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学视域下体育课堂的教学形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学视野下的体育生态课堂的教学形态表现为,一是体育教学环境生态化,主要包括和谐自然的课堂情境、自由开放的心理环境和共享与对话的交往环境;二是教学要素呈现生命态,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呈现生命态、学生绽放生命态、教师舒展生命智慧;三是教学过程互动态,主要包括教师、学生与运动技能的对话,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学生自我的对话.从生态情境的营造、生态资源的开发、教学的动态展开3个方面探讨了体育课堂教学生态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当下,本文提倡把生态学理念应用到大学英语课堂中。首先介绍了生态学以及教育生态学的概念;然后从大学英语课堂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因子、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功能、大学英语课堂生态位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大学英语生态化课堂的内涵;最后提出大学英语生态化课堂营造措施:大班授课(B)与小班(A)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协作学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开放式自主学习相结合、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把生态学引入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实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生态化,是教育生态学理论运用于具体教学实践的一个新进展.借鉴教育生态学相关研究成果,构建生态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环境,是对这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创新是学校教学创新的主阵地,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载体和手段。文章从积极构建"三课堂有机融合"、"课内外一体化"、"多类型多层次课程有效契合"的体育课程教学生态视域,提出了高职体育课堂教学生态构建和"第一课堂"提质增效创新行动路径等方面的设计思想与若干案例,旨在为高职体育课堂创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生态文明价值观指导下,全面展开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措施落实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着力点.论文以大众运动休闲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田野工作和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探索符合生态城市理念的体育生态化模式的构成及实现路径.研究认为,体育生态化模式即是一种把生态责任作为既定前提的户外运动模式.在厘清体育生态化模式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重视利用城市户外游憩空间的公共体育发展策略及构建以户外教育为主要手段的体育生态化实践体系等手段和措施是实施体育生态化发展的可行路径.倡导生态体育生活方式,彰显体育在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阐释了体育生态化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必要性及实现路径。通过分析体育生态化的主要特征,提出重视利用城市户外游憩空间的公共体育发展策略,构建以户外教育为主要方式的体育生态化实践体系,进一步提出实施体育生态化发展的可行路径,倡导体育生态化的生活方式,充分彰显体育在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对学校体育教学环境进行了分析,认为生态化体育教学环境由物理环境、社会心理环境和生理环境三大要素构成,用生态的眼光来审视体育教学环境,有助于树立一种和谐理念,使体育教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人们为了能够改善体质健康,预防社会文明病,开发出了一系列新兴概念,生态体育便是其中之一。生态体育的主要目的是探索人、体育、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基本关系。将生态体育的理念融入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促进生态化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不仅有利于更新现代体育教育理念,同时也可以促进当代青年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甚至使青年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在具体的实践中,需要高校体育教师多措并举,逐渐完善高校体育教学的生态系统,建设高校体育生态化发展所需要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等,使当代青年学生一边接受良好的体育教学,一边实现生态化的锻炼目标,从而全面提高生态化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效率。该文主要基于休闲视域,探讨生态化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9.
以可持续发展观审视高校体育生态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体育生态化的内涵及其哲学基础和理论基础,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高校体育生态化。认为:体育生态化是一种全新的体育理念,是高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和运行机制,最终指向高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目标,凸显高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关怀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深入分析体育资源的生态化开发与利用的内涵和意义,探索体育资源生态化开发和利用的原则和路径。主要结论:体育资源的生态化开发与利用应遵循永续发展原则、生态教疗原则、全民参与原则,深入开展适宜的生态体育教育、推动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加强生态体育圈域的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11.
陈慧  罗湘林 《体育世界》2013,(12):105-107
以生态体育理论为依据,结合生态体育课堂构建的实践研究,探析生态体育视野下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认为:生态体育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体育具有巨大功能,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内在需求与方向;生态体育课堂的构建对促进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积极意义,可为中小学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生态是课堂教学毋庸置辩的增效之基,提质之根,发展之径。实践中,在正确理解“体育教学生态化”涵义的基础上,要力重“整体”转五“观”,树立生态化教学理念;力求“和谐”强五“度”,营立生态化教学情境;力显“人本”精五“法”,创立生态化教学策略;力推“互动”强五“环”,兴立生态化教学范式;力扣“育人”树五“心”,铸立生态化教学师资。  相似文献   

13.
社区居民体育健康行为治理深刻影响着社区健康治理水平,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一环。本研究在阐述社区居民体育健康行为生态化治理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探讨社区居民体育健康行为治理的困境:健康治理囿于传统,难以形成支持生态;线性治理思维主导,难以激发系统动力;治理主客体关系松散,难以实现共治共享;政策环境匹配性差,难以实现有效治理。在此基础上,结合社区居民体育健康行为的生态特性及其生态化治理的优势,提出树立主动健康理念,构建全面生态化治理格局,建立共治、自治、互治相结合的协同治理机制,强化生态化治理的政策保障等建议,以期为社区居民体育健康行为治理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4.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态系统的整体、系统、平衡观来研究大学体育教育的理论框架已成为大学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理念。大学体育教育生态化包括大学体育教育内外部环境生态化和大学体育教育目标、途径的生态化。要实现大学体育教育生态化,必须遵循整体性、系统性、控制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15.
林辛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156-157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得到了广泛应用,将其应用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可保障教学效果。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翻转课堂"模式应用的可行性,接着阐述了高校体育教学"翻转课堂"模式构建,最后总结了高校体育教学"翻转课堂"模式应用建议。本文主要探讨体育教学中该类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所得结论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体育师友》2019,(1):59-60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提出新时代下中国基础教育中生态体育具有:教学目标功利化降低、教学内容时代化提高、教学方法创新化发展、各类体育活动有机结合、与学校教育自洽组合等特点,具备趣味化、人文化、生态化的教学理念和具备科学、全面、系统的育人结构。为发展基础教育中的生态体育提出建立以人为本、全面育人、搭建新型评价体系的建构体系。  相似文献   

17.
1问题提出面对世界生态革命的浪潮,体育界正在深刻地反思和研究现代体育所面临的生态问题,极力探索"人—体育—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和发展对策,以实现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尽管发展生态体育涉及社会、自然等诸多因素,但其基本途径仍然是通过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来实现。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来看,要实现人类社会的生态化,关键要依赖于学校教育的生态化,这也是发展生态体育的关键和重点。  相似文献   

18.
教育生态观为生态化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为生态化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提供了现实基础.生态取向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范式上的突破与超越.基于内生态与类生态两个层面提出了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走向生态化的思路与策略:确立积极的自我意象,增强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感;改善教师文化素质,提升体育教师文化品位;形成反思的文化品格,促进体育教师自我更新;建设和谐的教师文化,培植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适宜土壤;统整多元教育资源,提高体育教师教育实效;实施多元主体评价,引领体育教师全面发展等.  相似文献   

19.
运用体育生态理论对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区域农村体育生态因素进行描述,认为对农村体育主体和体育环境的优化是实现区域农村体育生态化的基础;是构建生态体育和实现农村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运用教育生态学理论,对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生态进行梳理分析,阐述了体育课堂教学生态的系统、结构、性质与特征;在专家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基础上,把影响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生态的因子分为自然因子、政策物质保障因子、人员因子、教—学—评因子和外界干扰因子等5类;并针对我国目前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生态化的缺失现状,提出了建构策略.研究旨在促进我国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生态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