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二册 第一课:《我们来给大自然记日记》、第十二课《整理我们的自然日记(一)》、第十八课《整理我们的自然日记(二)》等课中,删去观察、记录、整理节气日太阳高度和日出、日没时间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第二册第一、十二,十八等课中,删去观察、记录,整理节气日太阳高度和日出、日没时间的内容。第四册第一课《春季星空》,删去认识室女、牧夫两个星座和七颗亮星。第十课《人的营养》删去有关维生素的内容。第十一课《人的消化》,删去证明消化作用的实验。第十二课《人的呼吸》,删去呼吸运动的摸拟实验。  相似文献   

3.
一、主要内容及编写特点 自然第五册中关于宇宙方面的课文共有五课,其中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四课为一个单元(第一课《秋季星空》可划在四季星座单元)。本单元在学生已经观察了日月星辰每日的东升西落、太阳高度的变化、月相变化、月亮在天空中的逐日东移、四季星座的交替出现等现象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昼夜、四季、月相、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小学自然课安排了两个观察记录月相的练习。第一次在春季(第四册第一课作业)观察上半月月相,第二次在秋季(第五册第一课作业)观察下半月月相。有的教师认为这不是课本正文的内容,因而不予  相似文献   

5.
在新编《几何》第一、二册中,研究顶角为三十六度的等腰三角形的例题、习题先后五次出现,(1.《几何》第一册第85页第2题; 2.《几何》第一册第116页第1题中的第①小题;3.《几何》第二册第39页第12题;4.《几何》第二册第138页“作正十、五边形”,5.《几何》第二册第146页第14题)。这些例、习题在初二、初三年级先后相继出现,其目的要求当然不同,然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却又构成了有机的知识“链”。在此基础上,如何让学生将知识“链”再织成知识“网”,这也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所  相似文献   

6.
自然第一册《太阳和影子》,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知道:正午的影子最短,影子指向正北方。《怎样测定太阳的高度》课后作业,第一题是让学生通过实际观测,了解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并要求每次观测时间间隔相同,中间一次要在一天的正午。第二题是通过定期实际观测,了解一年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并要求以正午时的高度为  相似文献   

7.
显微镜这种仪器,在小学自然教材中只作过两次观察实验。它们分别在第二册第五课《自然水域中的水是不纯净的》一课中,观察水中的微生物;第四册十五课《植物怎样喝水》一课中观察叶的气孔。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第四册十七课《植物怎样繁殖(一)》中,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花粉效果不明显,于是,我用显微镜观察花粉,把花粉打落在玻璃片上,在12.5×  相似文献   

8.
一、新教材关注生命新教材第二册有四篇课文以“生命”为主题——第一课“短文两篇”(《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第二课《紫藤萝瀑布》、第五课《白蝴蝶之恋》、第十七课《安塞腰鼓》。这种内容的课文安排不是巧合。在课本前面的六页彩色插图中,第3页就是一幅寓意为“生命”的插图。第一课的教学建议第一条明确指出:“生命意识的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通过教学  相似文献   

9.
四季星空教学内容共有四课,分布在第三至五册中。 在第一册至第三册的教学中,学生经历过记自然日记的观测活动,初步在太阳高度角的四季变化方面和地球上气温、物候、四季现象变化方面积累了感性经验,获得了科学资料,而四季星空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是从观察星座的位置随四季而发生变化,让学生积累感性经验,  相似文献   

10.
《黄山奇石》(五、六年制第四册第七单元第18、19课)是一篇文质兼美、图文并茂的看图学文教材。教学时,应以图悟文,由文生图,图文结合,训练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和理解等能力。(一)谈话揭题,激发情趣新课开始,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有哪些名山吗?(生答后师揭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介绍黄山的课文,题目叫《黄山奇石》。(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师据题设疑)看了这个题  相似文献   

11.
我在教第九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之后,试着让学生独立完成书后面的习题(书面作业)。结果是:第一题有将近50%的学生犯有“顾此失彼”的毛病——有的只解释了带点的词语,而没有说出诗句的意思,有的则相反;第二题的第一小题后半题有的忘了回答,有的回答不完全。  相似文献   

12.
自制指南针     
高小地理第一册第二课“大地的形状是怎样的”及初小语文第五册第二十四课“指南针”的课文中虽都有指南针插图,但在进行教学时,最好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观察和使用。如果没有现成的指南针,可以自己制作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仅就今年高考语文试题作些考源,以求对今后的中学语文教学和毕业复习有所启迪。第一大题的第(一)题,“哄”字三个不同的读音组词,不仅见之于初中语文第二册附录《多音多义字表》,还可从第六册的《普通劳动者》、第二册的《夜走灵官峡》、《社戏》中找到。第(二)题文学常识填空中十二个小题全部出自初中、高中教材。因较简单,恕不  相似文献   

14.
关于《什么是知识》一课,《初中语文第六册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八三年六月第一版。以下简称《教参》)认为“课文的中心论题是‘什么是知识,”。我这种说法是欠妥当的。什么是论题?五册课本的知识专章《论点和论据》、《论证》均没有涉及这一概念,六册的知识专章《立论和  相似文献   

15.
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思想品德第十册教材,是供六年制小学五年级下学期使用的。本册教材共12课,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6课)是良好品格教育,第二部分(7-10课)是热爱劳动教育,第三部分(11课)是遵守纪律教育,第四部分(12课)是热爱祖国的教育。下面按顺序分别作一介绍: 第一课《为人正直》 本课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直,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四册第二课《勇于认错》,着重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有承认错误的勇气,不隐瞒自己的错误。一、关于本文教学目标的思考本文与本册第五课(《谦让》)、第六课(《要听别人的劝告》)两课组成一个教育单元,共同向学生进行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本文又与一年级下学期所学的《做勇敢的孩子》、《不说谎话》等课文,组成同一个教育主题系列。规划本文的教学目标,就  相似文献   

17.
《惊弓之鸟》(五年制第五册31课、六年制第五册27课)是一篇成语故事,它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思想。教学中,可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比较课文。课文最后一段,是讲更赢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那只大雁射下来的原因。教学这段,可启发学生联系第一册课文《大雁》,回忆大雁合群飞行的特点: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同本文的“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进行比较。然后再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从而使学生明白更赢的本事不是只能拉一下弓把大雁射下来,而是经过细心观察,从大雁合群飞行的常规和“孤单失群”的异象分析中,找出使这只大雁自己掉下来的办法,进而理解本文的主旨。 (二)比较顺序。课文先写更赢把大雁射下来的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题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是该册教材的最后一课,在这一课最后一页的相关链接中提到了专门针对未成年人制定的两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虽然教材中没有提到任何关于这两部法律的具体内容,但其实是在为下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一框题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打下伏笔。而下册教材中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影印件(教材第102页)延续了上册的说法,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通过均表  相似文献   

19.
儿子正读小学三年级,我常为儿子解答他弄不懂的问题。然而,有些问题我这个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生是解答不了的。如语文第五册第一课《八角楼上》第一课时的“达标练习”第五题(见《小学语文教学指导书》第五册)。这道题让学生填完后回答问题,问题一是填共写了几句话,二是填每句话写的什么。兹将这段话抄录于下:“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凝视这星星  相似文献   

20.
质疑与改进     
小学生在学了《自然》第五册第十四课《四季是怎样形成的》之后,课后设计了一道实验演示作业,要求学生在做完实验后回答以下问题:“用手电筒在同一高度垂直照射桌面和斜射桌面,看看照亮的面积是否相同?你能用这个实验解释为什么太阳高度大时气温高,太阳高度小时气温低吗?”小学自然第五册《教师用书》对上述问题给了这样的答案(见102页):“通过实验,学生会看到:当手电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