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时代的学习者将面临两大客观挑战: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一边是爆炸式增长的信息资源数量,一边是碎片化的知识资源形式,在“巨”与“微”这两个极端面前,有学者就主张采用中庸之道,取长补短,既采用关联主义的“多连通”又主张新建构主义的“学会选择”和“零存整取”策略.两种网络学习理论提出的主张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很多人已经尝试运用具体的策略进行网络学习和实践.其中,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近年来运用关联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发展最迅猛的网络学习应用形式之一,我们探究网络微时代的学习环境特点和学生学习诉求,结合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学习模式,可以为有效应对微时代下的学习提供借鉴之意.  相似文献   

2.
先前经验的本质是个体认可的学习方式方法和经过社会网络实践检验的学习资源,是碎片化学习建构新知识的基础和关键。互联网与社会网络的融合效应弱化了社会网络中强关系获取经验的优势,提高了结构洞弱势学习者的经验获取能力,进一步改变了学习者获取碎片化学习资源的数量、质量和速度,有效提升了碎片化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3.
"碎片化"是大数据时代的必然产物.海量的信息资源、媒体技术的空前发展和现代人忙碌而又被割裂的时间是成人碎片化学习的原因.后现代主义学习理论引领下的成人碎片化学习具有"解构性"、"建构性"、"非线性"和"自组织"等特性.成人碎片化学习不仅具有时间、空间和内容上的优势,更具有提高国民识字率和阅读率的优势.但是,由于碎片化知识缺乏系统性、信息量庞大且参差不齐,因而增加了成人学习者的筛选难度,也可能会误导成人学习者.因此,要净化网络环境,优化网络资源,同时也要提高成人学习者自身的甄别能力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网络课程因资源粒度过大、时间过长难以满足学习者微型化、碎片化及个性化的学习需要,本研究通过分析碎片化学习资源特点及其认知特性,从碎片化学习资源设计、技术开发及实现方式三个维度,提出了网络课程的碎片化学习资源的"拆解"与"重构"设计开发模式。利用虚拟切片技术拆解并重构了从知识碎片化到知识单元与知识主题的结构化研究。以"C程序设计"网络课程为例,开展了碎片化学习资源设计的案例研究,对其学习方式与传统的课堂学习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碎片化学习资源可以更好地满足学习者微型化、碎片化及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完善知识结构与夯实知识水平,及时弥补传统学习方式中的不足,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绩效。  相似文献   

5.
潘澄  陈宏 《现代教育科学》2015,(4):31-34,37
网络学习资源数量激增导致的信息过载,是当今互联网学习者面临的一个问题。而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推荐技术通过自主过滤海量资源,筛选出学习者需要的学习资源,减少学习者寻找资源的代价,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文章通过用户、对象和推荐策略三个方面,对国内教育资源推荐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重点分析各推荐技术的特点、优势及不足,同时指出现今学习资源推荐技术研究的热点及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信息时代,随着海量信息的传播和新媒体的涌现,储备式的学习方式已不再适用。在社会化知识网络中,学习也不再是个人的内化活动,学习者的思维和认知都在不断重构,学习方式与知识的组织形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因此,我们必须从关联主义的视角出发审视学习。如何在"无尺度"的复杂网络世界中营造自身的学习"小世界",将微型的、离散的、碎片化的信息整合为系统可用并可扩展的知识体系,对促进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网络学习的基本特征,描述泛网络形态下知识的组织过程,探讨具有个性特征的网络学习者在微内容环境特征中组织学习和整合认知的新范式,体现了数字时代学习的重要变革,以此透视后现代教育观从实体思维到关系思维的转换。  相似文献   

7.
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加剧了知识惰性化,而与大师连通对话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和洞察力是网络时代学习者解决信息超载、知识碎片化和知识惰性化问题的"四大法宝"。  相似文献   

8.
碎片化资源是适应现代学习特点的资源形式,但也给学习者带来了一定的认知障碍。如何将这些资源组织起来,为学习者提供科学的学习路径是碎片化学习资源建设的关键问题。文章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为例,阐述了构建碎片化资源时节点选取和关系描述等。赋予碎片化资源优先级和学习进度属性,运用知识地图技术将知识、资源组织起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  相似文献   

9.
泛在技术的普及使得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与之伴随地是信息消费中的碎片化、多任务和浅层读图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该文依托于"语义图示"所开展的研究,提出一个有助于提高学习深度的方案——语义图示工具模型。作为一种帮助学习者达到深层学习的工具,语义图示工具的设计超越碎片化的知识获取方式,为学习者提供系统而全面的学习支持。该文首先追溯机器学习和教育领域中深度学习的发展;接着在语义图示工具的设计中,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设计专家系统作为后台支持,以实现可视化语义建模、语义推荐以及动态模拟的核心功能,这些功能旨在通过语义图示帮助学习者做出决策、解决问题,以超越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方式;最后,该文以案例的方式呈现语义图示工具中的几个核心功能,以示例如何通过可视化的语义图示超越碎片化的语义获取。  相似文献   

10.
"碎片化学习"在大规模在线公开课程(MOOC)中的问题表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碎片化。其中,时间碎片化会导致学习者注意力障碍,学习习惯碎片化则会增加深度思考的成本。但MOOC碎片化属性的特征本身具备了一定程度上消弭多元注意力分散和浅层学习等缺陷的自我修复功能。因为"碎片化"的交互式交流形式和学习方式,一方面在优化学习者内外网络的同时促进了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另一方面强调了学习者主体性的发挥,有助于创新思维和自我价值观的发展。MOOC学习支持未来的改革方向在于引导学习者利用思维导图将碎片化知识进行以实践认知为中心的模块化处理,以及对学生元认知能力的训练两方面,这样才能将它的优势真正利用起来,保证深度学习的开展和聚合多元注意力。  相似文献   

11.
1重组学习资源,建构面向探究性学习的网络学习环境 网络学习环境可以让学习者以互联网资源为主要信息源,网络学习资源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计算机网络可扩展至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是全世界,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的学习资源,每个学习者都可以从世界上的任何角落获取到最新的信息和资料。但网络资源在专题学习网站里是被作为学习者直接面对的未被定义的原始素材,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用于传授的知识。是意义建构的素材,不是意义本身。它与学习的关系本质支持“学”而非支持“教”,是学习系统的一部分。建设主题学习网站,建构面向探究性学习的网络学习环境,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2.
现代远程教育存在"两个远距离"。一个是教师和学习者的"物理远距离",另一个是教师和学习者共同面对的与无生命的计算机的"心理远距离"。物理和心理上的远距离导致教师和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相互沟通困难,学习者与资源之间沟通困难。这种远距离的状态使得现代远程教育缺乏传统教育中师生面对面的交互及情感交流。因此要使学习者的个性化网络学习能顺利进行必须克服这两个远距离。而克服"两个远距离"最有效的办法是为学习者的个性化自主学习提供有效支持和人文关怀。个性化网络学习支持系统是指整合了现代网络技术和个性化支持技术的网络学习支持系统,它的本质是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使学习者的个性化网络学习顺利进行。概括地说,个性化网络学习支持系统就是为学习者的个性化网络学习提供支持的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13.
交互是学习者为学习、解释和挑战一些观点而进行的一种双向交流,是知识传递的一种主要手段,良好的学习交互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是最主要的交互方式。但现有的网络学习资源在设计上缺乏交互性考虑,导致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认知负荷较高,学习效果难以保证。本文以认知负荷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网络学习资源在设计上存在的不足,以改善网络学习资源交互性和降低学习者认知负荷为目标,给出了一种具有开放性和交流性的网络学习资源多层次模型;并应用信息可视化技术中的焦点与上下文技术,给出多层次模型的人机界面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学习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网络成了自我的延伸,通过关联社会关系网络,扩大了学习的内容支撑作用,也在无形中提升了自我的学习认知能力。但网络化的知识内容的非线性呈现方式,无法避免信息超载、知识泡沫化、学习内容的微型化和认知的碎片化等问题,易造成学习者迷失学习方向、认知超载、难以整合完整知识结构实现知识系统性还原。易造成学习者的认知负荷加剧,成了滋生浅层学习的温床,难以实现深度学习的开展。通过运用关联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分析在人际网络和知识网络中,知识的组织呈现和表征方式的变化,借此探讨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y)在社会知识平面无限扩展的情况下,如何聚合碎片化内容,提高深层次的信息加工、批判性的高阶思维能力,实现知识转化、知识迁移和知识的主动建构,促进碎片化学习模式和方法的实现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网络给人们带来丰富学习资源的同时,也给人们有效获取所需资源带来了一定困扰.如何有效的对资源进行组织和管理,如何使学习者快速检索到所需的学习资源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P2P网络,为学习者设计了一个提供有效的学习内容查询、存储和知识共享的资源管理系统,并从社会学视角详述了学习者之间如何进行有效的知识交流与共享,从而达到有效获取学习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支持个性化学习的e-Learning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个性化学习理论为指导,采用课程知识、教学方法和学习资源相互分离的策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构建了一个基于网络的个性化学习系统,该系统能根据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学习目标、学习风格、偏好等特征信息提供适应学习者的教学方法和学习资源,营造个性化的网络学习环境.同时,系统的个性化服务决策规则和模型还可通过数据挖掘修正不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从学习元看微课评价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微课的评价需要在体现其自身特征的同时还要体现网络学习评价的特征。 微课来源于现实的课堂教学,是在微型资源的基础上附加教学服务小型化课程,由微型资源、学习活动、学习评价和认证服务四大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微课中的学习资源称之为“微型资源”,微型资源为学习者呈现短小、精悍的学习内容,是传递知识的主要部分。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知识解读、问题探讨、重难点突破、要点归纳;也可以是学习方法、生活技巧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每个微课中都嵌有学习活动,这些活动促进了知识建构和学习者与微课的交互。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学习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网络成了自我的延伸,通过关联社会关系网络,扩大了学习的内容支撑作用,也在无形中提升了自我的学习认知能力。但网络化的知识内容的非线性呈现方式,无法避免信息超载、知识泡沫化、学习内容的微型化和认知的碎片化等问题,易造成学习者迷失学习方向、认知超载、难以整合完整知识结构实现知识系统性还原。易造成学习者的认知负荷加剧,成了滋生浅层学习的温床,难以实现深度学习的开展。通过运用关联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分析在人际网络和知识网络中,知识的组织呈现和表征方式的变化,借此探讨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y)在社会知识平面无限扩展的情况下,如何聚合碎片化内容,提高深层次的信息加工、批判性的高阶思维能力,实现知识转化、知识迁移和知识的主动建构,促进碎片化学习模式和方法的实现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碎片化学习方式可以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是互联网时代下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然而,碎片化学习的知识系统性较差,很难被学习者吸收、内化。针对碎片化学习模式的优劣势,特别是碎片化知识的零散化、独立分割性的弊端,引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碎片化学习环境中的学习情境、协作、会话、知识建构等四要素的构建出发,提出碎片化学习背景下的知识体系构建与内化策略,以期实现碎片知识的系统化与有效习得。  相似文献   

20.
信息社会是以知识信息为战略资源,依靠知识和智慧求生存、求发展的新时代。信息化时代要求培养信息型的人才,而信息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转化和重塑学生的学习角色和学习行为。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索取者;由观听者变为参与者;由墨守成规者变为探究发现者;由受控者(服从者)变为自由者;由单独学习者变为合作学习者;由依赖者变为独立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