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咨询访谈、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在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及实际就业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现行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情况。结果显示:社会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具有多元化、多层次且数量可观的现实需求,但是,目前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只有1/3的毕业生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和相应的课程设置尚不完善。由此,研究提出: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应更新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细化专业方向、优化课程设置等具体建议,以适应我国社会进步对社会体育人才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2000—2005年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课程设置的优化等方面的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结论指出:培养目标应根据社会需求来调整和确定,要多元化发展。应加强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阶段研究,不断适应变化的市场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强化各自优势,做到有重点有兼顾。  相似文献   

3.
对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培养合格人才的保障,论述了社会需求、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关系,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关系,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流向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以及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与现实需求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访谈等方法,从课程分类比较、公共基础课程、教育实践、专业理论课程与技术课程、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等方面对东北大学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高等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发展趋势,提出目前社会体育专业应依据社会发展及人才市场的需求,细化专业方向,更新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以适应我国对体育人才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已经开设休闲体育专业的13所体育院校的课程设置、招生规模、师资队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招生规模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培养目标的定位和课程设置应以满足和适应社会的需求为前提,师资队伍应不断充实,注重实践教学.进一步得出,从我国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发展现状及学生就业趋势来看,休闲体育专业学生应向复合型人才进行培养,并根据需求及各院校自身的特点设置培养目标及课程等.  相似文献   

6.
衡量一个高校办学质量、专业发展以及学科的完善程度,本科人才培养状况是一个重要指标。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2000年以来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就业前景和社会需求以及培养模式创新改革等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认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目标要与社会需求对接,课程设置既要体现学校特色又要兼顾就业需要。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实践基础上,为了培养适合信息朝代的有用人才,从社会需求、培养目标、计算机学科的特殊性等几方面探讨影响计算机课程设置的因素,以便我院计算机课程设置跟上时代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由于近几年的"扩点增招",许多非师范类综合性普通高校也获得了体育学硕士点,但是在对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甚至是课程设置上都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雷同,课程设置滞后,师资学术力量薄弱等方面,大大影响了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没有体现出综合性高校毕业生的竞争优势和特点。依据社会需求,结合各高校自身的特点,明确培养目标,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培养带有本校特色的跨学科应用型高级体育人才是非师范类综合性高校培养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我国体育经济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体育经济研究生专业设置、学制年限、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与需求形势等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我国体育经济研究生培养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但"后发优势"并不显著,存在专业特色缺失、学制缺乏弹性、培养目标过于宽泛、课程设置不健全以及对社会需求预期高估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人才质量和办学效益达不到预期效果。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体育经济研究生专业人才培养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之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运动系训练专业培养目标的层次与规格,明确了课程设置中存在的六大具体问题,提出了课程设置的总体框架与特色,从社会需求、因材施教、能力培养、自身修养、文化底蕴及特色建设等方面论述了新颖全面的课程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1.
整体构建我国高校体育与健康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陶于  彭小澍 《体育与科学》2004,25(1):77-80,76
本从体育与健康专业课程体系的定位、专业设置与课程培养目标、课程计划、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体系的确定与优化等内容进行整体研究,指出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在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等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高校体育专业并无较大差别,主要差距表现在课程设计与课程设置的内容不尽合理,课程的实施和课程的评价体系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2.
体育院校课程领域改革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理论与实际联系的方法对体育院校课程领域改革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 :以课程领域的改革为重心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程的必然 ,课程领域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所在 ,一定的课程体系是高校专业存在的实体 ,专业培养目标向课程目标的转化是制定教学计划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常规统计法,研究了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教练员学”课程理论体系及教学内容。研究认为,运用问题系统方式构建教练员学课程理论体系比较运用,并初步对“教练员学”的研究对象、课程理论构建原则、方式、教学内容方案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培养武术散打创新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培养武术散打创新人才为目标,以课程设置为切入点,以武汉体育学院等院校武术与民族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武术散打创新人才的内涵、目前武术散打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培养武术散打创新人才的课程设置改革建议,以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学模式单一化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浩 《体育学刊》2006,13(3):97-99
对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学模式单一化现象进行分析,认为会带来4个弊端:功能目标单一、课型单一、扼杀教师的个性及学生的创新性。对教师的新课程培训不到位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是造成这些弊端的主要原因,应该加强一线教师的培训与指导,使他们能够从实际出发来选择与运用。  相似文献   

16.
德国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具有课程门数较多、理论课比例较大的特点,学生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对学生的运动水平要求不高,进行典型的通才教育.基于此,分析我国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现状.提出优化我国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路:确立多元化的培养目标,增加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和开发特色课程等.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扬州市部分高校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4个方面对大学生拓展运动课程设置需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课程目标设置中学生参与拓展运动的目的符合《纲要》的要求,但部分学生存在应付考试现象;教学组织形式以男女生合班上课为主,辅以其他形式;教学内容设置需求呈多样性;教学评价需求主要是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形式。  相似文献   

18.
文化传承不是课程的本来面目,文化传承是手段,培养人是目的。体育课程的本来面目可表述为:课程目标以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主,以心理目标、社会目标为辅;教学内容以身体训练和运动技能传授为主,以文化传承为辅;授课形式以活动课程为主,以学科课程为辅。  相似文献   

19.
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如何培养,专业的课程设置就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它关乎着我们的教学计划的实现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文章通过对分析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新形势的要求,结合国家教育发展的大方向,提出了新的培养目标和应该完成的本科阶段培养任务。文章认为:新形势下的民传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是专业发展的必然,唯有改革才能进步。民传专业的改革应该遵循相应的要求,以专业本科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职业培养为抓手,通过大小通识教育,进行课程模块的设置,使民传专业的本科生成为有专业素养,又有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社会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