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3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识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全面发展的教育,在自然地理学科加强通识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长远意义。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对自然地理学的通识教育进行了初步探索,认为,要在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结合,激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论和实践结合以及考核评价改革方面进行试验探索。  相似文献   
2.
双语教学是当今高校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双语教学的含义、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根据调查结果,结合《自然资源学原理》教育论述了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从意识认识、教材编写、师资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4.
干旱区地下水与天然植被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地下水与天然植被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它涉及地下水、土壤、植被等相互之间的动态平衡,而干旱区生物过程微弱,生态系统规模小、稳定性低、地下水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天然植被的生长发育,与脆弱生态环境的保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针对干旱区这一特殊地域研究其规律,并对有关地下水、土壤含水量、生态地下水埋深的概念和内容做了阐述,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干旱区地下水与土壤含水量、天然植被、地表荒漠化等关系以及合理地下水埋深的确定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与合理地下水埋深相关的生态地下水埋深、适宜地下水埋深、最佳地下水埋深、盐渍临界深度、生态警戒地下水埋深等概念,确定地下水与天然植被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构框架,从生态水文学角度更深层次探讨干旱区地下水与天然植被的关系,为深入研究干旱区生态环境的演变趋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作为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急需人才的高等院校担负着重大历史责任。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具有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然而,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和传统思想的束缚,当前的教学模式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快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改革,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势在必行。结合环境科学的学科特点,我们进行了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改试验,在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实践锻炼和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聊城市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聊城统计年鉴,运用自然资源经济价值评价方法,对聊城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8年聊城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可达26.462×10^8元,各种功能的价值量排序为休闲娱乐功能〉贮水功能〉水产品生产功能〉调蓄洪水功能〉供水功能〉净化功能〉大气组分调节功能.从排序结果看,其主要的服务功能为贮水、水产品生产及休闲娱乐.因此,要注意其主要服务功能,保护河流生态环境,从而保证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思茅坝区属水资源紧缺地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供需水矛盾日趋突出。根据思茅坝区的水资源状况,简要论述和分析了建立思茅坝水资源供给和保障体系的对策,为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思茅坝区水资源提供参考依据,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工业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普洱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的局面受到了严峻挑战。在分析普洱市水环境状况的基础上,按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制定水环境保护规划、进行科学决策、加大执法力度和加强基础研究等方面,提出普洱市地表水水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刘加珍 《考试周刊》2011,(81):57-58
概率起源于生活中的赌博问题,并且渗透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凡捉摸不定、需要用"运气"来解释的事件,都可用概率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因此应用概率往往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改变传统单向传授知识的模式,在"全球变化"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探究式学习试验,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获取知识,开拓思维,并通过论文写作、申请大学生创新项目、参加教师科研课题等形式促进理论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这项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持肯定态度,认为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有利于思维训练,并愿意在将来从事教师生涯中运用该方法。针对调查问卷反馈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不断完善改革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