步对格局进行伦理图式的还原,敞开其所包含的中国文化独特的伦理认识方式:道法自然的直观明察、价值秩序的空间延展及动态开放的精神世界组建方式.以开放动态的格局作为新时代德育使命,弘扬中国的相似性伦理认识特色,自觉培育儿童空间直观道德思维,应为育格局的时代教育路向.  相似文献   
62.
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转型之际,重新设计作为教育变革媒介的学习空间成为重要的研究命题。然而,当前对学习空间尚未形成清晰的认知。文章首先立足学习空间与学习环境交叉混用现状,通过概念辨析得到学习空间是中介物,是学习发生的间接支持条件,学习环境是刺激物,是学习发生的直接支持条件;其次,通过认识发生过程与生物学蛋白质合成过程的类比,得到学习空间具有“居所”与“转运”双重属性;最后,基于双重属性提炼出学习空间的结构要素,“居所”属性锁定的实体场所和虚拟场所,“转运”属性锁定的工具性客体和对象性客体。  相似文献   
63.
知识建构教学的核心是观点的持续改进,目前的研究尚处于轨迹追踪等表层行为分析,缺乏观点改进多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知识进化内在机理的探讨.研究通过跟踪某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56名本科学生一学期的课程"影视动漫赏析",运用滞后序列与内容分析法对学生发表在知识论坛平台上的623条观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观点改进行为显示出"萌生与聚集选择与种群生成激荡中的持续生长跃迁与延续"的阶段性发展规律;观点显著行为序对很好地映射在了多轮波普尔循环的知识进化中,足够的分裂与变异、不断的融合和自我生长行为对知识进化起着关键作用.一些未预见发现充分体现了知识建构基于原则的灵活性特征.  相似文献   
64.
童年的秘密意象是指成人对儿童身上隐藏秘密的一种观念建构,这一意象深刻影响着现代教育的起源和发展.在逻辑上,童年的秘密意象与自然的秘密意象是同构的,童年与自然均为有待揭开面纱的隐秘对象.在历史上,卢梭的儿童发现确立了童年的秘密意象,构成现代教育的重要起源.儿科学、心理学等科学研究一方面强化了童年的秘密意象,从而推动了现代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对童年的揭秘与祛魅,也导致了童年的秘密意象之异化以及儿童的消失,教育由此陷入机械的塑造式教育困境.因此,当下教育需要重构童年的秘密意象,从塑造式教育转向交往式教育,成人要承认、尊重儿童的他性,承担起对儿童的回应和责任,以此重新发现儿童.  相似文献   
65.
康德感性、知性、理性的知识学框架一直被学界视为经典,但远不能说业已完善.文章以胡塞尔先验哲学为背景并引入皮亚杰的先验范畴思想,在相互比较中再次对康德知识学进行考察.经梳理发现,应该对康德知识学中的基本问题进行如下改造:其一,先验范畴作为主体所具有的先验认识形式,绝非先天就有的,而是先验主体在意识活动中发生发展而来,包含"概念"和"前概念"两层基本结构,并均有"内容"与"逻辑"两个方面;其二,知识是主体在意识中"发生—构造"而来的,其中,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呈现出既相关又不同的发生发展路径;其三,历史中"发生—构造"而来的习性的认知,会对认识主体当下构造的知识内容与结构起到支配作用.  相似文献   
66.
安涛  李艺 《电化教育研究》2021,42(1):29-34,56
学科边界是学科的重要属性,教育技术学需要守正自身边界。教育技术学是教育技术的理论抽象,认识教育技术学的边界要先从认识教育技术边界开始。教育技术是一种客观存在,其边界的划定可以从教育技术本体和实践两个维度进行,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的不断变革和进步推动着教育技术边界的不断拓展。教育技术学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不但具有知识属性,还承载着社会属性,并具有明显的“国籍性”。我国教育技术学的学科边界取决于其核心问题的理论关联度和教育技术学的主要研究话题。同时,学科跨界成为教育技术学超越自我的发展动力,这是由教育技术研究问题的复杂性和学科性质决定的。教育技术学应从学科封闭走向学科间性,这既要树立教育技术研究的问题意识,还要加强独立学科意识。学科意识既是学科跨界的起点,也是学科跨界的归宿。  相似文献   
67.
21世纪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运动主要受政府的"教育计划"和第三方机构的"量化评估"驱动.政府通过"教育计划"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额外资源,而第三方机构提供的以大学排名为代表的量化评估结果则为政府的"教育计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提供了证据."教育计划"和"量化评估"既促进了大学的加速发展,也"锁定"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路径.从长远来看,为了满足基于知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了实现对全球共同利益的承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必须超越教育计划和量化评估的羁绊,将创新创业作为衡量大学发展水平的核心要件,从为排名而竞争转向为创新创业而努力.  相似文献   
68.
师范大学综合化与综合大学办师范的历次纷争共同构成了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发展进程。在教师教育体系由封闭逐步转向开放的过程中,师范大学与综合大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纷争,从而影响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步伐。但二者之间的纷争不是不可调和的,通过均衡教师教育资源配置可以不断缓解二者因利益冲突带来的消极影响,着力推进师范大学"回归"师范性和综合大学"重启"教师教育,在不断提升其自身实力的基础上增强服务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能力,进而推进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69.
在时间维度和价值维度上审思高等教育的发展谱系,高等教育的未来与未来的高等教育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指向未来发展路径的高等教育,技术理性与主体性的双向作用不可偏废:技术理性延展了高等教育未来的想象力,主体性纵深了高等教育未来的建构力;同时,技术理性是促成主体性的基础,而主体性引领技术理性的方向,两者共同作用达成高等教育的未来实现。其二,指向未来美好图景的高等教育,需要将主体性置于价值优先地位,以体验式的合作学习进行感入式的沟通对话,发挥主体创造性,超越技术理性,在未来的高等教育的未来中走向真理式的诗意生活。  相似文献   
70.
在当前推广和普及公益、普惠学前教育的背景下,构建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但目前,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存在以下的问题:区域、城乡间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差异较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财政总量不足且结构欠合理,财政资金流向不均衡;普惠性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总体质量有待提升,师资不够稳定;政府对普惠性学前教育的认定标准重硬件轻软件,缺乏动态监管和质量评估标准;相关政府部门协同合作机制没有有效发挥等.为提升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水平,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治理:构建以公平为导向、以特惠先行为重点的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健全结构合理、成本分担、公平普惠的普惠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机制;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切实加强师资保障;重视质量标准认定,强化过程性动态监管,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完善各相关部门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