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黔东南汉语方言在贵州方言中有特殊的地位,其内部包括湖广、桂北、川黔三种西南官话类型,另外还有属于湘方言的“酸汤话”。讨论黔东南汉语方言的形成有助于深化贵州方言研究。文章认为黔东南汉语方言的形成是明清时期汉族移民的直接结果。黔东南汉语方言在明朝时期渐具雏形,清代“开辟苗疆”时期在州内各县基本形成。在其形成过程中,移民来源、历史区划、民族语言、自然地理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吴军教授     
《凯里学院学报》2014,(2):F0002-F0002
吴军,1962年8月生,侗族,贵州黎平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先后就读于黔东南民族师专、贵州教育学院、贵州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研究生学历,教育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3.
这张历史教学挂图,是为配合中国历史课本第五章第一节中的"奴儿干都司的设置"而编辑的.它反映了明朝政府对我国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少数民族的密切关系和管辖情况.十五世纪初期,明朝政府继承了辽、金、元各代在东北地区的统治.1409年,在黑龙江口附近的特林地方,设置了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它管辖着西起鄂嫩河、东至库页岛、南濒日本海、北抵外兴安岭的广大地区.在奴儿干都司的辖区内,先后设立了几百个卫、所,卫和所就是设在都指挥使司下面的地方军  相似文献   

4.
从康熙元年裁并诘戎、乐民等千户所到雍正五年将五开、铜鼓等卫改设为县,贵州"改卫归流"经历了大约70年才渐告完成。改卫归流适应了地方行政建置改革发展趋势,使贵州省属政区类型趋于划一。同时,也从土地、户口、赋役和社会控制等方面充实了贵州立省的物质与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5.
贵州方言以西、东、南几大类型为最大的分类特征 ,其根源在历史沿革。黔东南“苗疆”特殊的历史、地理位置导致其在贵州方言分野中的特殊地位 ,有关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包括方言在内的贵州历史、文化等研究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6.
本期主要介绍了黔东南名校黎平一中、鲁南名校枣庄十二中、楚天名校仙桃谢场中学、西部名校广西永福实验中学和武昌名校沙湖嘴小学五所中小学在新课程异步教学中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内容略)  相似文献   

7.
贵州方言以西、东、南几大类型为最大的分类特征,其根源在历史沿革。黔东南“苗疆”特殊的历史、地理位置导致其在贵州方言分野中的特殊地位,有关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包括方言在内的贵州历史、文化等研究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8.
中央红军进入黎平就来到了贵州。说起红军长征在贵州,人们最熟悉的是遵义。其实,在遵义会议之前,还有个黎平会议,黎平会议是遵义会议的前提。黎平会议旧址原是一个很大的民宅。1934年12月18日至19日,中  相似文献   

9.
移民是历代王朝开疆拓土的重要方式,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策略。为实现对西南边疆的开拓及控制,明初,中央政府在这一区域设立卫所制度,实行有组织有规模的汉族移民,给黔东南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及富足的劳动力,极大地推动黔东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明初黔东南落后的社会面貌,使得这一地区社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研究明朝初年黔东南地区汉族移民情况,探讨明初黔东南地区汉族移民的社会背景、过程、类型、活动、特征及影响,总结汉族移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为当下黔东南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工作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论黎平会议的历史作用汪舒黎平会议是中共中央于1934年12月18日在贵州东南部的黎平城召开的一支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前承通道会议、后启遵义会议,对扭转红军长征初期错误的战略思想、对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和确立毛泽乐同志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有着不容忽视的历...  相似文献   

11.
黎平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个转折点.黎平会议确定的战略转兵,实际上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与“左”倾机会主义斗争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2.
由于清政府的提倡加上林业经济的繁荣,明清时期黎平府的书院共有27所之多,为贵州省之冠,集中创办于乾隆、嘉庆时期。黎平府书院有精干的管理机构,多渠道的经费来源,高标准的入院条件,灵活的教学方法,优厚的奖励措施和严格的学规学约,在科举考试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明清黎平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石莉 《安顺学院学报》2012,(4):85-86,116
明初,朱元璋诛马晔获得奢香的忠心归附。奢香率部新开置或整修的驿道纵横贵州,成为连通四川、湖广、云南的大通道。六百年过去,奢香古驿道在历史的演变中变成了文物。较之奢香驿道的物质遗产来说,精神遗产更为重要,更为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贵州教育史上,明代是极为重要的时期,在明代之前,贵州设立学校极少。自贵州开省之后,贵州战略地位逐渐凸显,其教育事业才得到一定的重视和发展,同时其教育表现形式较为多样,如司学、儒学、卫学、社学、书院等。无论这些学校形式怎样,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贵州文教相对滞后的状况。参阅方志,试浅析明代贵州教育的发展情况及特点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龙氏迪光录》为黎平亮寨龙氏族谱,由晚清举人龙绍讷编修,其中涉及邱墓、祠庙、山川古迹形胜、管辖废宅驻屯、丁粮夫役吏目、桥梁亭台坊表、市肆、风俗、土产、衙署工廨等,对于全面了解黎平亮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6.
改土归流是历史上贵州地区一个重大事件,贯穿明清两代。这实际上也是汉文明与少数民族文明互动融合,逐渐奠定贵州省版图的建省过程。明清两朝以政治军事为干预先导,以经济商业为渗透手段,以文教融合为辅助策略,以中原先进的封建地主制经济生产关系渐次代替贵州境内其它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经济形式。由于明清两朝面对的主客观条件不同,尤其是在执政者民族心态上有显著的差异,因而改流的主动性、采取的具体手段、改流后的善后事宜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贵州自古以来便以土著民族居多,汉族人民是从内地迁徙而来,诸多的移民史材料证日月明清时期确大量的江南及江西等地的汉族移民进入黔中,从而也为黔中汉语方言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黔中汉语方言的独特显现.“屯堡话”与明代移民的江南籍贯成分密不可分,而清代移民来源地的庞杂,又对明代移民官话有较大影响。作为维系明清时期移民交际的纽带,需要采用通行地域最广的语言才行,而这种语言很有可能便是在明代共同语及口语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18.
600多年前,奢香以建设贵州交通报答朝廷,遂有开辟贵州古驿道之壮举。奢香率部新开或整修的驿道纵横贵州,连通了贵州地方与四川、湖广、云南的大通道,直接促成明朝在贵州建立布政使司,使贵州成为全国的第13个行省。作者根据文献记载和实地考察,基本考证清楚奢香古驿道的现在遗存情况。  相似文献   

19.
贵州是开发较晚的省份 ,对于易学的研究 ,直到明代才开始出现研究学者 ,如王阳明、孙应鳌、李渭等。到了清代 ,贵州的易学研究达到繁荣 ,当时全省所辖的各个地方都涌现出一批有相当研究功底的易学人才。仅民国时期编撰的《贵州通志·艺文志》载 ,贵州明清的易学研究专著就有 43部 ,成为贵州文化史上的一道奇观  相似文献   

20.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镇远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从秦朝开始,历代王朝均在此设置建制治所。镇远名称来源于宋代,宋理宗宝祜六年(1258),新筑黄平,赐名镇远州。镇远作为府治是从明永乐十一年(1413)开始的。当时,明王朝设置贵州布政司(这是贵州作为独立行省的开始)贵州开省设置八府,镇远府是八府之一。清代沿袭明制,仍置镇远府,并在嘉庆年间扩大了镇远府所辖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