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湖北体育科技》2021,(11):961-964
儿童和青少年身体活动不足是导致体质健康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总结国内外身体活动促进的研究,指出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支持性环境创建的4个"诉求":是影响青少年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是践行青少年体育参与制度的重要保障、是干预青少年身体健康的有效手段、是提高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效果的内在要求。并提出4个"转变":由关注硬环境向关注软环境转变,以营造崇尚体育的社会文化氛围;由关注效率向关注公平转变,以实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由单部门主导向多部门合作转变,以形成支持性环境建设的合力;由学校主导向"家校社"联动转变,以构建一体化的支持性环境。  相似文献   

2.
<正>自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以来,我校在活动安排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采用传统模式;第二个阶段为采用按学生喜好,自由活动的模式。主要由高年级学生组成"小小志愿者"队伍,由体育教师安排活动内容并  相似文献   

3.
<正>2009年12月31日,由中国文联、全国双拥办主办,中国杂技家协会、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承办的"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活动在彩旗飘扬的大连舰艇学院拉开了帷幕。此次慰问活动由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胡振民亲自带队,由杂技、曲艺、音乐、  相似文献   

4.
<正>给体育教师发放服装补助费,是由体育学科特点决定的,是体育教师工作的需要,它与课时多少无关。体育实践课教学是以师生思想活动为基础,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来传授和掌握知识、技术、技能。体育课的"身体活动"特点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校园"阳光体育"的深入开展,"大课间"已成为学校有效落实学生在校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和落实"体艺2+1"活动时间的有力保障。大课间活动也有初始的"自主活动、国颁操、自编操、队列行进"四个版块提  相似文献   

6.
<正>在一次由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新教师汇报课展示活动"中,两位年轻体育教师的课堂充分反映了当前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在现行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发生的巨大变化,更体现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但是也引起了笔者的诸多思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浙江省职业院校学生足球小群体活动的特征进行研究.结论:人群结构以"同班同学"为主要特征;活动目标呈现多元化特征;活动的时间频度比较低;活动持续时间不充足;"下午课余时间"是足球小群体成员重要的活动时间.活动的空间特征表现出高度的集中趋势,主要集中在学校的足球运动场地;活动形式是多样的,以"班级对抗赛"、"友谊赛"为主;"无人组织"、"没有合适的运动伙伴"、"自身技术问题"是影响学生足球小群体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校长外出参观带回了"擂台赛"的活动思路,经过两年的实践、摸索和改进,本校的校园擂台赛已经成为校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目前,学生的体育活动热情高涨,校园活动健康、丰富,学生还能在各项活动中达到一定的水平,处处体现出了"擂台赛"带来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9.
对瑞可碧橄榄球俱乐部与中小学合作所实施的"运动小健将计划"的背景、现状进行了研究。由俱乐部与学校合作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具有一定创新性;但是存在以下问题:1)需要充足的经费支持;2)学生的人身安全保障问题,俱乐部、学校面对意外事故时责任承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根据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了大课间活动,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精心设计了"热"暖"冷"三套大课间活动模式,实现了"天天有训练,月月有更新,人人都参与"的大课间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1.
<正>在大课间活动实践中,有许多学校受制于场地狭窄、班级学生多等情况,无形中给大课间活动的有序、高效开展增添了不少困难。因此,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创造性设计,最经济、最合理地利用现有场地资源,并科学地谋划学校"小天地",高效创设课间"大活动",既是增强学生体质的现实需要,更是大课间活动蓬勃开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少年体育训练》2014,(2):14-16
<正>2014年2月11日,由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办,黑龙江省体育局、黑龙江省教育厅、黑龙江省镜泊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牡丹江市体育局承办的"2014年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冬令营"在黑龙江省镜泊湖盛大开营。  相似文献   

13.
<正>任何教育活动都是人为的行为,都体现和渗透了人的价值追求,都是人们期望变为现实的过程。学校体育作为"人为"和"为人"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理应体现与渗透教育的价值追求。"人为"意味着从事学校体育的人在设计、实施开展学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苏州市中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多数学校都能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也开展了大课间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但大部分学校仍无法达到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苏州市中学大课间活动主要采用统一做操和统一跑步形式,活动形式单一,致使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受制于场地器材的短缺和师资力量的不足等。苏州市中学课外体育活动主要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活动内容较大课间活动丰富,但缺乏较规范的制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5.
4月23日,"武当大兴六百年纪念盛典系列活动暨第九届中国摄影艺术节动员大会"在武当山隆重举行。"武当大兴600年"系列活动由"武当大兴600年"盛典、第九届中国摄影艺术节暨第二届"太极湖杯"武当国际摄影大展等十大活动和2012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年会等十个相关论坛、年会活动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笔者所在院校的校园体育活动现状进行研究。目前学院所开展的体育活动除了常规的体育课程,还包括学院运动会、春秋季体育节、社团体育活动、"运动世界校园"健康跑、校外体育竞赛以及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提出四点优化校园体育活动的方法:首先,丰富社团组织形式,吸引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其次,增加运动会项目,让学生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再者,改进体育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最后,完善体育设施,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正>部分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受学生人数多、场地器材少的制约,使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活动质量大打"折扣"。其实,借助生活中的智慧是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的。如,在实践中,笔者通过"开心农场"游戏带来的启示,合理地规划了班级活动区域,使每个班级都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从学校图书室得到了启发,参照"图书流转"统筹配发器材,实行"班级流转",提高了器材的使用效率,减轻了器材保管员的工作负担……在此,笔者仅就项目整合和以赛促练做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8.
张进银 《体育教学》2013,33(4):46-47
课的设计思路:本课以"合作"这条主线统领整节课的活动,从而达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合作行为"这一社会适应领域目标。从热身活动导入60米快速跑的教学内容到体验简单的合作游戏"三角追拍"和"蚂蚁搬家",明确60米快速跑的基本方法;再进一步体验有些难度的跑,凸显出合作的意义。练习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教学原则来设计课堂教学过程。通过讲授法、示范  相似文献   

19.
《体育师友》2015,(2):72-73
通过走访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15所中小学,对这些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认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功能和作用应该是舒展身体、调节身心,而不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认为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1.活动场地受限;2.组织形式异化;3.运行机制不合理。最后提出三条建议,希望大课间体育活动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基于人类学、民俗学、历史学的学科理论,从民俗活动开展与承袭、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民俗活动进行文化分层透视.研究以黄龙溪"烧火龙"为例,在梳理黄龙溪"烧火龙"历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结合地域人文环境,从文化分层的四个层面阐释黄龙溪"烧火龙"这一民俗活动的文化特质,研究认为:器物层面重视祭祀与图腾文化表达;制度层面凸显崇敬天地的思维认知;行为层面体现个人与社会属性的双重契合;观念层面凸显出天人合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