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是天生浪漫的文化载体。“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即便是义愤填膺吧,也是那般的富有浪漫气息。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是将古人的浪漫情怀推向了极致。而语文课堂就是这一天生浪漫的文化载体的传播舞台和唤醒空间,它要让学生睁开文学的眼睛,唤醒诗意的耳朵,它汇聚了浪漫又传送着浪漫,承传了浪漫又呼唤着浪漫。  相似文献   
2.
蒹葭苍苍     
蒹葭大概是离爱情最近的草了。那些诗词曲调是如何忧伤地在锦瑟无端五十弦里流淌了千年,那些依依的情愫,霏霏的愁思,是如何在浔阳桥头缠绵了千年?把目光抛进朦胧的水雾中,寻访那在水一方的婉约伊人。  相似文献   
3.
苍耳要成为彼得潘赞许的女孩,不卑不亢,坦然自若. 那天很热,我极不情愿地穿上新衬衫去新学校报到?那件衬衫真是别扭得让我说不出口,宽、大、颜色俗气、式样古怪,衬托得我更加灰头土脸,信心全无。  相似文献   
4.
徐秀娣 《学语文》2012,(3):33-34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很经典很唯美的一首小诗《关雎》的一段,也是中学阶段学生要学习的一篇课文的开头。面对像《诗经》这样一些非常经典的文章,  相似文献   
5.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唏,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相似文献   
6.
<村夜>诗:"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据<礼记·月令>上说:"季秋之月……霜始降……草木黄落……蜇虫成伏."意思是说农历九月份的时候,邻近地面的水汽开始凝结成霜,草木的叶子变黄纷纷落下,冬眠的虫子开始钻入地下洞穴中冬眠.据此分析,我认为其存在的问题有二,并从现代科学知识的角度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7.
让我们再次聆听那遥远的声音——“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即便是义愤填膺吧。也是那般的富有浪漫气息。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是将古人的浪漫情怀推向了极致。  相似文献   
8.
《诗经》里写芦苇.写得风雅婉约,“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想象着那画面:满河、满溪的芦苇,青碧茫茫,绿叶上的露水已经凝成了薄霜.秋色渐深.晨气微凉得叫人忧伤。那个美好的女子.还在秋水的那一边呀.一春一夏的时光荡漾过去.  相似文献   
9.
有一次,清晨行走于草坪间,见草上,还有路边迎春花的枝条上满是露珠,玲珑透莹,那草那枝似乎灵动欲舞,想起温庭筠的诗句“露珠犹缀野花迷”,不觉为之驻足。我们的诗人很早就着迷于露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凄美的白露,《诗经》时代就让他们咏叹不已。  相似文献   
10.
阿水 《教师博览》2006,(6):10-11
同学们,你们毕业了,祝贺你们! 毕业,意味着新的生活开始了,我祝愿你们每一个人都能领受到一份美好的人生。明天明媚的阳光,理所当然属于你们;明天无比宽广的天地,理所当然属于你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