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项目”教学是项目教学的微化和简化,是一种更灵活、高效实用的教学方法.化整为零的“微项目”教学在学生每次课的基础上进行化整为零的“微化”项目设置,将课程整体分为许多零散的部分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出勤率,增强学生自律,将课程成绩细分到每堂课,体现了学生成绩评定公平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农林种植技术类课程是农林类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传统的农林种植类课程教学难以让学生在一个比较短的教学周期内掌握整个技术要点,而微课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为了更好发挥微课的教学效果,提出了农林种植类微课“古典化、田园化、故事化、主旋律化”等“四化”设计思想,并应用“四化”设计思想制作了系列农林种植技术类微课,不但显著提高了微课的可观赏性,而且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微课的思政功能。  相似文献   

3.
微课程的本土化、多元化发展需要适应国情。综合微课之“形”与翻转课堂之“神”,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棋盘式微课程教学法”。该教学法将“教”划分成5个环节:微课设计、过程导学、疑点探究、目标反馈和总结提升环节;将“学”也划分成5个环节:自主认知、自学微课、测学质疑、协作研讨和意义建构环节,使教师的“引导研讨课”和学生的“微课认知课”在时间和空间上交错呼应,最终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应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大数据、学习分析等技术创建情境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推进“云教育”,拓展教育新空间,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智慧化转型是高职教育办学空间拓展的需要,是高职课程建设理论创新的需要,是构建开放共享的新型高职课程的需要“。在线云教育”视域下高职课程智慧化重构路径主要包括从“资源化”到“智慧化”“、分化+细化”、“类型化+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寻求幼儿园学习活动中时间空间、学习资源、组织方式上突破的自主探究型学习方式。以幼儿园“微主题博物馆”为例,识别幼儿园周边社会资源,建构儿童化“微主题博物馆”,创造多样教育资源。通过项目活动实践探索,提高幼儿学习和游戏的主动性、计划性、探究性与合作性,聚焦幼儿经验、学习品质与思维品质的形成,进一步助推幼儿园课程改革,提高园本课程品质。  相似文献   

6.
“微课程”是微型课程的简称,是由美国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首次提出的。在国内,最早提出“微课程”概念的是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他认为“微课程”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组合。地理“微课程”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教学主题突出、资源构成情景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正>“微资源”即“微+各种形式的教育资源”。美国学者安德森“长尾理论”认为,“微资源”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长尾”越长,“微资源”所覆盖的面积越大,德育效能就越强。德育“微资源”的形式可以为微课程、微活动、微体验、微记录、微文化、微反思等,大多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能快速与之产生情感共鸣,消除常规德育中极易产生的距离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上存在的问题,激发自主德育潜能。从“微”处入手,构建微课程、精选微活动、详做微纪录、打造微环境,整合“微资源”,  相似文献   

8.
让“悦”和“读”相伴,化阅读为“悦读”,似乎是当前很得人心的一种读书观念。“悦读”本身当然没什么不好,但可惜的是,笔者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似乎对“悦读”的本意产生了误解——“悦读”应有两层意思:一是“因读而悦”,二是“因悦而读”。这两者应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但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课程教学资源库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点、“微课”和“光纤通信及设备”课程特点﹐采用“微课”模式建设“光纤通信及设备”课程教学资源库﹐并分析了其优点和不足﹐为无线化、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当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微课”在教学应用、社会交互、技术设计等方面存在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课”应加大在教学应用、师生互动、内容更新等方面改革的力度,以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1.
刘承华 《教育文汇》2003,(8):40-41,44
《淮南子》中有一句话:“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悦。”这句话颇可玩味,其中玩味处便是那“美”与“悦”的区分。这个区分很重要,它抓住中国艺术审美的实质。“美而不可悦”,体现了中国艺术的一个重要倾向——重“悦”而轻“美”。这是因为,在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中,美主要是指空间的布置,是协调、匀称,是色彩的和谐、艳丽、漂亮,与西方的  相似文献   

12.
“微课程”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因其制作软件的不同而有PPT、视频、录屏等多种形式。本文所要探讨的“微课程”主要指基于PPT技术的,将文字、图片和音乐有机融为一体的“微课程”类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的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基本做法为思考原料,提出“课程微化”的概念,探讨课程微化、模块化教学的逻辑,梳理其实战,望能为旅游职教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微课程是近年来学校课程改革中教师非常关注的课题。微课程是在"微格教学""微型课程""微课堂"和"微课"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课程形式。微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以实践知识为本位,课程范型是整合课程,类型大多以隐性课程面目出现,其特点是碎片化的学习内容、零散化的学习时间,情境化的学习资源和无限制的空间场所。  相似文献   

15.
“微课”,或称之为“微课程”,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可视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相对于普通课程,它是教育现代化在特殊教育学科建设过程中的物化体现,是特殊教育人文化、差异化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微博、微信等传播媒介的兴起,使得网络数字化阅读越来越倾向于短小精炼、片段化,于是一个词语——“微课”出现在我们眼前.“微课”是“微课程”的一种形式,全称“微型视频课程”,是“在微型学习理论指导下,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核心知识点讲授、实验操作、疑难问题解答等环节展开的教与学的过程和相关资源的有机结合体”.这样看来,语文“微课”则是语文微型资源呈现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汇集了图、文、声、像等媒体呈现的优势,同时具有微型学习资源知识分点化、问题模块化的特点,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独立知识点、问题点的个性化学习需要.中小学语文在设计“微课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7.
吕芯韵 《教学与管理》2023,(8):45-47+52
统编教材文言文教学呈现一个“提早进入”“增量进入”的新形式。但目前文言文教学缺乏梯度教学。统整视域下根据教学目标的梯度变化,横向关照单元整体,纵向关注语文要素,开展梯度教学:从“古今”对照、“情境”创设去“悦”读激趣;以“品文字”“赏文章”“悟文化”去“阅”读化人;依“兴趣点”“发展点”去“越”读拓展,构建学习文言文的良好机制,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习得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校园户外空间具有强大的课程实践转化力与课程育人支持力,但通常未受学校的重视。中小学校园户外空间应基于“新方案”“新课标”和校本特色进行整体设计。其中,承载项目化学习的主题式学习空间、提供情境化探究的真实性学习空间、重视儿童素养发展的闲暇社交空间,是面向“新方案”“新课标”的三大创新型户外学习空间。  相似文献   

19.
微课程是指利用五分钟时间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或作业题、考试真题、模拟题的一种微视频。微课程的作用为“解惑”而非“授业”,它用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在线课后辅导,不能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微课时间须严格控制在五分钟以内。微课通过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教学共享,给数学教学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20.
严虹 《小学教学研究》2024,(6):25-26+35
基于当前国家提倡五育并举的背景和对学校育人现实状态的深度反思,着眼于学生五育学习最近发展区域内当前可达到的“微”目标,在“五育融合”视域下,从学科素养、学生兴趣、校内外资源三方面出发创生“微五育”课程,并通过课堂教学优化和学习空间拓展的途径让“微五育”课程落地,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领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