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2.
在美国,用户数量呈指数级增长的社交软件Twitter逐渐融入到教育领域.美国教师以Twitter"微型"字符软件用户数量作为交流平台进行微叙事,将教育故事或教育案例等以简短精悍的微型篇幅呈现在该平台上,并利用Twitter的即时性、精悍性、交互性、自由性等特性吸引多方参与者对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和分享.通过"草根式"协作,进行交互式学习,从而构建成以自愿自组织为前提,以促进学生学习为目标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在微叙事视角下美国教师学习共同体蕴含出三种新特质:在组织上呈现柔性化特质,在行为上呈现交互化特质,在个体发展上呈现个性化.  相似文献   
3.
4.
现代教育技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学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及教育过程的改革与发展。在网络环境中,虚拟社区技术、视频点播系统、网络多媒体教室的广泛应用,使师生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和谐师生关系”作为网络社会中师生关系发展的终极目标和根本出发点,师生社会关系、师生教学关系和师生心理关系都在传统师生关系基础上发生了深刻变化,和谐师生关系促进策略是内化尊重教育理念、营建和谐教育文化、体验和谐网络课堂、寻求师生共同发展、坚持过程评价。  相似文献   
5.
将“阿伦特”困境问题移入“德育课程”研究领域,从“阿伦特”困境的“传统”“权威”两大视角出发,重点探讨作为专门学科的“德育课程”传统的可能性争论问题,梳理“结构—功能”论者、“现象—解释”学者及社会批判论者围绕“正规德育课程”的权威与“祛魅”的争论,指出当前德育课程改革的“帕累托改进”路径——德育课程的价值取向:从“育知德育”转向“育行德育”;德育课程的生成逻辑:从静态建构转向动态生成;德育课程的主体角色:从“有利于教师教”转向“有利于学生学”;德育课程的现实功能:从“专注甄选”转向“关注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世界中,要突出道德行为"接受者"——"被关怀者"对道德行为受授理解,当道德主体确认了彼此的关怀关系,"师生关怀关系"才会得到认可。本文从个人知识:"技术理性"的工具追求、教育内容:"箱格化"的定格、师生关系:"主体间性"的缺位、教育评价:"单向度"的操作四方面论证了当前教师发展中存在的"关怀话语"失语问题,以期查摆不足,促进教师发展。  相似文献   
7.
教育领域中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年轻一代的学习方式、交流手段和生活习惯都受到了网络的巨大影响,成了“信息的富者”,取得了对父代进行“反哺”的话语权,使得父代与子代相互学习成为可能,在父代与子代之间形成了“互喻”文化现象,对传统“师道尊严”的师生对抗型的管理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高校教育教学方式正面临来自文化传递方式的巨大冲击。作为高校学生的子代基于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应用优势,在网络世界中成为信息的"富者",具有向父代进行文化传递的话语权,传统"师道尊严"的高校师生关系面临网络时代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正确认识网络背景下高校师生关系"互喻"现状,让终身教育的理念贯穿于每个个体整个生命过程,把师生关系从过去的"对抗"中解放出来,转到"对话"的轨道上来,是为当下高校师生关系发展新路向。  相似文献   
9.
教育领域中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年轻一代的学习方式、交流手段和生活习惯都受到了网络的巨大影响,成了“信息的富者”,取得了对父代进行“反哺”的话语权,使得父代与子代相互学习成为可能,在父代与子代之间彤成了“互喻”文化现象,对传统“师道尊严”的师生对抗型的管理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诺丁斯关怀理论的视角,要解决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关怀学生”这一基本问题,教育活动中,师生相互关心是互利的;在教育方法上,教师关怀强调对话和认可的方法;在课程教学上,强调教学内容的关怀性;在教师关怀的任务指向上,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