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液有形成分某些指标对足球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影响,比较不同有氧能力运动员联赛期间血液有形成分变化特点。方法:测定18名足球运动员联赛前和联赛中期血液有形成分指标;采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方式,测定联赛前反映最大有氧能力的相关生理指标。结果:1,红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与最大摄氧量显著负相关。2,联赛中期,一般有氧能力组运动员血液有形成分变化比优秀有氧能力组明显。结论:1,血液有形成分在一定范围内影响运动员有氧能力。2,优秀有氧能力运动员对足球联赛大强度运动适应能力强,生理反应较平稳。  相似文献   

2.
刘欢 《体育师友》2016,(1):54-56
运动时体内代谢过程加快,代谢产物增加,内环境发生暂时的改变,从而使机体的一些指标和血液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变化,例如:心率、血乳酸等。文章选择8名同学进行不同负荷跑,记录跑后即刻心率、血乳酸和运动成绩,了解不同负荷后的身体反应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强度负荷后,不同项目中,血乳酸和心率并不呈同步变化趋势,心率指标的灵敏度较低,而血乳酸指标能够比较敏感地反应运动员承受不同负荷时身体机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前言血液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组织,人体的新陈代谢主要靠血液运输,所以血液是体液调节的重要因素,它调节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机能,保持组织内部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在运动过程中,血液的有形成分所起的作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故对血液有形成分的研究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人的血液系统做了大量的研究,获得很多有价值的成果,但是由于不同的对象、地区、社会条件及实验方法,对实验结果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众说不一。我们为了了解沈阳体院院队学生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数及其分类的特点,以便观察教学与训练对血液有形成分的影响,我们对各项院队学生做了有关血液指标的检查。  相似文献   

4.
武术长拳训练前后血液有形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长拳运动员血液有形成分变化的测试和分析,证明长拳运动员训练前后,血红蛋白含量无变化;运动后白细胞明显增加;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大家都注意了对机体在不同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微量元素代谢的研究,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大多数微量元素参与许多金属酶的合成,并影响酶的活性和激素、维生素组成各种细胞结构的成分,同时也证实了微量元素参与呼吸、造血组织的免疫及其它生理过程。如果缺少微量元素,从机体  相似文献   

6.
通过运用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研究不同运动方式对各周龄大鼠的影响,说明大鼠体内丙酮酸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大鼠在递增负荷的情况下,各周龄的大鼠体内丙酮酸的含量会有一定的变化;周龄越高,产生丙酮酸的量相对较少,这可能与大鼠机体代谢率有关。  相似文献   

7.
关于机体在短时或长期体力活动时的生理变化,绝大多数科研报告所测定的代谢和/或血内生化改变,相对地说,项目较有限。本文目的旨在探讨自行车功率计上作亚极量运动试验时,血液生化、心血管参数及代谢方面的有关变化,进而描述这些参数动态变化情况,并验证在这种活动期间,血液动力学、电解质变化和激素水平之间的相互关  相似文献   

8.
高原训练的特点是:在缺氧情况下进行训练。使机体血乳酸达到平原训练不能达到的水平,以提高机体无氧酵解和耐酸能力。同时,缺氧刺激骨髓血液有形成份再生及肾脏分泌红细胞生成素使血液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加,机体携氧能力增强。因此,下山后在高原效应期间有助于提高运动能力。高原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运用不同训练手段,对少年女子中长跑运动员承受负荷后,血液气体变化的情况进行了阶段性的跟踪实验研究,探讨不同运动负荷对少年女子血液气体成分的不同影响,这一研究作为评价少年女子中长跑运动员机能状况,确定适宜负荷手段及运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文献综述和逻辑分析的方法,通过对间歇性低氧训练相关研究的分析和综述,发现:间歇性低氧训练是提高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1种手段。因此,从与机体有氧代谢相关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组织细胞和骨骼肌等几个方面对其机制进行分析,为机体有氧代谢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不同强度的运动训练及剧烈运动对血液载氧各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二种不同的运动强度对受试者进行为期六周的身体训练,并在训练的不同阶段进行4×400m间歇性剧烈运动,测定剧烈运动前后血液载氧能力各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运动训练在增加血容量的同时,降低了Hb浓度及Her,但机体VO_2max仍然明显提高。剧烈运动后Hb及Hct均明显升高,PV减少,显示运动对血液系统产生浓缩作用。由于酸性代谢产物的积累及机械损伤作用,血液中老化红细胞增多。  相似文献   

12.
杨泽丽  彭莉 《辽宁体育科技》2010,32(2):26-27,30
采用文献资料法以及在许多学者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心率在不同项群中的应用进行归纳和总结。研究发现:心率可以比较准确地描述身体机能对运动刺激的即刻反应或者慢性适应;运动中心率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可反映运动的强度、机体的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在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耐力训练、甲基吡啶铬的单因素或组合方式的治疗性干预,运用对比分析,从血液生化、糖、血乳酸代谢动力学方面观察了糖尿病代谢紊乱的不同适应性变化。糖尿病属于全身代谢性疾病,在代谢应答的整体水平分析了调控过程,整合了糖、血乳酸、激素代谢观察水平的研究结果,讨论了不同干预因素作用后,不同代谢的关系,其中特别注意结合运动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相关方法与理论,探讨各种变化发生、发展可能的机理。有助于加深营养因素对糖尿病实施控制和非药物治疗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浅析酸碱平衡失调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疲劳性运动过程中,机体代谢将发生显著变化,酸碱平衡失调。血中碱类物质HCO_3~-、ABE 和 SBE 显著减少,血液 PH 值下降。酸性物质增加和碱性物质减少是导致运动性疲劳的共同原因。  相似文献   

15.
人体运动能力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单位时间的能量输出。气体代谢作为反映能量代谢的重要指标,与机体的运动能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不同水平锻炼者在运动过程中气体代谢的变化特征,对于探讨长期体育锻炼对机体机能的影响以及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剧烈运动时,由于大量的代谢产物堆积,使机体的内环境稳定性趋于失调,脂质过氧化过程加强,酸碱平衡紊乱,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受到干扰,因而使机体的工作能力下降,产生疲劳。本文将着重对家兔运动时血液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乳酸脱氢酶(LDH)和乳酸(LA)浓度的变化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论述急性运动和耐力训练对自由基代谢的不同反应,分析急性运动后机体各部位自由基代谢的变化,阐明耐力训练对自由基代谢的良好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优秀游泳运动员冬训周期中的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运动员周期训练中代谢过程的特点,发现与训练密切相关的代谢化合物。方法:选取优秀游泳运动员6周的冬训周期,于训练周期前、中、后采三次血清,进行代谢组学测试和内分泌、生化测试,自身前后对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次血样的代谢组信息呈现规则而明显的分离,甘氨酸、亮氨酸、丝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和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含量前后都有显著变化,内分泌检测显示了本周期内睾酮先下降再上升、皮质醇上升的变化趋势。结论:前人多有报道运动后短时间内血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或部分下降,与之不同的是,本研究显示,在一个完整的训练周期中,血清游离氨基酸遵循着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而这与训练安排以及内分泌检测所反映的机体代谢特点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马振国 《健身科学》2009,(12):20-21
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动脉硬化症、冠心病、脑动脉硬化供血不足、脑血栓等多种病症,其主要发病机理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精神紧张、心理压抑、肥胖、衰老过程及缺少体育运动等原因,在这些原因的长期作用下使血管反复收缩、血流变缓、血压升高、血管壁弹性减弱而发生硬化。同时又使脂质代谢紊乱、血脂含量增加,发生高血脂症和高胆固醇血症,使血液粘度升高,血液中的有形成分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血栓,血栓又使血管内膜发生无菌性炎症反应,更加速血栓形成和扩大,最终血栓增大至将血管完全闭塞。  相似文献   

20.
有氧代谢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负荷强度下降,机体能举供应逐渐从无氧代谢转向有氧代谢,氧的运输加强,能源不断地从血液运送到肌肉的线粒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