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教育   83篇
综合类   1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人类精神在根本上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在典籍中,教育就是对典籍的体认。我们的教育只有回到典籍,才是自己的路,才有说话的资格。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生活”,生活成为哲学本体论,把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培养从过去的困境中解放了出来。然而,生活将会成为新的困境。生活是土壤,土壤里生长出来的生命才是生活精神,生命是超越于生活的存在。道德生命和智慧生命是通向终极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运用视听觉的简单反应时测定与安菲莫夫神经过程检查表的操作,结合有关文献资料,探讨神经过程特性的表征问题。研究认为,简单反应时有其广泛的神经生理基础,是一积极的生理和心理参数指标,但它本身不能直接用来表征神经过程的特性,具有特化性。捷普洛夫等人的杰出研究表明:人的神经系统基本特性是个性的神经生理学基础。他所提出的神经过程的感受性,反应性与其强度之间的依赖关系及其它理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个人的进步或者退步,往往是在社会的“要挟”下的被动生存,或者是自然地生存,因为个人的生活与生存永远是原教旨主义的.个人为了不被社会“抛弃”或者“边缘化”,个人要么跟着社会的要求走,要么“识时务者为俊杰”,要么自然而然地活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以技术为王道的时代,技术成为衡量人的杠杆.技术属于“文明”范畴,“做人”属于“文化”范畴,人不能完全逃避时代.从大的文明或者生活方式来说,中国社会处于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初期,农耕文明以内在精神为核心,工业文明以外显物化为核心.在这个“文明”时代,质量成为对教师的一个核心要求趋势,教师如何在“文化”与“文明”之间翻跟头,既是时代的话题,更是教师能不能吃这碗饭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两种性质接近的辨别学习的实验,对信息加工的某些特征进行了探讨。并从研究个体在信息加工过程策略认知着手,对信息表征问题展开了讨论,着重指出每个信息加工过程都具有独特的信息加工表征线索;人格因素对信息加工有独特的调节和监督作用,而智力是信息加工的具体执行因素。  相似文献   
6.
风花雪月的时代,多出无聊无行文人;礼崩乐坏的岁月,才能迸裂出思想家。文人和思想家同时涌现时,文人犹如戏剧中的花旦,俏丽而低贱,是闺门旦的丫鬟;思想家是闺门旦,雍容华贵,庄重雅致。教育家是思想家中的一类,既类闺门旦,又类文老生,教育家是教育人民开天眼的人,是打通学术与政治的通人。作为教育家原型的百家九流,都不是官方意志,而是人的自由意志。文化与思想,自有自己的气质与尊严,不可能屈服于任何人为的力量,反过来,文化与思想,一定使人屈从。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在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使得中国文化和教育,成为一个不容易界定的体系:可以说过于成熟,也可以说过于幼稚,可以说理性早熟,也可以说没有理性,可以说极端尊重人,也可以说极端作践人,可以说极其庄重,也可以说极其放荡,可以说是哲学——事人,也可以说是宗教——事鬼神。概括一下,中国教育是人文主义,再概括,就是人要穿衣冠,说人话。  相似文献   
8.
学校的一个原型是养老,养老的本质应该是从三老乞得政治权力和话语权力。与养老相表里的学校,原来是政治生活的朝堂——政治权力的生发地和权力合法性的传承地。当代学校没有养老礼,却继承了从上一代获得权力的学校原型,所以,当代学校的根本在于授予人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同时,民间寺庙、道观、祠堂,社祠,学校,其文化意义应该作等量齐观。  相似文献   
9.
德育这个学科和"研究德育的人",如何形成一个伦理共同体?这个伦理共同体首先是一个"生存共同体"。应从人类永恒的使命——安身立命——来给自己立法,不是为一时一世立法,也不是用当下流行的某种时髦的概念或者口号来建构自己的学科体系。应从近乎永恒的科学概念和哲学概念来建构自己的学科体系,像儒家、柏拉图、康德、黑格尔那样,用人类性情、人类理性和善来安身立命。今天需要检视德育学科的内容与体系,离伦理共同体有多远。  相似文献   
10.
我刊顾问刁培萼教授于2014年1月8日去世,这位勤于治学可敬的老先生,在新年伊始,终于永远停下了他写不完的书稿,放下了他对中国教育问题的牵挂和思考,远行天国。刁先生从我刊创办担任顾问至今,从未懈怠过对我们的关注和指导,尤其是刁先生严谨治学,甘于奉献、淡泊名利的精神,以及多年来给予我们的无私关怀和帮助,令我们感动和难忘!我们为失去一位好师长而痛心;我们为失去一位好朋友而哀泣。对刁先生的离去我们表示深切的哀悼!在此特请我刊另外一位顾问,刁培萼教授的学生毕世响教授,撰文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