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运会吉祥物(olympic mascot)一词源于法国普罗旺斯语mascotto,直到19世纪末才被正式以mascotte的拼写收入法文词典,英文mascot由此衍变而来,意为能为人们带来吉祥和好运。  相似文献   

2.
一、为什么1988年属于20世纪而不属于19世纪 英文的century相当于汉语的“世纪”。说起“世纪”两字,许多同学一直有些纠结,那就是为什么1988年、1995年等明明以“19”开头,却偏偏属于20世纪,而不属于19世纪?  相似文献   

3.
生命哲学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期在德、法等国流行的一种具有非理性主义。特征的哲学思潮。由于对生命概念的理解以及研究角度和层次的不同,这一思潮中的哲学家们在理论上往往有重要区别,由此形成了一些各有特色的派系。尽管生命哲学家内部并不统一,但不同生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期间,在美国政府的高压驱逐政策和同化过程中,北美本土族裔部落节节西迁,被迫接受隔离教育,逐渐的退向了社会、政治、文化的边缘。然而,最早的本土裔的英文小说却在这一时期艰难的萌芽,顽强的用英语,这一白人的语言捍卫了本族裔的尊严,深层揭露着当时社会的不公与所谓西方文明的暴行。作者试将运用文化创伤理论来深入剖析奇特卡拉-萨的《美国印第安人的故事》集传记与短篇小说为一体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5.
朱熹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哲学家、思想家。19世纪30年代以来,朱熹著述开始被译成英文并传到西方国家,在西方国家产生一定的影响。然而,新中国成立以后问世的几种朱熹著述的英文译本尚未得到国内朱子学研究界的关注。文章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把朱子文献翻译成英文的译者和为我们留下的朱子文献的英文译文或译本进行较全面、客观地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吉祥物一词,源于法国普罗旺斯语“Mascotto”,直到19世纪末才被正式以“Mascotte”的拼写收入法文词典。英文“Mascot”由此衍变而来,意为能带来吉祥、好运的人、动物或东西,一般在大型运动会或大型活动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7.
19世纪30年代以来,朱熹著述开始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国家,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朱子学文献的英文译文或译本为数甚少,且朱熹最重要的著作《朱子全书》尚未被全部译成英文。这显然与朱熹在世界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不符。此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中国翻译家尝试将朱熹著述译成英文。因此,在中国加强典籍外译工作的今天,有必要加强朱子学文献的翻译与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之间的交流逐渐加强。英语对汉语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人们用音译或者意译的方式被翻译成汉语。从19世纪开始,西方的文化对我国的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很多西方文化词语进入到我国。一些化学元素等都引入了我国的教育中。21世纪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全球经济发展逐渐加快,信息技术不断应用,英文随处可见,对我国的汉语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本文主要研究英语语言文化对汉语的渗透分析,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化的衰落和重建——施韦泽论现代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韦泽认为,相对于启蒙运动和理性主义时代,19和20世纪之交的西方文化处于衰落之中,究其原因在于其物质发展过分地超过了精神发展,即文化的伦理本质丧失了。因此,为在20世纪复兴或重建西方文化,就必须确立能够体现文化的伦理的理性理想的世界观,即敬畏生命的世界观。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思考合理的文化战略在文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意义。在此,我们也可以从施韦泽的文化理论中获取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英文是一种活的语文。在数个世纪充满活力的演变、发展的过程中,许多新字和习语或短语(idiom)不断地涌现,丰富了英文的词汇,使英文的表达方式多彩多姿,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1.
英文是一种活的语文。在数个世纪充满活力的演变、发展的过程中。许多新字和习语或短语(idioim)不断地涌现,丰富了英文的词汇,使英文的表达方式多彩多姿,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2.
生命哲学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期在德、法等国流行的一种具有非理性主义特征的哲学思潮。由于对生命概念的理解以及研究角度和层次的不同,这一思潮的哲学家们在理论上往往有重要区别,由此形成了一些各有特色的派系。尽管生命哲学家内部并不统一,但不同生命哲学家之间仍存在许多共同之处,从而形成了生命哲学几个显著的特点:生命哲学把生命看作是主体对自己存在的体验、领悟,也就是心灵的内在冲动、活动和过程;他们都强调生命的变异性和创造性以及作为人的生命的体现的心灵世界的独特性;他们都强调生命和激情对经验和理性的超越,但又并不完…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新余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英文媒介、跨文化认同进行了问卷调查,呈现英语专业学生的英文媒介和跨文化认同情况,并尝试建立某种联系或规律。调查分析表明:英文网站在学生的媒介接触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且接触英文媒介频率越高,对英美国家文化认同度越高。  相似文献   

14.
现代意义上的"公园"一词,源于英文"park"概念,受其启发,为区别于传统的"公园""花园""园林",时人首先称之为"公家花园"或"公花园"。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意义上的"公园"一词开始从日本传入中国,并最终取代前者,成为一个固定名词。在这一过程中,伴随近代西方文化的传入、社会变革的加剧,特别是清末民初,自由、平等、民主等强势话语的塑造,"公园"迅速被赋予了明显的时代意义和现代性内涵。通过对"公园"词义及文化内涵的考察,不仅可以看到语言与文化的互动关系,而且可以折射出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5.
和19世纪欧洲文学对疾病与艺术关系的热烈追索相比,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疾病”一词包含的则是强烈的现实批判性。鲁迅创作与“疾病文学”的数次交错便可以作为相应的证明。不仅如此,其中还包含了鲁迅对生命本质的探问与品味。  相似文献   

16.
于洋 《英语广场》2023,(2):17-20
《我在中国的童年》是清朝第二批留美幼童李恩富的回忆录,此书是华人在美国出版的第一部英文作品。作品在背景、取材、人物刻画等方面,都体现出了鲜明的中国色彩。李恩富将创作与翻译相结合,旨在消除19世纪美国对华人的刻板印象,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本文以归化和异化为理论框架来研究《我在中国的童年》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旨在促进文学作品及中华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吕沙东 《文教资料》2014,(18):20-22
19世纪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在童话中成功塑造了一批天真烂漫、善良乐观、飞扬诗性和童年独特生命体验的儿童形象。他笔下的童话小主人公,展现出率真纯洁、最接近人类生命本质的自然天性。他将自己对童真心灵世界的留恋和对人类美好生活境界的憧憬投射在童话小主人公身上,使这些童话形象蕴涵爱与善、谦卑与坚忍、宽容与悲悯等丰厚人文内涵和文化意蕴。这为今天重新发现儿童,寻找一块可以净化人们心灵的净土——童真世界,重建人类爱与美的精神家园,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阎连科  冯歆然 《大学生》2014,(11):62-62
“我以为”其实是作家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我们说19世纪的文学是非常好的,它甚至可能是世界文学发展到达的抛物线高峰。但仔细看19世纪文学,你会发现它虽然好,但是也是非常单调的。因为这时期的作家,包括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等,他们的小说其实全部都是在塑造一个人物。  相似文献   

19.
蔡蕊莉  孙翔 《广西教育》2010,(30):46-46,48
柏格森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哲学体系包括生命的冲动、绵延、直觉等相关思想。基于这些思想,本文探讨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思想对现代教育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化寻根”小说既是国际国内的文化思潮冲击的结果,又是文学自身逻辑演变的产物。它或从民族与个体生命的原始状态中发掘民族文化积淀,或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现代社会的精神支撑,或从民间文化的历史遗传中探测现实生存的文化秘密,体现出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文化寻根”小说是渗透着当代意识的民族寓言,它所采用的文化视角扩展了文学表现的角度和领域,促成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多元文学景观的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