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3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7篇
教育   1866篇
科学研究   486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83篇
综合类   127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18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217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本文通过对相关高校相同课程教学的调研和分析,归纳总结了《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标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教学改革和考核制度改革两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改进措施,为今后学生在此课程理论知识拓宽和实践能力的增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2.
本文介绍了在生态学教学中融入自然纪录片的教学方式的各环节,包括对自然纪录片题材的选择、在课堂上播放的时机、播放前的介绍和铺垫、播放后的提问和讨论、学生利用自然纪录片的课堂展示等。学生们的反馈表明这种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3.
对于当下的生态环境危机,中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构想,并把它作为"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总布局。马克思的生态学思想为当代中国如何改变当前的生态危机,改善生态环境,寻求环境保护新道路,重新回归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实现永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4.
作为一部备受好评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堪称国产纪录片史上的里程碑,其翻译策略的选择恰到好处,翻译和传播效果明显。本文将结合《舌尖上的中国》翻译的实例,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的视角分析了其翻译策略的选择。从而表明翻译生态学理论对纪录片翻译具有积极有效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5.
在教育生态视域下探讨职教园区建设问题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武汉城市圈(鄂州)职教园区已在实践中呈现有效拓适、持续发展、种类多样等生态特点。但是园区主体生态位下移、院校共生效应不突出、政治因子限制性明显等生态失衡现象也已较为明显,这亟需将教育生态学理论与实际成功经验相结合,探索“人才为本”发展模式,建立“互通互补”共享机制,加强“权责分明”统筹管理,以构建职教园区生态文明系统。  相似文献   
96.
普通生态学是苏州大学精品课程,在教学内容优化、理论联系实践、互动交流、多样性考核、配套课程系列拓展、人文情怀与生态学素质养成、智慧教学双赢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提供分享共赏与指正。  相似文献   
97.
在人类全球化进程中,互联网扮演着主角,它连接着其它媒体;以至于当人类进入全真网络时代后,那时它将连接世间一切。然而由于网络还处于发展初期,因为新事物必然要经历问题和考验,所以,随之而来的种种网络问题也随之而来。人类要更好地运用网络,就必定要面对这些挑战。如今的网络资源如此丰富,在网络媒体中汇集成了人类丰富的知识宝库,因此,我们应当合理、有序、可持续地利用它们从而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98.
"两座山"论,是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当今破不容缓急需解决的两大难题。本文利用马克思的生态学思想和哲学思想,旨在回答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的内在逻辑,从而更好的把握马克思生态学的理论价值,构建新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99.
教育生态学认为大学英语课堂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微观生态环境。在当代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课堂环境超载、输入与输出失调及生态关系失衡等诸多生态问题。通过构建生态化的大学英语课堂,能有效解决这些生态问题,建立起平衡的课堂生态环境,实现教学中诸因素的和谐共处和大学英语教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0.
郝敏  陈伟强  马梓洁  张超  甘建邦 《资源科学》2020,42(8):1515-1526
铜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关键金属。中国长期以来进口“六类废杂铜”和“七类废杂铜”两种废碎料来冶炼再生铜。本文基于海关贸易和有色金属工业统计数据,利用物质流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研究了铜废碎料贸易的资源、环境和经济效益以及环境与健康风险。结果显示:①2000—2015年,中国累计进口铜废碎料实物量6680万t,其中含金属铜约2000万t,占同期国内再生铜累计产量的56%;②相比利用铜矿石生产精炼铜,利用进口铜废碎料生产再生铜在非生物性资源消耗、温室效应和人体毒性等方面减少了一系列环境影响,同时累计节约铜矿山投资成本约580亿美元。然而,进口的“七类废杂铜”在带来资源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严重的区域性环境与健康风险:一是进口低品位铜废碎料中夹杂大量有机物,在拆解和熔炼过程中容易产生二恶英等有毒有害物质;二是部分工业园区和小企业在工艺、技术、空间布局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落后引发了局部地区较为严重的环境和健康危害。因此,建议辩证和全面地认识铜废碎料进口带来的效益和风险,在坚决禁止进口“以回收铜为主的废电机、电线、电缆和五金电器”这些“七类废杂铜”的同时,继续利用进口“六类废杂铜”作为重要的铜资源,以降低中国对原生铜矿石的依赖以及造成的采矿和原矿冶炼阶段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