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要务实循环经济科技发展基础,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快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不断完善煤炭循环经济技术规范和标准.开展深井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以充分利用我国深部煤炭资源;发展洁净煤技术,实现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加强矿区环境保护技术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发展煤矿信息化技术,推进煤炭产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由集群内节点级企业、网络级产业链、平台级辅助机构三大要素组成,其合理的组织结构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实现资源循环和高效利用的最有效组织形式.上海化学工业区从延伸产业链、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方面开展循环经济,取得经济、环境效益的双重回报,是化工产业集群发展循环经济最佳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化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由此产生的电子废弃物也快速增长,未来10年~20年将是电子废弃物增长的新高峰.中国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电子废弃物处理产业投资不足、管理体制混乱、技术水平低、缺乏健全的产业政策体系、二手市场过大等.本文在分析中国电子废弃物现状及其循环利用产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完善电子废弃物处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鼓励政策,促进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化;推行"生产者延伸责任制"下的企业跟踪回收模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现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实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许可证制度;控制国外电子废弃物进入中国,整顿国内电子废弃物回收与处理市场;加强循环经济意识和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的舆论宣传力度.可以预见,中国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将有效解决我国电子废弃物问题,对我国资源短缺问题也有着极大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4.
煤炭、电力是能源产业的两大基础行业,但长期以来,煤电之争困扰着国民经济稳步增长.从能源机制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煤电之争"的原因,从资源优化使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煤电联营的众多优势,从稳定煤电价格、优化经济结构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三方面说明煤电联营是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措施,对国民经济和资源合理利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我国煤炭、电力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农业循环经济市国家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农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内容。黑龙江垦区是我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近年来,黑龙江垦区采取多种措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取得明显成效,其做法和经验值得重视。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黑龙江垦区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特点,重点围绕黑龙江垦区农业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垦区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面对世界性资源危机,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成为日益被关注的研究主题.作为循环经济一部分的资源性废物的利用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且成为全球性的重大现实问题.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和发展,资源性可利用废物的国际贸易也逐渐展开.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口国外的资源性固体废物,但由于缺乏系统完善的管制和管理制度,一些危险和污染性洋垃圾或者利用价值不大的废物伴随着资源性的可利用固体废物涌入我国境内,给我国的国家安全、经济安全、人民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因此,研究资源性可利用废物的分类对进口管制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国家循环经济首批试点城市,有必要对铜陵市循环经济的发展特色、发展成效及经验加以总结、提炼,为同类型城市转型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新动力,为全国其他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借鉴.本文以铜陵市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为研究对象,在铜、硫、石灰石等产业链物质流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循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研究了以资源产业链为特征的循环经济“铜陵模式”.概括地说,企业减量化,行业的耦合,能量的梯级利用和资源的综合利用体现了“铜陵模式”的核心思想.循环经济“铜陵模式”的研究,既立足于现有产业,又高于现有产业,紧紧围绕现有产业优势,以循环经济新的生产模式、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融入到铜陵市经济社会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通过对汨罗市发展循环经济——再生资源产业的研究,总结汨罗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明晰汨罗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路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为地方政府引导产业的发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及财税政策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静脉产业与我国循环经济的消费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广义社会消费的概念基础上,提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消费体系,必须把静脉产业的发展纳入其范畴的观点.进一步分析制约我国循环经济的消费体系建立和静脉产业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资源形势日趋严峻,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经济,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义重大.本文在阐述循环经济的涵义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质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目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国循环经济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宋叙言  沈江 《资源科学》2015,37(3):546-554
以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发展水平为研究内容,基于生态工业园区生产活动过程中物质投入、利用和输出的系统视角,建立了包含资源节约、废弃物循环利用和污染控制3个评价要素、14个评价指标的生态工业园区生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山东省13个省级及以上生态工业园区2011年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集对分析方法对各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绩效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13个生态工业园区根据其生态绩效可分为三类,且排序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因此,评价体系具有一定可行性与合理性,且主成分分析法与集对分析法适合用于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绩效评价。  相似文献   

12.
于冲  钱宇  杨思宇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3):130-134
通过深入调研广东省云安县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从资源流动的组织层面出发,将云安县建设工业生态园的实践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在企业层面上,依靠科技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开展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在产业层面,以振兴现有支柱产业和培育节能环保的新兴产业为指导思想,建立起以硫化工、水泥、石材为核心的三大生态产业链;在园区层面,促进三大生态产业链之间资源互补,构建生态产业链网,提高园区工业生态系统的整体竞争力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煤层气产业系统动态预测及政策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气产业为复杂社会经济系统,通过系统分析确定了煤层气产业的社会经济、市场、政策、资源环境及煤层气产业五个子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中国煤层气产业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模型的合理性.并对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国家政策的变化、投资方式的变化、国家能源市场控制的变化等几个主要方面进行预测分析,并对降低单位国民经济产值能耗的变化、改变煤层气定价方式、调整国家煤层气价格补贴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表明该模型设计较为合理,能够较为系统的模拟煤层气产业发展中的基本状况。对于预测煤层气产业的动态预测及政策建议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回顾了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研究进展情况。本文设计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总体框架: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目标是获得一个具有可比性、敏感性、综合性等特点的综合指数;在评价思路,以“活动—压力—反应—绩效”为分析框架,描述性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并以此为依据选择确定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指标标准化方法等进行探讨。根据本文设计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框架与思路,对江苏省循环经济进行了描述评价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的循环经济发展程度在逐步提高,并且江苏省的循环经济发展经有明显的阶段性;对分项指标的分析表明不同的指标有不同的表现,即在减量投入和污染减排这两个方面做的比较好,在循环利用方面有待加强。最后,文章结合评价结果,提出了一些促进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徐升华  吴丹 《资源科学》2016,38(5):871-887
产业集群作为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资源可持续利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2009年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以来,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但随着区域经济、资源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发展,资源高消耗、经济增长降速、区域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逐渐凸显,本文在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00家进驻企业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动力学的流率基本入树建模法分析产业、经济及资源的内在关系,构建“产业-经济-资源”反馈系统,并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12年的基础数据进行模拟仿真,分析区域资源水平、政府投资、科技转化能力、教育水平等因素对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影响作用。结果显示,一方面,区域资源水平直接影响区域产业的集群度,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区域教育投资占比,并不能直接提高区域经济水平总量,但可以提高区域经济水平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原有的高消耗型产业仍占据着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部分,但是废品废料、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综合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和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对区域内的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基于以上结果,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结构、资金投入、教育投入,资源更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生态工业园与集群式供应链的耦合正是集群企业在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以及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等问题时形成的一种全新的组织生产模式。本文根据国内外生态工业园与产业集群的特点,提出了生态工业园与集群式供应链耦合的概念;从低成本交易性、差异化互补性和集中化规模性角度系统研究了生态工业园与集群式供应链的耦合驱动机理;结合武汉青山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实际,通过生态工业园与集群式供应链的耦合研究,揭示了生态工业园集群式供应链的形成过程。为我国传统产业集群向生态工业园改造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煤炭消费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冰  章朴 《科技广场》2012,(6):131-134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资基础。"十二五"煤炭产业规划中依然提出了我国对煤炭的旺盛需求。但是,随着部分地区产量接近饱和,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煤炭资源消费的现状,分析了煤炭产业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煤炭产业发展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刘满芝  王锐  周梅华  张静 《资源科学》2011,33(9):1641-1649
本文在分析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利用效率与煤炭消费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东、中、西部地区进行了比较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变量问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而且各地区间存在一定差异,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对煤炭消费的影响高于其它地区,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单位GRP能耗水平等因素对煤炭消费的影响大于其它地区;从短期波动看,东部地区各因素波动对煤炭消费量波动的影响要高于其它地区,不过产业结构波动对煤炭消费波动的影响西部要高于东部地区,从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看,中部地区要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因此,国家和各地区在制定经济政策和煤炭政策时,必须正视这一差异,把握煤炭需求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利用效率的具体关系,促进能源与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生态工业园是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生态工业园的发展目标是通过产业共生最大限度地降低产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出产业共生的"技术创新悖论"问题,通过对产业共生与技术创新关系的辨析,揭示了当前生态工业园效率低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20.
利用kaya恒等式和LMDI因式分解方法对云南省1986—2015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探求影响云南省碳排放和云南省能源强度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碳排放总量以及人均碳排放呈波动上升趋势,GDP能耗呈稳步下降趋势;在影响碳排放的经济效应、强度效应、结构效应、人口效应等4个因素中,强度效应是抑制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而经济效应则是促进碳排放增长的因素;对能源强度进一步分解分析后发现,第二产业能耗强度的下降是降低能源强度对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包括改变经济增长及发展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发展新能源和再生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