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3篇
科学研究   35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瑶家美食     
说到我们瑶家人的美食,油茶是不得不提的。瑶家的油茶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已经在瑶家形成了一种饮食文化。油茶,顾名思义,就是加了油的茶水。但其滋味并不是茶水味与油味的简单混合。  相似文献   
2.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也是我国第一大经济林树种。油茶的综合利用价值极高,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德宏州发展油茶有一定优势,但也存在品种选择难、良种选择和扩繁滞后、栽培技术落后等问题。对此,德宏州发展油茶应采取因地制宜、强化技术研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培训等措施,进一步推动油茶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不同炼苗时长带来的苗木成活率和苗木生长量不同。解决油茶芽接苗移栽到容器的时间差异,成了油茶良种繁育中非常紧迫的问题。本研究在鄂西建始县开展了嫁接油茶苗容器移栽时间对比。通过移栽成活率和苗高生长统计、方差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时间移栽苗木生长差异显著。揭膜移栽40天成活率较高,苗高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4.
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5种基质配方组成:黄心土、松林表土、食用菌残料、泥炭、粪土,以园土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研究各基质对一年生油茶容器苗木生长的影响,从而筛选出最佳基质配方。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油茶容器苗的苗木移栽存活率、苗高、地径粗度,高径比、侧根长度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以黄心土40%+松林表土15%+食用菌残料20%+泥炭20%+粪土5%为配方的基质培育的油茶幼苗,各项生长指标均优于对照及其余基质配方。  相似文献   
5.
油茶粕粗蛋白含量较高,是一种优质的蛋白饲料源,但由于存在茶皂素、单宁、生物碱等抗营养因子,且适口性差,限制了其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在油茶粕脱毒方法中,微生物发酵法是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油茶粕的抗营养因子、微生物发酵工艺以及脱毒效果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我爱油茶花     
朋友,你爱油茶花吗?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赞美簇拥在公园里的圃花,赞赏群居在庭院中的盆花,赞颂散生在坡麓问的山花,赞誉疏立在阡陌上的野花,而惟独没有赞扬过油茶花。  相似文献   
7.
我通过几年垂钓鲫鱼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种方便、廉价、易得的“神奇饵”。在钓卿鱼时,用此饵做窝香气在水中穿透力强,能迅速将鲫、鲤、革等鱼引诱入窝。一年四季在鱼塘、水库皆适用。  相似文献   
8.
学校的作用     
赛下乡的长乐村与芦村乡的双江村毗邻,两村的交界处有一座很大的油茶山,油茶山的界线一直难以确定下来,每年油茶采摘季节,两村村民争相上山抢摘油荼,采摘过程中发生纠纷,有时还会发生械斗,引起人员伤亡。每年的秋天,两乡两村的领导都为速油茶山伤透脑筋,都得派干部到山上做调解工作。因此,双方领导都把这山叫“是非山”,把每年的秋天叶“多事秋”。  相似文献   
9.
过年     
对年的美好记忆总在儿时. 我的家乡在清江南岸的曲溪边上.山上土地肥沃,树木葱茏,数不清的飞禽走兽,老林中也长满茶树,大片大片的竹园,遍山的油桐、棕树、油茶和柿树,农田里数以千计的百年乌桕,小山沟中成群的山白甲鱼.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不同浓度的茶粕提取物对巨峰葡萄采后果实的失重率、腐败率、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Vc及可滴酸含量等品质指标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茶粕提取物可以降低果实失重率、腐败率、抑制呼吸,维持可溶性固形物、Vc及可滴酸含量.茶粕提取物可以有效延长果实保质期.其中浓度30 mg/L油茶饼粕提取物保鲜效果最佳.实验第18 d时30.00 mg/L茶粕提取物失重率为6.59%、腐烂率6.70%,呼吸强度19 mgCO_2/(kg·h)、可溶性固形物16.94%、Vc4.15 mg/100g、可滴酸含量0.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