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新的课堂教学观——“生命”课堂教学观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而且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整体来看待”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满足学生认知的培养,还要使学生的技能、情感得到发展。就我们小学语文的教育来说,更应是一个关注学生个性成长,关注学生的生命个性、生命情感和生命天性的过程,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自主交流、反馈,能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提供必要平台。不仅如此,我们还应把语文课堂教学的文本也当成一个活的生命体来看待。这样,师生感受到的是各个生命的交流、涌动、成长。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教育要从生命意义的视角,关注生命成长,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实现对生命价值的理解、生命意义的追寻。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生命存在的状态及内在规律和特点,直面人的生命活动,促进生命成长。现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过分重视形式,漠视生命存在,注重“心理和行为”的辅导,忽视对生命体验的培养,简单统一的指导方式、方法,压抑了生命的创造力。同时教育的积弊,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造成了生命的异化和扭曲。心理健康教育要唤醒生命意识,珍视生命存在;让学生回到真实的生活中,体验生活,体验生命,找回自我,真正实现生命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创造。  相似文献   

3.
2002年,在广州召开的“全国首届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论坛”上,我提出了“教育的生命即生命的教育”的观点,即:课堂教学要以“生命教育”为设计思想,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注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学校教育不能单纯以高考成败攻论英雄,应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领导要关注教师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一次学生问卷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希望老师多笑笑。难道教师不会笑吗?“教师会不会笑”实际上是教育者的一种表现生命状态问题。让教育充满生命气息,首先要培养教师的生命观和生命品质,教师要用快乐的情绪去影响学生。要培养教师在生命状态下爱的教育,认识到“爱”是一种品质,是一种能力,更是生命力旺盛的表现。教师要用快乐的思维方式和乐观向上的性格,融入到学校和学生中。  相似文献   

5.
李丽清 《广西教育》2007,(7A):54-55
大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教育要回归自然”,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展示生命的“原生态”,鼓励学生大胆地写,有个性地写,写出生命的真实。[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朱金琯 《上海教育》2006,(5B):58-58
每个学生都期盼有一个融洽的学习环境,期盼别人的肯定与赞许、认同与鼓励。一旦教师的情感智慧缺席,学生的这种情感需求当然也会自动“退场”。教育的意义就在于重视生命的本真,要关注学生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是指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而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因此,所谓生命教育,就是指教师帮助学生在认识和思考生命的孕育、生命的成长、生命的关怀、生命的价值等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践活动,对自己的生命有良好的认识和感悟,从而使学生珍惜生命、欣赏生命、感恩生命、敬畏生命、激扬生命、关怀生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生命观。由是,生命教育是一种关注师生生命状态,丰富师生生命历程,激发师生生命潜力,促进师生生命成长,提高师生生命质量的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直面生命的活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叶斓教授的呼唤让很多教育者对学生这一特殊生命体有了新的认识。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命.这无可厚非。“教育是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但是要关注学生,就不能忽视教师,教师与学生是教育活动中两个互为依存又各自独立的矛盾统一体,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安全与健康成长牵动着每个家庭,也牵动着全社会。而加强安全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开展“生命教育”,作为语文老师,应将“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修正孩子们的“生命观”,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悄无声息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0.
我校提出“关爱个体,发展生命”的口号,强调要在“班内分层教学”的基础上,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和特长。针对个性化的学生,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从学生的“一个闪光点”出发,运用课程建设的理论,为“这一个”学生定做一整套教育计划,形成一个“个体课程”,从而在个性化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由此,我校形成了“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高中阶段)”特色子课题“个性化教育”的研究。“个性化教育”研究的操作过程主要分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当代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认为“生命是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的整体”。从这一命题出发,教育自然“要关注个体生命潜能的实现,要尊重个体生命的多样性、独特性,要致力于个体生命质量的提升”,教育必须重视教师与学生的生命成长。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很多学校更多强调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忽略轻视教师的精神世界。没有教师的生命成长,就没有学生的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12.
为生命而为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如今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生命既是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的统一.又是科学基础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所以,在我看来,学校教育应该是“为生命而为”的教育,教育要把“为何而生”和“何以为生”作为教育的最基本内容.促进学生完整性发展.关注学生个体生命完整性建构。  相似文献   

13.
1.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现状。强调语文教学要关注生命教育,是因为学生是一个涌动着活力的生命体,也因为语文与生命活动,特别是学生精神生命活动有着特别的亲缘关系。日本教育家小原田芳说:“国语不是训治之学,而是活思想问题,是川流不息的生命。”确实,人的生命只要存在,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生命的特征就在于它是有对话欲望的文化体。因此,走向生命对话是教育的理想追求。我们要确立教育的生命对话本质,就要转变独白教育的“成才”目的观、“我一它”师生观、“蓝本”化课程观,才能形成以“成人”目的观、“我一你”师生观、“文本”化课程观为基本理念的生命对话教育。走向生命对话,意味着教育从传递知识到生成知识的转换,体现了教育的创造性追求;走向生命对话,意味着教育重新开始了对人的关注,体现了教育的人性化追求。  相似文献   

15.
开展生命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对学校教育的要求。追求学生生命价值发展,是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一理念而进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揭示了教育与生活的本质联系。1995年世界发展首脑会议呼吁:重建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价信体系,重视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长,更需要关注教师的成长,因为教师是滋润学生生命的源泉。确立教师生命意识,是关爱教师的前提,改善教师实然生存状态是关爱教师的基础。对教师的关爱行动措施主要有:塑造教师的人文素养、关注教师的主体价值;树立以“教师为本”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从教师的“工作体”转入教师的“生命体”;  相似文献   

17.
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生命,已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生命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通过在语文的写作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以期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论生命视角下的教师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的起点是“人”的教育,教师的责任是教人做人。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也需要关注教师的生命成长。在以往的教师教育中,我们过分注重教师的技能化培训,而忽视了教师生命的完善与发展。因此,要实现人的完整性,使之走向完美境界,就必须完善教师的生命价值,使其在帮助学生完整实现自己的同时也创造着属于教师自己的生命意义与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9.
顾鹏贵 《上海教育》2007,(5B):62-62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文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是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一个相对成熟的生命个体去导引另一个稚嫩的生命个体。”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心灵感受和兴趣个性,从而帮助学生实现个体生命的绽放,是每一位教师必须直面的课题。教育工作者至少要实现如下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中国德育》2008,(11):4-7
栏目编辑吴晓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命的关注程度日益加深。近些年来,我国教育界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生命教育主张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培养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意义观,从而使他们形成一种人之为人的素质。生命教育可以让学生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孟子说过:“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要“注重养生而不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