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急性亚极量运动对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急性亚极量运动后即刻,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继发性下降,运动后恢复期呈渐增恢复趋势,至运动后12h,红细胞免疫功能暂性增强,后接近安静值,运动后及恢复期小鼠RBC-C3bR花环率与RBC-IC花环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力竭运动及恢复期过程中肾脏TXA2/PGI2代谢平衡调节的生物学效应及自由基代谢的介导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后即刻组、运动后1 h组、3 h组和24 h组,各运动组采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至力竭方案,测定肾组织中TXB2、6-keto-F1α和MDA含量和SOD活性。结果:运动后即刻肾脏TXB2含量和TXB2/6-keto-F1α比值均显著下降,恢复期TXB2含量和TXB2/6-keto-F1α比值均显著低于安静水平。运动及恢复期肾组织SOD活性、MDA含量与TXB2、6-keto-F1α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力竭运动及恢复期肾脏TXA2/PGI2平衡均下调,运动中有利于维持肾脏局部基本的血液供应,可能与运动性肾脏缺血激发局部代偿机制有关,恢复期则促进肾脏血液再灌注和恢复血供。肾脏抗自由基能力提高可能主要通过抑制肾脏TXA2合成下调TXA2/PGI2平衡。  相似文献   

3.
以大鼠力竭运动为模型,研究力竭游泳后即刻、24h和48h,大鼠端脑中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NE)和多巴胺(DA)等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动态变化的趋向性。结果:端脑中5-HT在力竭运动后即刻、24h、48h均明显升高(P〈0.05、P〈0.001、P〈0.05),24h达到最高。端脑中NE在力竭运动后24h明显升高(P〈0.001),可能与机体应激反应的延迟发生有关,48h已恢复正常。端  相似文献   

4.
台阶指数的年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按照国家国民体质监测的细则要求,对36 267名20~59岁的成年人进行台阶测试,统计分析了不同年龄段人群安静心率、恢复期心率和台阶指数的变化规律,发现其与年龄存在一定的相关.安静心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运动后心率的升高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但恢复也较慢.对受试者安静心率、身高、体重与运动后恢复期心率、台阶指数的相关性比较显示,安静心率、身高与运动后恢复期心率呈正相关,而与台阶指数呈负相关,其中安静心率的相关性较高,而体重则与台阶指数不相关.提示台阶指数作为大众体质测试评价心血管系统功能的指标,在计算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还可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高住低练这种低氧训练模式观察大鼠运动后恢复期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将32只大鼠分为4组,经过4周递增负荷跑台训练后,测得血液流变学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①从低切到高切运动组的血液粘度均低于安静组,其中中切和高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住组低于安静组和运动组,和运动组相比,低切和中切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运动组低于安静组且刚性指数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住组低于安静组和运动组,高住低练组变形性指数与高住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运动组的纤维蛋白原低于安静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住组低于安静组和运动组,和运动组相比,纤维蛋白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住低练组变形性指数与高住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次实验中就血液流变学等相关指标而言,高住低练组是本实验设计组中最为理想的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观察普通大学生极量运动前后心脏超声指标的变化特征,研究对极量运动敏感的超声指标;并分析极量运动前后心脏超声指标与有氧耐力间的关系。方法:以无系统训练经历的学生40名(男、女各2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Brcue法测试最大摄氧量(VO2max),利用超声心动图仪监测安静时、运动后即刻、3 min、5 min的心脏超声指标。结果:1)心脏超声指标中,心输出量(CO)、心率(HR)极量运动后即刻显著升高,恢复期显著降低(P<0.01);左室射血时间(LVET)、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运动后即刻显著降低,恢复期显著升高(P<0.01);SV男生运动5 min与安静时相比降低0.70 mL,女生增加0.16 mL,基本恢复到安静水平。2)男、女生运动后即刻LVET分别减少130.30、115.30 ms,运动3 min分别升高46.12、49.27 ms,运动5 min分别升高31.37、29.57 ms,与安静时相比分别低52.47、36.46 ms;运动后即刻HR分别增加74.13、82.42 次/min,运动后3 min分别减少42.43、40.09次/min,运动后5 min减少4.87、12.02 次/min,与安静相比分别增加35.8、30.31次/min;男、女生EDV与安静时相比,分别减小32.15、21.57 mL,运动后3 min分别增加12.88、13.70 mL,运动后5 min分别增加13.23、4.21 mL,与安静时相比分别减少6.02、3.66 mL。3)男大学生CO、SV在安静时、运动后即刻、3 min、5 min与VO2max相对值的相关均具有显著性(P<0.01),相关系数依次分别为0.647、0.706、0.746、0.694和0.686、0.715、0.695、0.672;女大学生CO、SV与VO2max相对值的相关具有显著性(P<0.01),相关系数依次分别为0.713、0.702、0.661、0.685和0.705、0.692、0.719、0.654。结论:极量运动后即刻LVET、HR、CO、ESV、EDV等心脏超声指标变化显著,运动结束后逐渐恢复,运动后5 min除SV外均未完全恢复;EDV、HR、LVET是极量运动敏感的心脏超声指标;CO和SV与VO2max关系密切,尤其运动后3 min时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补充FDP对递增运动负荷训练至力竭的运动性疲劳大鼠在运动与恢复期间疲劳的产生、积累和清除这一渐进的、连续的过程中,心肌与血清中SOD、MDA、LDH 和CK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测定运动训练5周、力竭后即刻、力竭后6h、力竭后24h心肌和血清中LDH、CK、SOD活性和MDA水平,安静对照组(UT)则测定其安静状态下上述相同的实验指标.结果发现:1)中小强度运动训练5周后,FDP组(TT)心肌和血清中各指标与运动对照组(TC)相比均没有显著性差异;2)力竭后即刻及恢复各时相FDP组心肌CK和LDH活性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而血清中却显著性低于运动对照组;3)力竭即刻及恢复各时相,FDP组心肌与血清中SOD活性和SOD/MDA的比值均显著性高于运动对照组,MDA含量显著性低于运动对照组.表明:FDP均能提高运动力竭后即刻及力竭后恢复各时相心肌和血清中SOD的活性和SOD/MDA的比值,抑制MDA的生成;改善心肌内CK和LDH活性,降低血清内CK和LDH活性;说明FDP能促进心肌组织糖酵解,改善心肌的能量供应,提高抗脂质过氧化,加速疲劳的消除,对心肌细胞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小白鼠运动及恢复期间血清铁蛋白(SF)浓度的动态测定,结果显示,与安静时相比,运动至衰竭时血清铁蛋白明显降低(P<0.05),且在恢复初期仍处于较低水平,然后逐渐回升,当恢复至3.5h时接近安静水平。提示急性力竭运动可能导致铁代谢暂时紊乱和暂时性缺铁现象,而血清铁蛋白作为特异性敏感指标,对其监测有着特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一次逐增强度运动血氨(BA)、血乳酸(BLa)浓度变化规律,旨在研究它们是否可以敏感的应用于监测不同强度的运动性疲劳。方法是对31名男性大学生进行渐增负荷运动,测量安静时、每一负荷后及恢复期心率(HR)、吸氧量(VO2)、BLA、BA。结果显示:渐增负荷运动中HR、VO2、BLa、BA都有显著上升的现象;各级负荷时的BA浓度都与安静时浓度呈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当BLa为2 mmol/L时BA浓度为33.8umol/L,BLa为4 mmol/L时BA浓度为40.1 umol/L,低强度负荷时BA先于BLA出现明显的堆积。提示:监测较低强度的运动BA比BLa更为敏感;BLa结合BA指标能更科学的反映运动强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间歇低氧运动对胰岛素抵抗大鼠体成分及血脂指标的影响。方法:将高糖高脂膳食建模成功的48只胰岛素抵抗大鼠随机均分为常氧安静组、低氧安静组、常氧运动组和间歇低氧运动组,每组12只。每天进行1h跑速为25m/min的跑台运动,间歇低氧暴露为4h/d(14.5%O2),7d/w。干预4周末测量各组大鼠体成分及血清TG、TC、HDL-C、LDL-C浓度。结果:与常氧安静组比较,间歇低氧安静组、常氧运动组和间歇低氧运动组大鼠体重、肾周脂肪及附睾脂肪重量均出现显著性或极显著性下降(P0.05,P0.01),并以间歇低氧运动组下降最多,而股四头肌及腓肠肌虽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血清脂代谢指标TG、TC和LDL-C均出现显著或极显著性低于常氧安静组(P0.05,P0.01),而HDL-C则极显著性高于常氧安静组(P0.01),且以间歇低氧运动组大鼠的效果最佳。结论:间歇低氧运动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大鼠体成分和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长期桑拿浴对人体力竭运动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分类的影响,探讨桑拿浴能否对机体免疫机能产生影响。实验方法:10名男性受试者在一个月的桑拿浴(环境温度46℃,相对湿度90%)前后采用Bruce方法进行力竭运动,并采集安静时、运动后即刻、运动后1h、运动后24h肘静脉血,进行白细胞及分类细胞绝对值及百分率计数。结果:长期桑拿浴没有使白细胞产生堆积效应。力竭运动后即刻,淋巴细胞数量增幅比桑拿浴前低,嗜碱性粒细胞上升的峰值的出现时间后移。结论:长期桑拿浴可能使机体适应了类似急性运动所引起的代谢热应激,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力竭运动对大鼠大脑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观察了大鼠安静时、力竭运动后即刻、24小时大脑毛细血管以及神经组织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力竭运动后即刻,大鼠大脑毛细血管周围的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肿胀,在毛细血管周围出现明显的空泡区。毛细血管壁有突起伸入管腔,基膜增厚。内皮细胞、周细胞以及毛细血管周围的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内的线粒体肿胀、嵴断裂,但是神经细胞核的微结构未见异常变化。力竭运动后24小时,各微结构的异常变化有明显好转,但还未完全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笔者测试分析了15名男性和3名女性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及亚极量运动负荷后胫神经兴奋传导速度及展肌肌电图指标。结果提示:运动前后胫神经传导速度未见明显改变;亚汲量运动导致的代谢产物堆积可能影响运动终极的兴奋传递。  相似文献   

14.
大鼠五周间歇性无氧游泳训练的血睾酮降低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鼠以5%体重的负重的进行间歇游泳训练5周(游泳5 min,休息1 min,6组/d,6次/周).末次训练后第24 h、48 h和1周末,分批宰杀训练大鼠与对照大鼠,检测血睾酮(T)、皮质酮(C)、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观察心、肝、肾等脏器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显示:5周训练导致血T显著降低,血CK、BU显著升高,心、肝、肾组织出现病理性变化,睾丸组织未出现病理性变化.1周停训后.血T、CK、BU变化以及心、肝、肾组织的病理性变化均未完全回复.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本研究拟以三级递增负荷跑台运动为模型探讨骨骼肌UCP3mRM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及线粒体蛋白水平快速升高的可能机理.研究方法:以SD大鼠三级递增负荷跑台运动为实验模型,测定解偶联蛋白3(UCP3)mRNA和线粒体UCP3蛋白表达.研究结果:UCP3mRNA表达在未训练和耐力训练组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即运动至45、90、120、150min时均较安静时显著性升高;其蛋白表达水平在未训练和耐力训练组也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即运动至120、150min时都较安静时呈显著性增高.结论:运动能够快速升高线粒体UCP3蛋白水平,细胞内可能存在UCP3蛋白库,运动加快了蛋白库中UCP3蛋白向线粒体组装和转运.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与动力性运动负荷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对26名受试者分别测定刺激耳穴“心穴”、“小肠”穴,以及不刺激耳穴时,受试者安静时,运动负荷中及运动负荷后各12min的多种心功能指标。实验证明,刺激特定的耳穴可以激发心力储备的潜力,提高心脏的排血功能及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体体能快速恢复装置”对3km负重跑后学员心率、血压、呼吸、主观体力感觉等指标的影响。方法:某军校学员4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0人)和实验组(20人),两组学员进行3km负重跑,实验组应用“人体体能快速恢复装置”恢复,测定两组学员安静时、运动后即刻、5min、10min、15min和30min的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并填写主观体力感觉表。对测试结果采用淌17.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运动后即刻、5min、10min、15min学员的心率、收缩压和呼吸频率较运动前显著升高,舒张压较运动前显著降低,在运动后30min实验组各项指标基本恢复,对照组均未恢复。结论:“人体体能快速恢复装置”能使3km负重跑后学员的心率、血压、呼吸、主观体力感觉等指标在运动后30min内恢复到常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青少年男子业余篮球运动员比赛训练过程中的血清肌酸激酶(CK)和血尿素的变化规律,探索用肌酸激酶和血尿素监控青少年男子业余篮球运动员的比赛训练。方法:10名青少年业余篮球运动员分成2队,进行模拟比赛训练,在比赛训练之前、运动后2h、运动后4h、运动后24h分别取肘静脉血2mL,提取血清后测试。结果:运动后2h,运动后4h血清肌酸激酶和血尿素的水平高于运动前的水平(P<0.05),运动后24h后接近运动前水平。结论:青少年业余篮球运动员血清CK活性在运动后2h达到峰值,血尿素的变化幅度不大,但存在个体差异,与多种因素有关。血清CK和血尿素指导科学化训练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探讨急性亚极量运动诱发机体免疫抑制蛋白(Immune Suppressive Protein of Stress,ISPS)出现的最短时间。方法:以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8名健康学生为研究对象,实施急性亚极量强度跑台运动,受试者分别于运动前、运动后24 h无菌采集静脉血进行指标测定。结果发现,急性亚极量运动后24 h机体内ISPS水平升高,证实在急性运动后短至24 hISPS就能在人体内被诱导出现。结论:与运动前相比,急性亚极量运动应激24 h后,受试者血清对正常小鼠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是血清中ISPS蛋白水平升高引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大鼠心血管和胸主动脉平滑肌的功能重塑作用及可能的钾通道机制。方法:选用2月龄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和有氧运动组,进行8周跑台运动。8周后,选取部分动物(各组5只)进行股动静脉插管,插管留置体内并从颈部皮肤切口穿出固定。术后恢复1 d后,于在体、清醒状态下测定基础血压、心率,并经股静脉注射Ang II和非特异性钾通道阻断剂TEA,观察其心血管反应。另10只大鼠,开胸取胸主动脉,去内皮,并制备血管环,进行离体血管收缩特性检测。结果:1)有氧运动后大鼠的安静心率显著下降;平均动脉压有下降趋势,但与安静对照组比无显著性差异;2)静脉注射Ang II引起的升压反应幅度减小;3)静脉注射非特异性钾通道阻断剂TEA可诱发升压反应,且运动组较安静对照组显著;4)两组去内皮胸主动脉血管环对于Ang II(10-9~10-4M)均有浓度依赖性收缩,但有氧运动组的最大张力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5)TEA(5×10-3M)可诱发大鼠血管张力增加,运动组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安静组。结论:有氧运动可诱导大鼠心血管和胸主动脉平滑肌出现功能重塑,其中钾通道活性的增强可能是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