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赵雪芹  李天娥 《山西档案》2021,(1):143-150,142
数字时代人才需求的转变,使档案学教育在数据科学驱动下面临适应时代变革的转型发展,探索数据科学背景下如何优化档案学学科的教学理念、学科关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增强档案学专业学生在数字时代的竞争力,能够更好地满足档案学科在数字时代的建设与发展需要。本研究首先分析数字时代档案学专业本科生教育的现状和局限性,其次,提出数据科学驱动的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容,即以培养数字时代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学科融合发展的同时凸显专业特色、跨学科培养同时注重实践性、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最后构建数据科学驱动的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框架,从基础性的理论课程、融合性的应用课程及开放性的实践课程三方面加强教学改革。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应当明确学科教育的定位和核心,在坚守档案学学科特色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变革。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融合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教育现象,在学前教育阶段,为提高幼儿语言学习能力,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技术对幼儿开展教学,以此激发幼儿的语言学习兴趣,提高语言教学效率。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4.
在数字图像档案开发中,不同来源的数字图像使用不同的技术框架、应用程序进行展示,导致用户在档案信息的获取和利用上存在障碍。国际图像互操作框架(IIIF)定义了一组资源传输接口,可促进多源异构图像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因此,文章采用网络调研、案例分析、流程设计等方法研究国际图像互操作框架在数字图像档案中的应用。首先,采用网络调研总结IIIF的技术框架。其次,对IIIF应用进行案例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IIIF在数字图像档案中的应用优势。最后,参考国内外的应用示例,设计IIIF在数字图像档案中的应用流程,并举例说明如何在档案数据平台中实现IIIF核心功能,以丰富数字图像档案的开放获取方式。  相似文献   
5.
民生档案是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档案,我国已经出台系列促进民生档案工作的政策,从政策工具视角对其进行量化分析,揭示现有政策工具应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完善民生档案政策体系。研究以51份国家层面的民生档案政策文件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方法,从基本政策工具和民生档案类别两个维度对政策样本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民生档案政策工具使用中存在档案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偏多、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过溢、需求型政策工具运用存在缺失、民生档案类别上存在政策失衡等问题,据此提出了健全民生档案政策体系、优化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结构、增加需求型政策工具的运用、加强对政策失衡领域的补充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档案叙事服务中主体和客体对数字记忆构建以及知识创新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档案数字叙事服务系统模型,分为档案资源层、叙事创作层、用户服务层、反馈评价层四个部分;提出档案数字叙事服务的实现路径,旨在为数字记忆视角下的档案信息服务创新提供思路,推动社会数字记忆的建设,满足用户身份认同需求,促进档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非遗档案蕴含着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将领域知识图谱应用于非遗档案资源的知识组织中,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首先,对非遗档案资源知识组织现状进行了调研;其次,在非遗档案资源的特性基础上,探讨领域知识图谱在非遗档案知识组织中的适用性;最后,以“华县皮影”非遗档案资源为例进行实证验证.将领域知识图谱应用于非遗档案的知识组织能够揭示非遗档案丰富的文化内涵,促进非遗档案资源开发,更好地发挥非遗档案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数字人文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思维,推动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创新发展.文章探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应该如何结合数字人文与时俱进.首先,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开发主体、开发客体、开发过程、开发成果和档案信息用户五个角度分析了数字人文带来的积极影响;其次,指出了目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还处在数字化阶段、开发项目规模较小且分散、档案馆参与的数字人文项目占比较低、开发项目涉及领域单一;最后,可从转变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方式、扩大开发工作规模、深化与数字人文研究团队的合作、拓宽开发工作涉及的领域四个方面来改进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9.
数字人文近年来受到人文学科和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广泛关注,其中在历史学领域的实践项目尤为突出,因而以历史学者为中心考察其对数字人文的认识和接受情况,探究人文学者接受数字人文的影响因素,可促进数字人文更好地与人文学科融合发展。文章采用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和微信语音的方式对22名历史学者进行采访,得到近6万字的访谈记录。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索人文学者对数字人文接受意愿的影响因素,得到51项范畴和18项主范畴,在此基础上逐步归纳提炼出人文学者对数字人文接受意愿的5个维度:个人因素、参与方式、技术制度因素、环境因素和数字人文学科属性,根据维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人文学者对数字人文的接受意愿PPTEC模型框架。结果表明,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会直接影响接受意愿,参与方式、制度技术因素、数字人文属性会受其他因素的调节后影响接受意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