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宋艳  惠兆阳 《科教文汇》2013,(13):114-115
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母语知识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影响。本文根据语言迁移理论,对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母语正迁移、负迁移现象作简单分析,并提出大学英语教学中避免母语负迁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母语知识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影响。本文根据语言迁移理论,对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母语正迁移、负迁移现象作简单分析,并提出大学英语教学中避免母语负迁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语言迁移是二语习得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指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已有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对获得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影响。语言迁移按其影响的效果可分为两种:正迁移和负迁移。母语的正迁移有助于外语学习,而负迁移却会导致错误的产生,对外语学习起阻碍作用。一般来说,当母语的某些特征同外语相似或完全一致时会产生母语的正迁移,反之则产生负迁移。  相似文献   

4.
汉语负迁移对于英语写作的干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迁移是指在学习中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获得的影响的现象,迁移一般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在外语学习中,当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点相迥异时,学习者若盲目的套用母语规则,就会对语言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即产生负迁移.本文将探讨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汉语负迁移,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减少负迁移提出一些建议,以此对写作教学有所提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迁移理论入手,简单阐述了法语和英语两者之间存在着“共性”一学习迁移的前提,概括总结了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共同现象,论述了如何利用原有的英语知识来促进二外法语的教学,即学习迁移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反映了两个民族在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在目前的英语教学和学习中,学生对汉语知识的掌握直接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产生正迁移与负迁移作用。本文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讨论了汉语的正、负迁移作用及防止汉语干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知识迁移在自学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自学者要正确认识什么是知识迁移?实现知识迁移的条件是什么?如何更好的实现知识迁移?只有实现了知识的迁移才能把知识学活,从无头绪得学习中解脱出来,进行卓有成效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研究者们对迁移的理解经历了相当大的变化,归纳起来有三种理论,即干扰论,弱化论和认知论。一开始,迁移被理解为“干扰”,学习困难和错误造成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于学习者母语的干扰,但是到20世纪60年代末错误分析的结果对这些理论提出了怀疑,二语习得研究者也对迁移的地位持相反的意见,认为干扰错误并非源于迁移,而是“借用母语”,是一种“调解”策略。这样迁移的地位被弱化。迁移的认知论将迁移解释为先前习得的母语语言知识在二语知识结构建构之前对二语知识的影响,是对迁移较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母语迁移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是语言学当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在中国,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第二语言即是英语,母语为汉语。英语和汉语之间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差异,学习者在已有的母语知识系统的基础上学习第二语言,本文通过分析母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负影响,旨在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0.
知识迁移是指在学习新的知识时,将已掌握的原有的知识或方法技巧应用在新的知识学习过程中,以提高学习效率。当然,知识迁移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是新旧知识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可比性。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利用知识迁移的教学手段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因为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很多知识和技能相对较为抽象,若以知识迁移的手段进行教学,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本文就从学习兴趣、感性认知、新概念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等四方面来分析知识迁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者们对迁移的理解经历了相当大的变化,归纳起来有三种理论,即干扰论,弱化论和认知论.一开始,迁移被理解为“干扰“,学习困难和错误造成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于学习者母语的干扰,但是到20世纪60年代末错误分析的结果对这些理论提出了怀疑,二语习得研究者也对迁移的地位持相反的意见,认为干扰错误并非源于迁移,而是“借用母语“,是一种“调解“策略.这样迁移的地位被弱化.迁移的认知论将迁移解释为先前习得的母语语言知识在二语知识结构建构之前对二语知识的影响,是对迁移较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针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的特点,提出了从选择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抓住教学内容间的内在联系,利用知识迁移教学法促进知识迁移等环节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学习,培养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3.
聂金玉 《科教文汇》2012,(32):102-102,104
母语迁移一直是二语习得领域一个比较有争议的概念,同时它也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母语的迁移过程是一个复杂而且受多种因素制约和影响的过程.本文通过分析母语迁移的现象来对比研究,从而充分利用母语知识中积极的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4.
王青 《科教文汇》2013,(11):85-86
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主要手段之一。翻译界也引进了西方语言学的分析方法,通过对语言的各个层面分析以及对语义的分析来确定译文的确切意义,并根据不同的情况转换成适合语境的目的语。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迁移一般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正迁移是助长性的迁移,表现为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能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在翻译中注重方言的运用,可以使译文更加生动。  相似文献   

15.
鉴于教师知识、能力与学生学习存在的相关性,为迁移而教的研究可以从教师迁移教学能力结构的建构入手。通过“四性”策略帮助教师对自身迁移知识与能力做出理性、客观的判断,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性的、具有自我监控性质的、利于教学实施的、稳定合理的教师教学迁移能力结构。  相似文献   

16.
鉴于教师知识、能力与学生学习存在的相关性,为迁移而教的研究可以从教师迁移教学能力结构的建构入手.通过"四性"策略帮助教师对自身迁移知识与能力做出理性、客观的判断,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性的、具有自我监控性质的、利于教学实施的、稳定合理的教师教学迁移能力结构.  相似文献   

17.
曾齐修 《科教文汇》2007,(10S):200-201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表明,母语迁移是影响二语习得得重要因素之一。它会在语音,词汇,句法及语用等层面影响第二语言的学习。本文通过汉语和日语两种语言的对比,探讨汉语在中国学生学习日语过程中在语音,句法及词汇等方面的典型的负迁移对日语学习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表明,母语迁移是影响二语习得得重要因素之一.它会在语音,词汇,句法及语用等层面影响第二语言的学习.本文通过汉语和日语两种语言的对比,探讨汉语在中国学生学习日语过程中在语音,句法及词汇等方面的典型的负迁移对日语学习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周莹 《内江科技》2010,30(1):161-161,179
语言迁移是指学习者已经存在的语言(母语)知识影响二语(外语)的习得和发展现象,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而母语负迁移现象在二语习得中非常普遍。本文分析了教学中母语的负迁移现象,并提出一些外语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崔春清 《科教文汇》2011,(35):186-186,196
知识迁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运用知识迁移,有助于创建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高中美术教学效果。本文从知识迁移与美术欣赏的关系入手,探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知识迁移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