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太极拳对增强女大学生血清总补体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太极拳运动对四年级女大学生血清补体3(C3)与补体4(C4)及总补体活性的影响,为在高年级大学生中开展太极拳有氧运动提供免疫学实验依据。从南华大学护理学院2001级随机抽取40名女生,分成4组,分别设为对照组、实验1、23、组。实验组分别每周进行1、2、3次太极拳训练。于0、2、4、6、8、10、12周后抽血分离血清,分别利用免疫球透射比浊法与50%溶血法(CH50)测定训练前后血清中补体C3、C4质量浓度与总补体活性。结果显示每周参加3次太极拳训练者,血清补体C3、C4质量浓度与总补体活性比对照组及每周锻炼1或2次者高,且在第10周与第12周与对照组及每周锻炼1次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坚持运动量适中的太极拳有氧运动,能提高高年级女大学生机体合成C3与C4的能力,增强总补体活性。从而增强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提高免疫应答水平。  相似文献   

2.
长拳、太极拳练习对男性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长拳、太极拳运动对男青年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24名大学一年级男生,随机分为长拳组和太极拳组.长拳组进行长拳第三路训练,太极拳组进行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训练,训练周期为12周,每周练习3~4次,每次练习1 h.采用功率自行车直接测定法分别测定12周训练前、后两组研究对象最大耗氧量.结果:12周系统运动前,长拳组和太极拳组的最大耗氧量分别为39.93 ml/kg/min和39.71 ml/kg/min,训练后分别为42.76ml/kg/min和43.20 ml/kg/min,两组分别提高了7%和8%,差异有显著性.训练后太极拳组的最大耗氧量高于长拳组,差异有显著性,两组运动负荷实验过程中的各指标运动训练后也都有明显改善.结论:长拳和太极拳都是很好的健身项目,对提高心肺功能都有良好的作用,其中,太极拳的效果优于长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2周太极拳锻炼对运动缺乏的女大学生免疫能力的影响.方法:80名运动缺乏的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被随机分为太极拳组(TJQ,40人)和对照组(CG,40人),对照组除了正常的日常活动外,不参加任何体育锻炼,太极拳组在太极拳老师的带领下进行12周的简化24式太极拳锻炼,每天练习30分钟,一周练习5天.两组实验对象在12周锻炼前和锻炼后分别测试血清IgG、IgA、IgM、IL-4、IL-12、IFN-γ、CD3、血睾酮(testosterone,T)、皮质醇(cortisol,C)的含量及全血中CD4+、CD8+.结果:经过12周的太极拳训练,IL-12和IFN-γ含量有升高趋势,但与锻炼前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太极拳组的IgG、IgM、CD4+、T/C和锻炼前及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升高(P =0.000),血清皮质醇含量和锻炼前及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下降(P =0.000).结论:长时间太极拳锻炼可以提高缺乏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的身体免疫应答,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为太极拳在运动不足的人群中普及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1.研究对象选取本校二年级女大学生为受试对象,均无规律运动习惯,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又分为3T组(每周运动3次组)、5T组(每周运动5次组),每组各30人,平均年龄19.49±1.58岁;每次运动均为60min,包括准备活动10min,太极拳运动40min,放松活动10min;训练时间为6个月。对照组(C组)30人,为非运动组;所有受试者均无免疫系统疾病。2.研究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问卷调查法,研究不同运动量的24式简化太极拳对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并探讨免疫球蛋白与上呼吸道感染发病持续时间的关系。3.分析与讨论(1)太极拳运动对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本研…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运动预适应对过度训练大鼠心肌缺血缺氧形态影响及血清MDA.[方法]:将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一般训练组、过度训练组、运动预适应组.安静对照组常规饲氧,不加干预;一般训练组第1-2w常规饲养,第3-4w进行无负重游泳运动,每次游泳1h/d,每周游泳6天.过度训练组第1-2w常规饲养,第3-4w每天进行一次尾部负重3%体重的负荷进行力竭性游泳,每周游泳6天.运动预适应组第1-2W大鼠每天尾部负重3%体重负荷进行间歇性游泳运动一次,每天游泳15 min,休息5 min,重复3次,6 d/周,周日休息,第3-4周运动与过度训练组的第3-4周训练一致.训练结束后取材,进行常规HE染色和HBEP染色并摄片,测血清MDA.[结果]:HE染色,过度训练组肌纤维排列紊乱,部分肌纤维界限模糊.运动预适应组肌纤维轮廓较清楚.HBEP染色过度训练组有若干片状的红色缺血缺氧部位;运动预适应组心肌缺血缺氧改变程度比过度训练组明显减轻.运动各组大鼠血清MDA均高于安静对照组;过度训练组高于一般训练组和运动预适应组.[结论]:运动预适应可以降低过度训练大鼠血清MDA的含量,对心肌缺血缺氧性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太极拳改善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的气体信号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选取50名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高血压组、太极拳高压组,并选取25名健康老年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太极拳高血压组进行12周太极拳练习,每次1h,每天1次,每周5天,分别在12周太极拳练习开始前1天和结束后次日清晨08∶00~09∶00,测试各组受试者SBP、DBP、NO和H2S。结果:太极拳练习能显著降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SBP、DBP,提高血清NO和H2S水平,且NO与SBP、DBP,H2S与SBP、DBP间均分别呈现显著负相关,NO与H2S间呈现显著正相关。结论:太极拳运动可多途径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NO和H2S水平,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提示内源性NO和H2S水平改善可能是太极拳降压效应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有规律参与太极拳运动对中年妇女焦虑及生活质量方面的影响,采取实验法,以未从事任何运动训练且身心健康的40名中年妇女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太极拳组与对照组,每组20名进行实验研究,为期共12周。对照组不做专门性运动,太极拳组实施每周2~4次、每次60min太极拳运动。实验前后各组受试者于安静状态下,接受自评焦虑量表以及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测量。结果发现:(1)太极拳组的自评焦虑水平明显降低。(2)太极拳组的生活质量除社会关系以及外在环境等并无明显的变化外,生理健康、心理与个人信念、生活质量总分以及综合自我评估等指数,实验期间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庞阳康  刘仿 《体育学刊》2008,15(6):100-103
为了探讨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以60名身体健康的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周进行太极拳运动3次,而对照组不进行太极拳运动.12周后采取外周血,用双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实验后外周血Th细胞、Th1细胞以及Th与Tc、Th1与Th2细胞比值明显高于实验前和对照组(P<0.05).说明规律性太极拳运动可增强大学生的细胞免疫功能,促进T细胞亚群向Th1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9.
不同游泳运动对大鼠血清MDA、SOD、T-AOC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是探讨不同持续时间和运动频率的游泳运动对大鼠血清MDA、SOD、T-AOC的影响。将2月龄雄性SD大鼠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1h(6次/周)组、运动2h(6次/周)组和运动1h(3次/周)组,运动组进行了14周无负重游泳训练。运动后分别测定了血清MDA、SOD和T-AOC。结果表明,运动后大鼠血清MDA的变化与运动持续时间和频率有关,每周运动6次的大鼠血清MDA含量下降,而每周运动3次MDA含量没有变化;运动后大鼠血清SOD活性没有变化,但是SOD/MDA有升高的趋势;运动各组血清T-AOC的浓度均升高。提示长期适量的游泳运动,可以提高血清T-AOC,从而降低MDA含量,提高SOD/MDA比值,有利于氧自由基的清除。  相似文献   

10.
力量素质是身体素质的要素之一,保持一定水平的力量素质对青年女子的体质健康和自身防卫很重要。文章通过对非体育专业的女大学生习练简化太极拳进行研究,观察习练简化太极拳对青年女子力量素质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每周习练2-3次简化太极拳对青年女子的腿部和腰背部力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将60名存在不同程度学习倦怠的中学生分成A、B两组,每组各30人,A组按照试验要求有规律的进行太极拳锻炼,B组维持原本的生活学习状态,不做任何干预。将实验前后的学习倦怠程度检测得分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差异性采用t检验。结果显示:经过太极拳锻炼的中学生学习倦怠水平明显降低,且学习成绩均有提高。而对照组中学生学习倦怠水平略有提高,其学习成绩也略有下降。太极拳锻炼能有效治疗和预防中学生学习倦怠,并对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起到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瑜伽运动对体育专业男生身体机能七项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人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人),对A组进行瑜伽训练,每周训练2次,每次90min;B组不进行瑜伽训练,只进行简单的慢跑练习,次数与瑜伽练习组相同,每次45min。实验时间均为25周,实验前后对受试者七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A、B两组七项指标各项值均有变化,变化幅度瑜伽组平均改变率为15.31%,慢跑组平均改变率为7.9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瑜伽锻炼对身体机能七项指标的改变效果好于慢跑练习。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体质的影响,抽取吉首大学参与太极拳晨练的大学生20名为实验组,再随机抽取20名大学生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进行体质指标的测试。研究结果显示:太极拳运动能降低大学生的体脂百分比,皮褶厚度下降,增强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纵向观察3个月太极拳训练组和本体感觉训练组研究太极拳训练对中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同时还分别进行平衡能力简单测试方法,如闭目原地踏步、强化Romberg检查、闭目单足站立、前庭步测试。动态平衡仪感觉整合能力平衡总分、闭目原地踏步、强化Romberg检查、闭目单足站立结果表明太极拳训练组要比本体感觉训练组明显好(P〈0.05,P〈0.001)。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锻炼对延缓和改善中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青少年身体自我量表和体育锻炼习惯问卷,对908名大学生进行测量和调查,结果显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大学生其身体自我满意度明显高于没有锻炼的大学生,每周2次以上和每次30分钟以上,均可明显提高其身体自我满意度;经常锻炼的大学生不仅在运动方面的自我评价比较高,对自己外貌、身材和性方面的认识也更积极;体育锻炼对身体自我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对女生的提升作用比较明显,每周1次以上可明显改善其身体自我满意度;身体自我满意度越高,其在健康生活方式及运动感受方面的认识越积极。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24式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体质测试指标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及逻辑分析法,对反映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的体质健康指标进行测试和分析,分析实验前后指标的变化,探索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健康体质测试指标的影响,以为提高和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具有重大的意义,也为高校开展太极拳运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太极拳锻炼对老年人身体素质的作用,运用实验对比、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随机选取的太极拳锻炼组和对照组各18名老年人的闭眼单脚站立、坐位体前屈、反应时、握力等项目进行实验测试。结果显示,太极拳锻炼组闭眼单脚站立时间为10.98±5.07s、坐位体前屈为14.89±3.60cm、反应时为0.56±0.07s、握力为36.22±4.79kg,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表明,太极拳锻炼对于改善老年人的平衡、柔韧、灵敏、力量等身体素质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下坡跑训练对大鼠血清CK、LDH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实验对比法,观察1次和1周下坡跑训练对大鼠血清CK、LDH的影响。结果显示.1次运动后即刻,大鼠血清CK、LDH活性迅速上升,然后逐渐下降,运动后7天虽明显恢复,但仍未到达正常值;1周运动后,大鼠血清CK、LDH活性的变化趋势类似1次运动组,但各点均低于1次运动组,且7天后恢复到正常值。提示:连续离心运动可加速1次离心运动后肌肉损伤的恢复,机体对运动逐渐产生适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设计兴趣导向性柔韧游戏并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进行运动干预,了解兴趣导向性柔韧游戏对儿童青少年柔韧素质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某区小学三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兴趣导向性柔韧游戏实验班和对照班,受试者均为健康儿童且自愿参与本研究。设计兴趣导向性儿童柔韧游戏并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为期九周、每周两次的运动干预,而对照班学生运动干预采用正常的静态或动态伸展练习。形态学测试指标有:身高、体重和体脂率,通过分别测试运动干预前后坐位体前屈、俯卧背伸及双手后勾等指标,比较实验班和对照班男女学生运动干预前后双手后勾、坐位体前屈及俯卧背伸等指标差异,了解兴趣导向性柔韧游戏对儿童青少年柔韧素质干预的效果。结果:①运动干预后实验班男女生坐位体前屈、俯卧背伸、双手后勾与运动干预前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②运动干预后实验班坐位体前屈、俯卧背伸、双手后勾与对照班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兴趣导向性柔韧游戏的运动干预可以有效发展儿童柔韧性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