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544篇
科学研究   78篇
体育   57篇
综合类   63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言之域作为哲学论辩的重要对象 ,很早已进入中国哲学的论域。历史地看 ,中国哲学在从认识论之维考察名言与存在的关系的同时 ,也对其中涉及的语言与存在的关系 ,作了多方面的思与辨。语言作为人把握世界及“在”世的方式 ,既以人自身的存在为根据 ,又内在于人的存在过程。以独语、对话为形式 ,语言不仅在个体之维影响着自我的存在过程及精神世界的形成 ,而且在类的层面上构成了主体间交往和共在、实践过程及生活世界的建构所以可能的前提。中国哲学在上述方面的看法 ,对深入地把握语言与存在的关系 ,提供了历史的视域。  相似文献   
2.
3.
优秀举重运动员的理想体重及判别程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004-2005年国家举重集训队(北京)的67名优秀举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跟队观察和测试的研究方法,对优秀举重运动员的多项指标进行监测,力求对举重运动员理想体重的概念、判别依据和判定程序等问题有更好的认识.主要研究结论: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的理想超标体重百分比为女子2%~6%,男子3%~7%;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的理想体脂百分比为女子12%~18%,男子5%~14%;判断一名举重运动员的体重是否理想,还应注意观察其训练与身体机能状况;举重运动员理想体重的判别依据包括理想的体重变化范围、理想的体脂百分比、良好的训练情况和身体机能状态的正常变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重大比赛前减(控)体重过程的个案研究,探索减(控)体重的综合方法与措施,并观察具体的应用效果。结果提示:运动员减(控)体重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训练、机能、心理、营养等诸多因素。在制定运动员的减(控)体重计划时,应从实际出发,并根据多项指标的监测数据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具体包括训练干预、营养干预、心理干预等。合理的减(控)体重计划应是在保证运动员顺利减重的同时,又能使其保持良好的体能与竞技状态,圆满完成参赛任务。  相似文献   
5.
在有限元方法基础上,提出了目标函数对几何参数灵敏度计算的一种新方法,并推导了有关公式,利用这种方法,在解场的同时,直接计算灵敏度,减小了计算代价.  相似文献   
6.
从结构上来看,《示范法》共分为8章36条。从特征上来看,主要阐述《示范法》的8个特征。  相似文献   
7.
为了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必须对目前体育系田径专业现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调整.通过对学生和用人单位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体育系田径专业学生过于突出专项训练,并没取得应有的效果,多数学生对目前的训练模式持否定态度,希望增加田径其他项目的学习,增加田径教学理论的系统讲授,特别强调注重教学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2005年10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迎来建馆80周年。正如王刚同志在致我馆的贺信中所讲的。明清档案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经过几代档案工作者的艰辛努力。明清档案在为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繁荣中华文化、推动学术研究、扩大对外交流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这里,主要就近10年来明清档案的开发利用作个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构建高校图书馆和谐的环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探讨新时代高校图书馆人事管理问题。提出“以人为本”这个既“古老”又被令人重新倡导的管理理念。呼唤高校图书馆在不断引进人才的同时,关键在于会用人才,才能留住人才,才能构建高校图书馆和谐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摘要: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有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功能,它不仅传达着一种文化,更传递着一种精神,而武化教育的实质就是倡导武术精神。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等科研方法,围绕着武化教育的实质,以及武术精神的当代价值等方面展开论述,其目的是更加全面地了解武术所蕴含的精神价值,探讨其在时代背景下如何发挥其自身优势更好地服务当今社会。研究认为:武术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不仅成为凝聚民族力量、彰显国家意志的利器,而且对于培养国民的尚武精神,唤醒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自觉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应该大力弘扬武术精神中所表达的“忠、义、信、勇”的精神实质,更好地提振民族精神,团结民众,凝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对于进一步唤醒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自觉,培养国民的尚武精神,更好地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