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由知识员工组成的创新知识团队机制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团队是适应知识经济动态创新要求的组织结构,它有助于充分发挥组织内部智力资本的价值。从引入知识团队的概念入手,阐述了知识工作者、知识链与知识团队之间的关系。在建立知识团队组织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知识团队三层结构,并总结了知识团队具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陈凌涛  姜道奎 《科技与管理》2012,14(2):112-115,127
利用Cite SpaceⅡ对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到的1 156条数据为基础,通过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发现,团队知识共享的前沿是:"团队领导"问题、"软件实现"问题、"专家系统"问题、"网络"问题、"健康医学"领域的应用问题"、开发成熟度"问题。通过引文作者网络图谱分析发现:Polanyi M在《隐性维度》、CohenWM《吸收能力:基于学习与创新的新视角》、Nonaka I的《组织知识创造的动态理论》、Grant RM《基于知识理论的企业》等对"知识特性""、知识创造与转化"、"组织学习"以及"组织绩效"等方面的研究等构成了团队知识共享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于知识网络扩展学习的知识团队创新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知识团队是组织执行创新性任务的重要组织形式,同时它也是知识员工知识分享、整合和创造的基本单位.引入知识空间、知识链及知识链网络的概念,分析了知识工作者、知识链网络与知识团队的相互联系,并对基于创新性任务的知识链网络与知识型团队互动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虚拟团队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是新型的虚拟协作组织形式。知识经济时代的虚拟团队是知识密集型组织,知识资源成为虚拟团队运营的根本要素,对知识的有效管理成为管理虚拟团队的关键,而知识地图是虚拟团队实现知识管理的有效工具。本文分析了知识地图在虚拟团队中的作用,提出并构建了基于虚拟团队的知识地图框架模型,解决了虚拟团队在知识共享方面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虚拟团队知识转移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茹  赵嵩正 《情报杂志》2007,26(5):104-105,108
虚拟团队是组织实现知识转移的有效组织模式。在分析并提出必要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虚拟团队知识转移博弈模型,探讨了虚拟团队进行持续知识转移的条件,分析了团队规模与持续知识转移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常亚平  覃伍  阎俊 《科研管理》2010,31(2):86-93
摘要:团队创新绩效与团队内知识共享,尤其是隐性知识的共享高度相关。但有关组织内知识共享的实证研究仍然较少。本文基于组织行为学的理论,结合前人的研究以及我们的实际访谈,提出了一个研究生团队内知识共享及其相关因素的概念模型,从组织领导、组织文化、共享实效、集体主义倾向、不安全感、科研压力等六个方面探讨了研究生团队内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并运用调查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实证研究了上述六个因子对研究生团队成员在团队内进行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作用。最后提出了研究生团队提升知识共享程度,建设知识共享型团队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软件开发虚拟团队对知识转移促进的功能本质;总结了虚拟团队跨企业知识转移约束的一般方法,并建立跨"时间—地域—组织—文化"多维度知识转移模型;对软件开发的虚拟团队进行了重新分类,并提出适应我国跨组织和文化的软件开发虚拟团队类型及其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8.
知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元素,而知识团队是一类特殊的知识密集型组织,因此,在知识团队中实现有效的知识管理,促进知识的共享与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知识价值为导向,将知识团队的知识共享与创新和知识增值相结合,通过一种可量化的评价体系提出更有效、更具操作性的策略与方法,提高知识团队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跨学科创新团队是当代知识生产的重要组织形式。基于行动者网络和知识网络理论,构建了"物质网—知识网—文化网(M-C-K)"耦合的行动者网络模型和跨学科创新团队"M-C-K"群体行动者网络模型,分析了跨学科创新团队知识生产的"M-C-K"网络协同进化机制,论述了跨学科创新团队知识生产的过程、形式和动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团队知识交流的组织知识转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戴俊  朱小梅 《科研管理》2005,26(3):121-128
企业知识理论认为,企业管理的本质是对知识的管理,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将个人知识转化为不依赖于具体个人的组织知识,知识转化的基本途径是知识交流。知识交流大量存在于企业的基层团队组织中,本文运用博弈理论和情感理论分析了团队组织中的知识交流的实现机制,对Druskat的情感作用模型进行了完善,构建了一个基于知识交流的团队组织知识转化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网络视角构建了虚拟团队知识分布模型,然后基于虚拟团队的任务导向性将虚拟团队生命周期划分为形成期、震荡期、执行期、解体期四个阶段,并从沟通、文化、关系、结构等方面阐述了每个阶段的特征,最后从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分别讨论了虚拟团队知识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12.
虚拟科研团队中的信任、冲突与知识共享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高校虚拟科研团队中存在的知识共享方面的问题,结合虚拟科研团队的特点,分析了虚拟科研团队中存在的不同类型的信任和冲突及其对于知识共享的影响效果,探讨了它们在虚拟科研团队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从信任和冲突的角度,提出了在不同发展阶段促进知识共享的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3.
程少川  詹欣 《科学学研究》2009,27(3):407-410
 与创新相关的关键知识资源通常是个人拥有的、独特的知识。通过个人知识管理以及相关的公共机制的设计,使他们参与到创新合作中去,可能是一条连接各种创新资源的有效路径。调查结果已经显示出这方面的发展潜力。创新资源的聚集和合作通道的开放,可能带来创新合作团队形成模式的改变,以“问题导向”和“价值导向”代替“资源导向”。因此可能带来跨学科、跨领域创新合作的实质性进展。这条创新资源路径的建设涉及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和系统检索工具的整体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4.
知识密集型企业项目组间知识转移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继宝  张英  管凯 《科学学研究》2006,24(Z2):590-594
在一现实企业的背景下,提出企业内有竞争关系的项目组通过项目合作进行知识转移的方式,建立一个具有合作竞争关系的两项目组的博弈模型,分析两项目组同时采取知识转移策略的条件,指出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最后从企业和项目组两个角度给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新技术企业中知识分享微观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丙山  赵骅  罗军 《科研管理》2012,33(3):65-71
论文从主从博弈的视角,将高新技术企业运营的基础单位知识团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博弈中的主方和从方来刻画知识团队中成员间知识水平的差异,通过分析各方投入、绩效分配、安全系数等对知识分享的影响,建立起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团队中知识分享决策的主从博弈微观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探索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分享过程中的内在微观机理及其影响机制。论文研究发现成员的知识分享绩效分配系数与知识分享投入正相关,知识分享安全指数对知识分享投入与知识分享收益均有积极的影响;知识团队中知识分享前提条件是知识优势方的绩效分配系数应足够大,且该绩效分配系数与所有跟随者的绩效分配系数之和的比值应大于知识转化系数;研究结论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分享策略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团队合作绩效在知识生产领域中的涌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知识生产领域,团队生产模式已经被广泛采用,并显示出日益重要的地位。通过对网上开源软件社区的相关数据分析,验证并强化了Wuchty等"团队生产绩效优于个人生产"的研究结论。最后,通过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找到了团队合作高绩效现象在知识生产领域涌现的原因,揭示了合作绩效随团队规模持续提升的奥秘。  相似文献   

17.
团队性绩效考核对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常涛  廖建桥 《科学学研究》2010,28(1):118-126
探讨团队性绩效考核对知识共享的影响及其过程。在影响个体合作行为决策的复合式模型与知识共享的个人内在动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团队性绩效考核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模型和假设,并采用新兴的统计分析技术——多层线性模型(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ing,HLM)对73家企业中234个团队中的813名成员的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团队性绩效考核通过分配公平感对知识共享起到积极影响作用,而情境(任务相互依赖性、成员能力梯度)、信念(团队效能感、人际信任)、过程性动机(程序公平感、互动公平感)在该影响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最后,进一步对如何有效实施团队性绩效考核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P企业知识团队的生成及知识创新的模型与机制/P P/FONT /P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企业知识团队是企业知识创新的重要载体。本文首先分析了两种不同企业知识团队--“同血型”和“混血型”知识团队的生成过程,并建立了生成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类企业知识团队知识创新的机制,认为是由互馈机制、弥补机制、催化机制、保障机制、协同演化机制及控制机制组合而成,并建立了两类企业知识团队知识创新的模型。  相似文献   

19.
围绕科研团队如何创造更多的知识,本文采用社会网络理论,构建了一个合作网的结构与关系强度的交互模型。通过收集5年间111个科研团队的合作网数据,包括862位学者与591篇论文的完整信息,采用社会网络及负二项回归等分析方法对相关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1)网络中心性对团队知识创造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2)网络密度负向调节网络中心性与知识创造绩效间的关系。3)关系强度进一步调节网络中心性与网络密度的交互作用。总体而言,当科研团队合作网络中心性高,网络密度小,成员间关系强时,科研团队的知识创造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