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中国诞生了风格迅猛的抖音平台,抖音凭借着强运营的方式以及简单的内容复制模式仅用了两年时间便后发先至。作为抖音平台最具有代表性的官媒账号,“四川观察”抖音号的发布视频数量、粉丝数量、视频点赞数连《人民日报》、新华网、央视新闻等官媒都望尘莫及。现以兰德尔·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为基础,选择“四川观察”抖音号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与受众形成互动仪式的过程及其效果,思考受众“碎片化”浏览短视频模式下日常生活中的表达与媒介互动反馈,更好地发挥其作为主流媒体的公共价值。  相似文献   

2.
程明 《东南传播》2022,(9):69-72
本研究以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淮河镇农村中老年抖音用户为调查对象,研究这一群体的短视频使用行为。经过调查,在抖音技术加持下,农村中老年人的短视频作品呈现出这样一幅图景:用夸张的美颜特效修饰面容,以经典情歌作为配乐,用封面文字点缀短视频,在镜头面前扭动身体或者对口型唱歌,这实质上是用身体表演和社会模仿的方式进行短视频内容生产和传播实践。更深层次来说,这样的使用逻辑实则是被差序格局的短视频社交网络所构建,致使农村中老年人在短视频平台上的社会交往和文化沟通上带来独有的特质。  相似文献   

3.
当算法成为控制社会的结构性力量并出现“副作用”和“阴暗面”时,个体开始发挥自身能动从依赖算法走向抵抗算法。既有研究往往借用驯化理论这一概念,聚焦于数字劳工和数字灵工等附有经济利益动机的个体如何进行算法抵抗,缺乏对无经济利益动机的普通用户“如何进行算法抵抗”以及“算法抵抗策略制定背后深层原因”等问题的系统考察。因此,基于深度访谈和网络文本分析,以“日常抵抗”为研究视角,考察了抖音平台中的青年用户,研究得出:抖音青年用户的算法抵抗策略具体表现为对算法的逃离、嵌入和反噬,而无法真正实现“逃离算法”。自身“算法技术意识”“算法素养”的不断增强,则是抖音青年用户算法抵抗策略制定和选择的多维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4.
李诗  胡翌霖 《青年记者》2021,(23):48-50
麦克卢汉用“清晰度”和“参与度”来界定“冷热媒介”,这种说法经常被错误地纳入一种信息论式的解读,即认为“清晰度”是媒介传递信息量的多少,而“参与度”只是思维和想象的参与。事实上,“冷热媒介”试图借助切身的类比,理解媒介对人的身体感官如何施加作用,“清晰度”指感官的作用强度,而“参与度”包含身体的参与。“热媒介”对感官的延伸是单一的、高强度的、线性的、分裂的,这种作用最终促进了生活中的专门化和分割性。  相似文献   

5.
“图像-媒介-身体”这一三位一体的图像人类学理论将媒介规定为经验图像的中介场所,并且强调“身体”这一活媒介,为我们重新理解人和媒介、身体传播实践提供了新视角。作为精神图像神明无法自现其身,因此俗民需通过一系列幻想媒介才能完成人神交流的目的;俗民和演员的身体是一种活的媒介:俗民对乡土、宗族、神明的记忆与想象的图像在身体这生命的媒介中生发和被体验;演员将其身体作为媒介提供给无法自显其身的神明,使其向俗民传达神明和达官贵人的声音。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下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新媒体迭代的“双重加速”,新媒体使用能否一定程度上缓解老龄化困境、在精神层面上为“养老”问题提供纾困策略值得讨论。采用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以人口大省也是老龄化问题严重的河南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豫中某乡村老年群体“抖音”短视频平台使用行为的观察,讨论新媒介使用能否在一定程度上为老年群体提供精神慰藉和改善“养老”处境。研究发现,通过拍摄和发布短视频,这里的老年群体形成了看似松散的组织性连接,他们通过“玩抖音”组成了基于“趣缘”的“线上群体”,形成了新媒介环境下新的社会交往方式,实现了媒介对老年人的虚拟陪伴与精神抚慰、关系拓展和社会参与、群体连接与公共性复苏。这种“抖音社交”和“媒介养老”的方式,丰富了老年群体的精神生活,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孤独感和改善了他们的生存状态,开启了他们重新寻找自我价值的过程并客观上促成了“积极老龄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身体”问题是对“现代化—现代性”的社会历史进程进行反思之后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论域.事实上人类在近现代媒介技术产生之前,主要以身体为媒介实现人与自身及周边世界的沟通和交流;在媒介技术形态异常丰富的现代社会,图像、影像传播再次突显了人类身体及身体语言、身体媒介的重要性,身体媒介的原初性也应在媒介传播研究中被强调和重视.  相似文献   

8.
张琳 《中国图书评论》2023,(10):102-112
《蛙》是莫言面向中国当代社会现实勾勒的一部乡村计划生育发展史图谱,折射了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中所历经的困难与挑战。在新世纪之初,回顾共和国建设历程中的人口发展决策,不仅是对那段特定历史情境的反思,也是莫言在现代性语境下,观察时代症候,总结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经验,关切社会现实的自觉。生育问题关乎人类繁衍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面对当前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和时代性的生命主题,重新阅读《蛙》,抓住小说人物的命名方式和性格特征,从德勒兹的哲学概念“无器官的身体”切入,来理解莫言所要表达的身体自由、释放欲望、关怀生命的美好愿景,以打开新的研究视域,为捕捉生命强力提供一种新的文学思考。  相似文献   

9.
李桂芳 《新闻前哨》2022,(14):40-41
抖音平台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塑造了乡村文化传播的媒介环境,乡村传播者根据短视频特点,借助智能手机这一介质和特定符号重塑出具有偏向的乡村生活场景,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乡村文化。本文依据媒介环境学的传播偏向这一命题,以康仔农人抖音短视频为抓手,探讨其重塑乡村“拟态环境”时产生了何种媒介偏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碎片化、信息化、去中心化等时代的到来,媒介之间打破了隔阂,传统媒介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越加明显,构成的营销矩阵覆盖面越加广泛。抖音作为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产物,以15秒为限,以音乐视频为主,为大众提供丰富的视听盛宴,满足人们碎片化的需求。这也引来大批产品营销对抖音的关注和研究,如何借助抖音进行产品营销、将流量转化为现金,这是现实研究的命题。本文就以该命题为中心,从抖音APP广告传播现状出发,剖析抖音广告营销的常见技巧,并充分解读媒介融合背景下抖音APP广告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1.
每种技术、媒介都会塑造环境,并形成一定的传播倾向。通过把飞瓜数据抖音视频政务类月榜单的前十名作为分析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样本短视频编码分析,结果表明,抖音政务号构建了多符号聚焦、表征性主导的感知环境;多感官延伸,多素材环绕的符号环境;多媒介共行,新时代特色的社会环境。形成了空间、多感官延伸及场景融合方面的媒介偏向。准入门槛放低,群体边际延伸,信息传播更开放平等,但也造成了空间文化盛行,信息传播浅表化、碎片化、非线性化逻辑思维渐成典型,而缺乏深度。  相似文献   

12.
抖音短视频上线以来,逐渐成为当下社交媒体的新宠。它以碎片化的表演方式,给人们带来感官愉悦和精神快适,深得受众的喜爱与追捧。抖音短视频的隐性内核,以戈夫曼拟剧理论这一分析视角,分别从抖音短视频角色表演表现的"理想形象"的形态中印象管理、自我呈现、社会互动三个角度进行诠释。力求深刻阐释抖音短视频为何日渐风靡,继而审视人们如何通过抖音短视频建构"理想形象"。  相似文献   

13.
杨柳  曾茜 《新闻前哨》2023,(8):54-55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逐步发生变化,媒介技术的发展实际上是人类身体器官的不断延伸,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只需要一部手机,几个应用程序,便能知道天下事。但随着媒介技术带来的便捷性,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自然环境的恶化,人们内心世界的异化,社会道德底线的沦丧,个人信息的泄露等问题愈演愈烈,于是质疑的声音也随之而来。本文将以目前热门的短视频平台抖音为例,通过其测算方法和技术,来阐述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技术发展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后疫情时代,直播成为现象级的传播景观。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常态化,不受时间和空间制约的线上健身日益受到人们的追捧。4月7日,“刘畊宏”微信搜索指数环比增长突破2280.33%,以直播为主要传播渠道的健身博主爆火。“影像时代”健身直播兴起,互联网空间开始发展身体叙事的实践——以身体为表达媒介,进行叙事实践。本文以抖音APP爆火的刘畊宏健身直播为例,从身体叙事角度,对后疫情时代健身直播的身体叙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刘瑀钒  冉华 《编辑之友》2023,(7):72-79+96
在身体传播的实践中,社会性从未缺席,数字交往者的主体性只有通过社会身体才得以持存。文章从社会身体的基本面向出发,以阿瑟·弗兰克的身体行动观为逻辑起点,结合社交媒体平台的身体呈现现象,建构了数字时代“社会态”身体的理论内涵与框架。文章认为,“社会态”身体的理论意涵由两部分构成:其一是作为社会空间人际交往媒介的物质性身体质态,其二是受到数字文化规范形塑的视觉性身体形态。在社交媒体环境中,图像是身体表征的普遍载体,揭示出身体、技术与文化的勾连,“社会态”身体以社会身体为基石,呈现出“镜像态”“交际态”“规训态”的三维特征。“社会态”身体的理论建构为身体研究开启了新的视角,并强调了数字空间中身体属人的主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16.
雷歌珊 《视听》2022,(5):141-143
成都作为一座包容性极强的人文城市,在短视频的发展下迎来了新的城市传播机遇.抖音作为定位媒介,弥合以往媒介城市传播中的地方感缺失,塑造的城市意象与以往媒介建构略有不同.抖音的城市意象主要从符号地点、制造地点、标志地点三重实践来建构.由于空间的社会属性极强、社会关系复杂,抖音平台的媒介空间建构的城市意象具有碎片化、商业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人们关于身体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不再将身体视为卑微,而成了享受的主体,同时,人们又开始陷入身体焦虑,包括形象焦虑与健康焦虑.这种焦虑与大众传媒之间有着不可割裂的关联,它通过大众化的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介营造出一种身体的“理想类型”,为了追逐这种“意向”,人们开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焦虑之中.  相似文献   

18.
范红  周鑫慈 《出版广角》2021,(11):67-71
移动传播产生新的社会情景,形成新的文化传播范式.移动短视频以娱乐性、场景性、互动性,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生产、意义分享和价值重构等方面新的媒介表达形式.本研究以抖音平台"上#谁说京剧不抖音#"话题下的高赞视频为例,通过内容分析考察京剧短视频在抖音平台得以广泛传播的内容生产特征与意义生成机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短视频传播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分别就传统文化短视频内容生产、内容生产者及平台运营三个方面提出优化建议,进而实现传统文化的视频化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创新传播.  相似文献   

19.
孙雅然 《视听》2022,(4):48-51
作为现代社交娱乐的一种重要媒介,电子游戏自身的互动性、虚拟性影响着身体的介入程度和呈现方式,对我们了解媒介与身体的互动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在电子游戏这一媒介的演进过程中,身体呈现出多元的参与方式与在场状态.电子游戏创造了人类的虚拟身体,实现远程在场状态.这一虚拟身体不再只是现实身体的意象投射和符号化身,而且是从现实身体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感官研究、多感官传播研究的兴起,感官与媒介间关系的讨论颇为热络。眼镜与助听器是弥补人类感官的最主要媒介,然而在传播与媒介研究中鲜有详细的考察。本文试图关联起一系列来自德国媒介理论传统的概念如卡普的器官投射、沃格的生成媒介与弗卢瑟的技术图像,探讨媒介与多重感官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