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集体备课作为学校教学常规工作由来已久,它是提高教师备课质量,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保障。集体备课一直为教师所重视,特别是青年教师希望通过集体备课获得教学中有用的信息,然而由于目前集体备课中存在一些问题,使得一些教师的愿望落空。在此,我们对如何提高集体备课效率展开讨论,希望集体备课能在教师专业成长中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集体备课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上的认知、行为得以向合理的方向转化,教学技艺不断提高。集体备课由于在个体中汇集了群体的合力,有利于教师在更高的起点上发展,并快速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结合集体备课的优点,根据我校语文组集体备课的实践,我就3个方面谈谈集体备课对教师成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20,(74):75-76
集体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集体备课使得教师在进行备课时摆脱了"单打独斗"的局面,改变了极具个人教学色彩的个体备课,充分表现了教师群体的智慧。通过集体备课,教师团体群策群力,能够根据教学方案与目标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来完善教学环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集体备课时,教师团体应始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在实践中力图克服集体备课的不足、融合教师团体心血、彰显教师个人特色,通过反思与创新探究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模式。  相似文献   

4.
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有的学校要求集体备课做到统一目的、统一教案、统一作业、统一教具等,完全是对集体备课的误解和机械操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集体备课反倒从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一“、集体备课”的几种误区1.强调“共性”,忽视“个性”备课是展现教师教学艺术的序幕。集体备课是在充分酝酿、日趋完善的集体智慧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人潜能,在“二次”备课中显现教师个人教学魅力的活动。因此,不能让集体备课替代教师个人备课,更不能机械地套用集体备课所形成的母案。预设教学方案需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以适应本班学生,从而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如果教师不加修改,生硬照搬集体备课所形成的教学预案,久而久之,不仅不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还会步入另一种教学极端——思维抄袭,最终失去自我。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应该鼓励教师写个性化教案。每个执教者根据自身的教学风格、本班学生的情况以及集体讨论时的感悟,对已形成的教案做必要的修改,然后施教。在组内集体交流后,提倡进行块状设计,预设环节与轮廓,...  相似文献   

5.
集体备课是指同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等形式制定教学计划和方案。集体备课最突出的功能是萃聚集体智慧,优化教学方案,以增强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集体备课的主要形式有以下三种:一是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的年级同科教师间的集体备课;二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的学校同科教师间  相似文献   

6.
集体备课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教师可以在相互交流中吸取他人教学的成功经验,也可以就教学中的一些难点环节进行研究,集聚大家的智慧突破教学工作中的疑难之处。为提高集体备课的实际成效,应当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订集体备课计划,让教研工作走上规范化轨道;二是活化集体备课形式,让教师集体智慧充分地发挥;三是积淀集体备课成果,让教学研究实现相互借鉴;四是拓展集体备课空间,让教研活动面向更大的范围。  相似文献   

7.
姚志刚 《学子》2012,(12):66-66
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教师在整体上把握课程标准基本目标,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集体备课时教师间需要团结合作,这样,才能营造出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一、集体备课存在问题目前,物理集体备课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1.认为集体备课就是分头备课,轮流备课,集...  相似文献   

8.
集体备课是常规的富有实效的教研活动。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可以集中教师课堂教学智慧,提升教师群体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集体备课对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教学行为的优化、教学效率的提高可起到实效性的指导与促进作用,其是我校特色备课的流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备课是教师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预先设计,是上好课的前提.打造有效英语课堂教学,精心做好课前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备课包括集体备课和自主备课.集体备课是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组成备课小组进行交流合作的集体备课.自主备课是教师独立完成的备课,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和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集体备课对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教学行为的优化、教学效率的提高起到了实效性的指导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集体备课是教师在进行教学预案设计时发挥集体智慧谋求教学高效益最佳实施路径的教学研讨活动。它是众多学校改变传统教研方式、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有力举措,是教师继续教育最经济最实惠的载体。但是,就目前诸多学校的集体备课而言,集体备课并未真正着陆,且已走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集体备课在各地备受青睐,已成为学校教研活动中的"重头戏"和"亮点"。如何正确认识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已摆在我们每位教师的面前。通过一系列的理论知识学习及教学工作经验,笔者对集体备课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一、集体备课的好处1.教师集体备课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实现教学高效化。以往,教师备课时各自备各自的课,有时会出现理解的错误和思路狭窄,而集体备课真正集中了各位教师的教学智慧,可以引发所有备课者思想和智慧的碰撞,优化教学  相似文献   

13.
集体备课是备好课的有效途径,集体备课是实施新课程的呼唤,也是教师成长的要求。一方面,可以以集体备课为主,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提高备课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以课例研究为主,从而发挥教学建模优势,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规律,积累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一、集体备课更重于求异传统的集体备课思维指向求同,学校要求集体备课做到五统一,即内容、目标、重难点、进度、练习统一,这确实能通过老教师的经验来克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下集体备课日益成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之一。集体备课是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教材大纲、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节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一系列的活动。它是教师围绕教学所进行的一系列准备性活动,是教师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设计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15.
备课是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基础,备课的过程是教师研究教材、了解学生、确立目标、选择教法、对课堂进行预设的过程。有没有备课是课堂教学质量优劣的决定因素。而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是被教学理论和实践所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备课形式。因集体备课是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由同年级同学科老师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等形式制定出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方案。集体备课可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教学上的失误与缺陷,有利于集思广益,资源共享,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6.
如何准确地理解集体备课,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推进集体备课?我以为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避免两个认识误区 集体备课具有集中教师智慧、节省备课时间、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功能。但如果一味地追求或是把集体备课的价值取向仅限于此,就有可能造成组内教师在一起“分工备课”或主备人一人“交流备课”的局面,从而使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因此,我认为集体备课的价值取向更应该是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的集体研讨,是智慧的会聚,更是思维的碰撞与整合。  相似文献   

17.
集体备课能充分发挥教师个体能动性及集体智慧,在教学中越来越广泛应用。本文从集体备课实际出发,描述如何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有助于教师诊断集体备课中的缺陷,树立正确的集体备课观念,调整和改进集体备课行为,从而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备课是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和联系纽带,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备课改革,其结果必然是使教学活动的过程体现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真正富有实效的教师集体备课,可以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培养教师  相似文献   

19.
颜京文 《生活教育》2014,(8):98+7-98,7
正一、备课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课前的准备,是教师对教学的策划工作。备课有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之分。前者是教同一科目的教师在一起共同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或介绍本学科的新的信息和知识。后者是个人的钻研。集体备课必须建立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我在教学实践中,首先抓课前备课的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20.
集体备课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集体备课之“集体”,其最关键之处在于彰显教师群体的协作交流,共同探讨。“备课”就要体现教师的自我理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因此,“集体备课”应是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实现教育教学目标,通过多人就某一主题或教学中的困惑、优化问题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提高的工作。如何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