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中国科技信息》2014,(5):174-174
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是人类获取生物资源的重要基因库,同时在维持人类生存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常绿阔叶林:分类、生态、保育(套装共2册)》力求汇总我国有关这一植被类型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国常绿阔叶林的分类与分布,共11章,包括中国常绿阔叶林在世界植被中的位置、发育的环境条件、区系特征、分类原则与系统,并按典型常绿阔叶林、季节常绿阔叶林和适雨常绿阔叶林分别介绍它们的分类和分布,探讨中国常绿阔叶林的历史变迁以及现状与趋势。  相似文献   

2.
常绿阔叶林是中国南方的主要原生质被资源,有极为重要的生态环境和木材生产价值。中日双方研究人员共同选择以栲类林为主的江西省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对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该文为这项研究成果的一部分,内容包括常绿阔叶林在小流域中的分布,种群组成和林分结构,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干生长量,养分元素在树体地上各部分生物量中的含有率和积累量,以及土壤的特性,并与日本和泰国的一些常绿阔叶林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3.
江西九连山常绿阔叶林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绿阔叶林是中国南方的主要原生植被资源,有极为重要的生态环境和木材生产价值.中日双方研究人员共同选择以栲类林为主的江西省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对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该文为这项研究成果的一部分,内容包括常绿阔叶林在小流域中的分布,种群组成和林分结构,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干生长量,养分元素在树体地上各部分生物量中的含有率和积累量,以及土壤的特性,并与日本和泰国的一些常绿阔叶林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4.
施光孚 《资源科学》1984,6(3):23-29
一、资源概况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各地的自然环境差异很大,由于自然历史条件的综合影响,全国植被种类很多。东半部的森林植被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含常绿、落叶成分)、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季雨林和竹林;其它植被有灌丛、稀树灌丛草原、草甸、草原等。西部地区除针叶林外,大都属于森林草原、草原、草甸、荒漠等植被类型。在植物资源中,全国有高等植物近3万种,其中近200个属的植物为我国所特有,如银杉、水杉、金钱松、白豆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十大炎陆地生念系统中,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红树林和稀树疏林生态系统这六大类,都是以高大乔木为主的,能够构成“林”这生念景观。森林在维持地球生物圈运转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因森林具有较高的直接利用价值,保护与过度开发之间的博弈从未停止,森林保护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草原为例,对牧区农垦经验教训和饲料基地建设问题进行探讨。 呼伦贝尔草原位于我国东北西部边疆,包括大兴安岭西麓低山丘陵和呼伦贝尔高平原两部分,东部为森林草原-黑钙土地带,西部为半干旱草原-栗钙土地带。土地利用上东部为林、农、牧交错区,西部为牧区。  相似文献   

7.
朱治国 《科学大众》2014,(6):169+179
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L.Sieb,是樟科、樟属常绿乔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代表树种。在我国长江以南城市绿化应用较多,树形优美,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香樟在连云港地区还是能够茁壮生长,并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实施的第三次战略性规划—中国西部大开发,是中国西部区发展的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最近一段时间,中国西部大开发出现了东部热西部冷的现象,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分析原因概括如下:1 东部热东部沿海地区是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多年来他们积累了大量资本,形成雄厚的资金优势,他们根据经济学交易费用理论及规模效益理论,东部区的企业深知只要有利润回报,就应给投资,绝不放过任何商机。东部区企业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深知没有规模就没有大的效益。因而他们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商机,利用西部资源优势,实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布迪科指标的中国植被-气候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中国418个气象站资料,计算了布迪科(Budyko)分类系统的净辐射和辐射干燥度指数,绘制了各气候指标在中国的分布图。结合中国植被区划图,绘制了中国8个植被地带的净辐射和辐射干燥度指数的散点图,较好地表现了中国各植被类型与气候指标的关系和格局,包括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域,温带草原,温带荒漠,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并得到了中国各植被地带的气候指标范围及界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净辐射的等值线较好地反映了中国大陆的热量梯度,而辐射干燥指数则较好地反映了中国大陆的干湿梯度。综合水热指数与中国植被主要类型的对应也较好,通过KAPPA检验,结果表明净辐射和辐射干燥度指数与中国植被主要类型及其分布格局密切相关,两者结合可以进行宏观尺度上植被类型的划分。  相似文献   

10.
《金秋科苑》2012,(17):98-99
莽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郴州最南端,土地总面积为297491亩,重点公益林面积为295239亩。1982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94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华南虎等珍稀动物,及珠江支流北江源头自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以梅岭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公园自然资源现状,尤其是作为生态旅游主体的森林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就合理开发公园内自然资源以适应旅游的需要,同时保护公园生态系统已达到梅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自然资源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动态及经营管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以ZELLG模型的框架为基础,结合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特点,建立了模拟长白山阔叶林届  相似文献   

13.
基于MODIS NDVI数据的东北森林物候期监测   总被引:48,自引:1,他引:47  
于信芳  庄大方 《资源科学》2006,28(4):111-117
物候是指示气候与自然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遥感技术的发展为物候监测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研究对象是中国东北森林,森林分布范围由Landsat TM影像解译得到的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确定。遥感数据源是2003年500m空间分辨率的MODIS NDVI 8天合成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分析东北主要森林树种的NDVI时间序列特征,表明不同树种的同一遥感参数时间序列基本形状近似,在关键物候期和变化振幅上存在差异,这为根据遥感参数时间序列曲线监测森林物候期奠定了理论基础。将MODIS NDVI 8天合成时间序列数据应用时间序列谐波分析法(HANTS)重构成每天的NDVI时间序列数据影像。基于每天的NDVI时间序列数据,研究采用动态阈值法获取了东北森林物候期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东北大部分地区树木在第100天~150天开始生长,到第260天~290天逐渐停止生长,生长季长度集中在140天~180天。通过与部分物候观测数据的比较验证,表明基于MODIS NDVI数据获取的树木生长始末日期与调查资料具有可比性,获取的森林物候期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遥感的湄公河次区域森林地上生物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庞勇  黄克标  李增元  覃先林  陈尔学 《资源科学》2011,33(10):1863-1869
森林对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及全球碳平衡、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森林地上生物量进行精确估测能够大大减小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不确定性。本文结合机载激光雷达、星载激光雷达和成像光学遥感等数据进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森林地上生物量估测,生成连续的森林地上生物量图。结果表明:①基于星机地协同观测数据可以有效地估测森林地...  相似文献   

15.
索玉霞  王正兴  刘闯  于伯华 《资源科学》2009,31(8):1422-1429
本文利用1982年~2002年间AVHRR-NDVI数据和气候研究组(CRU)降水与气温数据,分析了中亚5国21年来NDVI年际与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在植被生长季,53%地区NDVI年变化率<±0.0005NDVI/a(无变化),40%地区NDVI年变化率>0.0005 NDVI/a(增加),6%地区NDVI年变化率<-0.0005 NDVI/a(下降):按照植被覆盖类型,除常绿林、高山草甸年均NDVI呈一定的上升趋势,变化率分别为0.0014 NDVI/a(P0.05=0.001),0.0009 NDVI/a(P0.05=0.001),落叶林、草原、作物、草原化荒漠NDVI没有显著变化(P0.05>0.05);②年均NDVI与降水、温度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49.00%的地区年均NDVI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52.33%的地区NDVI与春季降水量正相关,33.69%的地区NDVI与夏季降水量正相关,70.00%的地区年均NDVI与各季气温弱相关,仅17.78%的地区年均NDVI与年均气温正相关;6种植被类型NDVI与降水、气温相关关系为,常绿林、高山草甸年均NDVI与年均气温分别低度、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432(P0.05=0.05)、0.557(P0.05=0.009);草原、作物与年降水量分别显著、低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111(P0.05=0.018)、0,476(P0.05=0.029);落叶林NDVI与夏、冬季降水量低度正相关,相关系教分别为0.415(P0.05=0.061)、0.461(P0.05=0.035);草原化荒漠NDVI与春季降水量正相关但不显著,相关系数为0.415(P0.05=0.061).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促进对西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根据投资环境研究总是要落实到特定区域的特定产业上这一基本特点,深入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环境的特殊要求,结合发展现状探讨了西部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环境优势及其存在问题,提出了西部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优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引领学科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中科院、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广东省的长期支持下,中科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以下简称"鼎湖山站")以长期监测与创新研究为手段,发现成熟森林土壤持续积累有机碳现象,从宏观到微观的不同尺度阐明森林土壤积累有机碳的机理及其驱动机制,引领森林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过程及其耦合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规律的研究,推动生态系统非平衡理论的建立;科学量化了全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现状与潜力,为国家环境外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提出森林与产水量的全球模式并精确给出了控制产水量气候与流域特征参数的临界值,为"森林与产水量"关系的争论提供了新的阐释;发现常绿阔叶林群落适应气候变化在过去30年向灌丛化方向演替并阐明其受主要环境因子影响的机理。研究成果为森林固碳与水资源效应的科学评估、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国家需求提供了理论支撑。鼎湖山站成为国内外无可替代的野外科技支撑平台和国际著名的森林生态系统科学研究基地,也是中科院和广东地区生态学人才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18.
杨旭  屈志光  邓远建 《资源科学》2021,43(10):1947-1960
林业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生产部门,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提高林业生产技术效率是高效利用林业资源的关键环节。本文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4—2018年的林业生产技术效率,在考虑空间因素的前提下,基于空间条件 β收敛模型对其收敛趋势及时空分异特征展开分析。研究发现:①从林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测度结果来看,全国层面林业生产技术效率总体水平不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林区层面由高到低依次为西南、南方、东北、华北、西北林区;省份之间差距同样明显,但同一林区内省份间差距小于不同林区的省份间差距。②就林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收敛性而言,我国林业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条件 β收敛趋势,且空间因素的纳入使得收敛周期缩短了约4年。林业对外开放程度、林业收入水平和林业产业结构对林业生产技术效率向高值收敛具有促进作用,而技术市场环境对其具有抑制作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林业人力资本水平和自然环境条件则影响不显著。③就林业生产技术效率收敛性的分异特征而言,空间上,五大林区均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且收敛率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华北林区收敛率最高,东北、西南、西北林区次之,南方林区最低;时间上,2012—2018年收敛率高于2004—2011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林业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对林业生产技术效率的作用方向或力度在前后两个时期均有明显差异。为此,本文建议进一步完善林业体制机制,明确区域定位,因地制宜制定林业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杜群 《资源科学》2018,40(9):1878-1889
森林的法律概念是森林立法和司法的核心,也是中国建设森林资源产权制度、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础。本文系统并细致考察了中国法律、法规、政策、司法与执法解释和法律学说关于森林的法律定义,发现其存在两个层次的表达方式,即以宪法、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为核心而形成的一级森林定义体系,和以林业部门的各种规范性文件而形成的二级森林定义体系。笔者进而分析认为中国现行的森林法律定义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形式上,森林定义的法律文本位阶较低,正式法律规范对森林的定义过于宽泛、不够具体;实质上,现行森林法律定义缺乏对森林生态价值的关注和涵摄,现行森林立法对森林的定义过于宽泛,导致森林资源、林地和林木的法律保护在主体和权利义务上的虚化。目前,中国森林立法已从森林产业法向森林资源法、森林保护法转变,因此在《森林法》修改时应当增强森林资源的生态价值取向,构建一个价值多元的森林法律概念。  相似文献   

20.
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着典型的原生性常绿阔叶林,并已形成不同的优势群落,各优势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值得探讨。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九连山常绿阔叶林主要群落进行排序,分析了该区植物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应用植物群落的排序值与环境因子的多元回归分析给出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生态梯度的定量环境解释。对各个群落样地进行排序后可划分为不同的群系:甜槠(Form.Castanopsis eyrei)与木荷(Form.Schima superba)群系;南岭栲(Form.Castanopsis fordii)、丝栗栲(Form.Castanopsis fargesii)、米槠(Form.Castanopsis carlesii)、罗浮栲(Form.Castanopsis fabric)等栲属群系;深山含笑(Form.Michelia maudiae与猴欢喜(Form.Sloanea sinensis)群系;南方红豆杉(Form.Taxus chinensis)与银杏(Form.Ginkgo biloba)群系;观光木(Form.Tsoongiodendron odorum)群系,枫香(Form.Liquidambar formosana)群系,猴头杜鹃(Form.Rhododendron simiarum)群系等。通过与环境参数的回归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的结果表明,九连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的分布特性主要取决于海拔(温度)梯度和土壤有机质成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