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1篇
教育   430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聪明起来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名著作为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其作用更是不容小觑。《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读物”,规定7~9年级的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因此,如何让初中生学会正确阅读文学名著,是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导读》2014,(3):10-10
正刘迪(宿州市第五小学五年级):我喜欢读一些科普类杂志,但也是偶尔看看。平时作业多,考试压力大,周末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所以无心、无力、无暇顾及课外阅读。刘景景(宿州市第五小学四年级):天天在学校里学得头都要炸了,回到家了自然就想看一些漫画、笑话之类的东西,放松一下心情。我国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我  相似文献   
3.
古典文学作品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艺术瑰宝,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遗产,是我们透视华夏文明的重要视角,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和生活中的哲思对当下仍具有不容忽视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学是源于生活,表达生活的一种方式,每一部文学名著都有它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写作环境。因此,对于审美教育视觉下的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首先就需要引导学生发现文学名著自身所特有的魅力,进而通过这些文学名著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来使学生获得更高的文学素养和更加充沛的创作情感。换言之,就是通过高中语文文学名著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对于语文文学名著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5.
高中英语文学著作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也是推进英语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这一观点,简述了英语文学著作阅读教学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文学名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江苏不仅是中国众多文学名著的发源地,也是四大名著产生的重要背景地。江苏如何挖掘文学名著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对于当前江苏打造文化强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其中还增加了"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建议主要包括如《西游记》、《水浒》、《骆驼祥子》等长篇文学名著。虽然"名著"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好的典范性,但由于大多数的名著  相似文献   
8.
9.
2004年8月,同心出版社出版了<美国语文:美国著名中学课文精选>(一套三册).该书主编张健鹏、胡足青称本书应该是中国大陆第一套系统引进的西方中学语文教材,是美国中学语文教材三部教程(<英语><拼写><文学>)之一的<文学>中文节选译本.主编考虑到阅读习惯及篇幅,删去了原教材中的诗歌与戏剧部分,节选部分保留了英文原文.我怀着很大的兴趣阅读了这套教材.掩卷回味,颇有感慨.下面是我的一点阅读感受.  相似文献   
10.
张勇 《现代语文》2006,(9):60-60
《两游记》作为一部历来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学名,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和关注可以说是一直保持着恒温,可对次主要人物沙僧却少有人谈及。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便是沙僧对佛教的态度是很虔诚的,一直恪守着佛教的教规教义。至少,与孙悟空和猪八戒相比,沙僧可以说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和尚”。这一点,虽说他不如唐僧表现地充分,但作吴承恩在许多地方都有意识地通过描写对菩萨、对佛法和对取经事业的忠心耿耿来塑造沙僧的形象,并且在与孙、猪的对比刻画中表现出他的这一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