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社会保障政策主要集中于优抚、救济和福利方面,并形成了突出优抚、强调"政府、社会与群众"多主体保障和寓社会保障于战时社会经济政策之中的特点.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的社会保障政策是战时抗战政策的组成部分,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和改善根据地人民的生活,维护抗日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略论明代社会保障政策实施中的弊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社会保障政策主要由荒政、养老、存恤孤贫以及优抚军人等方面组成.其社会保障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端,诸如救荒政策不力、养老政策受惠者极少、养济院经营奸弊百出及优抚将士差距甚殊等,导致了明末社会严重的流民问题.这些揭示了明代社会保障政策的不健全性以及明代政权更迭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
山东抗日民主政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115师和山东纵队创建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建立起来的。其主要历史贡献有:独立自主,建立统一战线的抗日民主政权;加强廉政建设,赢得群众拥护;建立法治政府,坚持依法施政;发展经济,加强财政金融建设;坚持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发展教育事业,繁荣文化艺术。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的基本经验主要有: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得到了群众衷心的拥护;有一个有知识、有水平,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的领导集体;始终坚持依法施政的理念,为依法治国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山东省委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成立了统一的抗日民主政权,建立了各级抗日政府。1940年,山东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创建和发展的过程中,减租减息运动经历了政策宣传、全面实施和查减巩固三个阶段,推动了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1940年3月淮南在刘少奇和中原局一些同志的领导和指挥下,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政权建立后,便着手推行减租减息的经济政策,以巩固抗日民主政权。在推行减租减息政策时,淮南抗日民主政权建立时间相对较晚,广大人民群众对这一政策认识不成熟,还有日伪、国民党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抗日民主政权的工作人员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力度,耐心细致地开导地主,同时组织力量反击日伪、国民党顽固势力的破坏。抗日民主政权根据淮南的整体形势,并借鉴其他根据地的经验形成了点面结合、典型试验的科学方法。这一政策的推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激发了广大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团结了地主阶级,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但某些地方在执行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错误。  相似文献   

6.
在抗日民主政权中,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实际出发,通过实行党的领导一元化,党政职能分开,规范和调整政府和参议会中的党团和党员、以及党内关系和党员干部行为,执掌政权,实现和保证了党对抗日民主政权的原则、政策、大政方针的领导,避免了党政不分、以党代政。  相似文献   

7.
华北抗日根据地是敌后战场的重点地区。由于我们党在这一时期对知识分子采取了正确政策 ,因此 ,大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知识分子在开辟华北抗日根据地、建立民主政权和建设抗日根据地中皆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全国各抗日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纷纷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权,形成千百个抗击日寇伪军的坚强堡垒。广东省东江解放区路东抗日民主政权就是这些坚强堡垒中的一个。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据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以抗日武装力量为骨干建立起来的.它为东江地区的抗日斗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东江地区的民主建政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一一九三八年十月,日本侵略军占领了惠州、广州等重要城镇,东江下游和广州地区沦为  相似文献   

9.
一部颇有特色的抗日根据地研究专著──读《新中国的雏形──抗日根据地政权》宾长初抗日民主政权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武装在抗日根据地建立起来的。人民抗日武装、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民主政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没有人民武装,没有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抗日战争需要,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这个政权是当时全国政权组织的楷模,对以后的政权建设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文章通过对当时“三三制”政权特点、性质、政权组成原则以及党和政权的领导关系等问题的论述,揭示了党如何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如何体现民主集中制和这种民主政权对于党团结和领导各阶级、各阶层的抗日力量,发展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抗战胜利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党实行这种民主执政方式所留下来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1.
论抗战时期周恩来对三民主义认识的逻辑演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由于抗日救亡思想战线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大力研究三民主义,周恩来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周恩来对三民主义的研究成果,其逻辑起点是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对待三民主义的基本态度;其逻辑展开之一是逻辑与历史的辩证统一: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对三民主义基本态度的历史根据;其逻辑展开之二是逻辑与现实辩证统一:研究三民主义是抗日救亡的迫切需要;其逻辑归宿:实践层面是为抗日救亡服务,思想文化层面是体现与发展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兼容品格,并推动中国共产党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政府和军部为实现长期占领和控制内蒙古地区的战略目的,不仅出兵扶持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札萨克郡王德穆楚克栋鲁普即德王建立伪蒙疆政权,而且以对日感情、出身、民族、宗教、资质和学习成绩等作为选拔标准,通过伪政权强制选派了一批批的青年学生和喇嘛赴日留学,借机灌输亲日反华仇苏思想,培养日蒙亲善分子和开发内蒙古资源的各类技术人才,并将“学成”回国的留日学生安插到配合日本内蒙政策的各种工作岗位上,以服务于日本的侵略战争政策。  相似文献   

13.
浅析抗战后广西的灾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惨遭抗战浩劫后的广西,社会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急需休养生息的广西却又连年灾荒,瘟疫流行,灾情之重,灾区之广,震惊了全国,不仅进一步加深了灾民的苦难,还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4.
在八年抗战时期,朔县西山根据地人民坚持山地游击战,巩固、建设了根据地,加强了全国抗战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主义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中华民族意识得到理性的升华,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民族觉醒时期,表现为对中华民族整体认同的理性意识.在民族主义的感召下,中华民族奋起救亡,显示了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和前所未有的民族凝集力,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回顾和探讨抗日战争与民族主义的关系,对于加快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台湾革命同盟会在重庆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收复台湾宣传运动,唤起大陆民众关注台湾问题,同时要求国民政府抗战胜利后收复台湾。台湾革命同盟会的复台运动有力地促进了国民政府收复台湾各项工作的开展,在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与光复台湾的伟大事业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谱写了两岸关系史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 ,创造性地解决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系列理论问题 ,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战略策略思想 ,并为我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酝酿、建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论抗日战争时期张闻天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张闻天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必要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并且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张闻天负责和领导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宣传和教育工作,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在深刻反思自己曾经犯有的"左"倾路线错误、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毛泽东思想大众化的重要历史任务,为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形成了优良的传统,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以民族大义为重,坚持维护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二)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方针;(三)团结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和巩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四)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正确开展反对错误倾向的斗争。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在“战时应作平时看”的教育立法的原则指导下,国民政府一方面从抗日战争的需要出发,制颁一系列应急教育法规;一方面从建国的长远目标着眼,制颁一系列调整性的教育法规,教育立法由此进入应急调整阶段(1937~1945年)。这段时期的教育立法,既为战时教育提供适时的法律依据,又为下一阶段教育立法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