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12篇
  免费   270篇
  国内免费   733篇
教育   29271篇
科学研究   7182篇
各国文化   130篇
体育   3444篇
综合类   2605篇
文化理论   217篇
信息传播   4266篇
  2024年   131篇
  2023年   727篇
  2022年   540篇
  2021年   684篇
  2020年   726篇
  2019年   667篇
  2018年   399篇
  2017年   706篇
  2016年   983篇
  2015年   1675篇
  2014年   3230篇
  2013年   2771篇
  2012年   3056篇
  2011年   3339篇
  2010年   2963篇
  2009年   3016篇
  2008年   4048篇
  2007年   3109篇
  2006年   2413篇
  2005年   2325篇
  2004年   1720篇
  2003年   1689篇
  2002年   1510篇
  2001年   1313篇
  2000年   1064篇
  1999年   547篇
  1998年   355篇
  1997年   301篇
  1996年   209篇
  1995年   196篇
  1994年   183篇
  1993年   131篇
  1992年   109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1971年—2020年兴安盟8个国家站逐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资料,按照寒潮标准统计寒潮频次和寒潮强度,分析兴安盟地区单站寒潮和区域寒潮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兴安盟地区单站寒潮出现频次的地域差异较大,呈现出自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高海拔地区多于低海拔地区,年平均次数最多的为西北部阿尔山16次,最少的南部巴彦呼舒不足2次。近50 a来兴安盟地区共出现区域性寒潮185次,均发生于当年10月至次年4月,其中以12月最多,且从年际和年代际的角度来看,兴安盟区域性寒潮均表现出减少的趋势,其中年代际减少的趋势更加显著。在1985年前后,兴安盟区域性寒潮出现了由多到少的突变。  相似文献   
2.
3.
中外情报学论文创新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近年中外情报学论文的创新性进行分析和对比,揭示情报学领域研究的创新性特征,发现领域学术论文中创新句内部的知识关系,进行更细粒度的论文创新性分析,为研究领域创新点深层次利用提供条件,同时丰富科技论文创新性监测的途径,促进科学研究创新。[方法/过程] 从句子级创新性识别出发,选取中英文各两种情报学期刊作为样本,采用信息抽取和机器学习的方法,将创新句的抽取从现有的摘要扩展到全文,充分利用句子结构和句法特征识别领域创新内容,探讨近年中外情报学论文在创新对象、主题、类别等方面的特征,并做对比分析,最后通过对自动分类的论文集合进行定性的内容分析,总结归纳出中外情报学论文创新的表达范式。[结果/结论] 从创新的表达来看,中外情报学论文创新句的分布情况基本一致,英文期刊论文创新的表达更丰富。从创新性特征来看,英文情报学期刊论文创新主题较集中,而中文主题多样和分散;具体方法的创新是近年情报学领域的创新热点,而在研究方法上创新不足;中英文情报学期刊论文的创新性特点都反映了应用研究、实证研究的成果较多,而理论创新推动缓慢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5.
“感叹句+陈述句”类新闻标题是新媒体时代在结构形式方面值得关注的模式之一,本文以语用学、新闻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深入剖析“感叹句+陈述句”类标题鲜明的主观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规划"十四五",谋划2035,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全会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全局出发,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制度设计和总体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十四五"乃至一个更长时期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最新要求,标志着新时代中国教育"赶考"之路正式启航。"赶考"之路关键是高线、长线、底线"三线"并驱。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某些地区的农村黑恶势力横行乡里、欺行霸市、独霸一方,对当地农村的政治生活、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2018年初,国家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行动,重点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反映了国家对农村黑恶势力严厉打击的态度:有黑必扫、有恶必除、有伞必打、有腐必反、有乱必治,重拳出击,利剑出鞘,剑指黑恶,除恶务尽。农村黑恶势力危害极大,其形成是多种原因作用的结果,国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为了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击农村黑恶势力的专项斗争必须不断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8.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